陈德林
一位著名的药学专家曾经这样告诫人们:任何一种药物,都是一种选择性的毒物。
近年来,因用药不当而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引起了医药卫生界的注意。据统计,医院中的药源性疾病已占到常见病的8%,近年来肝脏疾患约有1/5为药物引起。文献中已出现了“呋哺哩啶肺”、“非那西汀肾”、“阿司匹林胃”、“四环素牙”等一系列药源性疾病的病名。这些事实提醒人们,要正确对待、合理使用药物。为此笔者提出下面八条建议,供读者参考。
积极采用非药物疗法: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能不用药物治好的病,便尽可能不要用药,提倡使用气功、针灸、推拿、理疗、食疗等非药物疗法。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指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用药尔”。
中西药物的选择:需要使用药物时可先考虑用中药,这是因为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副作用一般来说比西药(化学合成药)要小得多。当然也要根据病情,西药确有特效的,也可以先用西药。只有在中西药联合应用确能增强疗效时,才可考虑同时应用中西药物。
用药方式的选择:为了避免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治疗用药要遵循这样的原则——能用外用药解决的疾病不必用内服药;能用内服药解决的,不必去用注射剂。
用药的品种宜单纯:一般来说,用药的种类越多,药物反应的发生率便越高。有资料表明,用1~5种药物时,药物反应的发生率为18.6%,同时服用6种或更多的药物时,药物反应的发生率可上升到81.4%。为此,治疗疾病用一种药能解决的,不要用两种;用两种药可以解决的,不必用三种。
注意用药剂量:所有药物的毒性反应均与剂量有关。有人为使疾病早日康复而超剂量服药,这是十分危险的。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来说,用药剂量尤其要注意,以防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一般60~80岁的老人用药可用成人量的3/4,80岁以上的老人可用成人量的1/2(急症、抢救、重症感染等情况例外)。
注意用药的间隔和疗程,避免长期用药:在临床用药上有较大一部分药物的毒性反应是长期或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引起的,如许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长期服用会产生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强心甙类长期服用可导致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长期服用人参,每日在3克以上可引起“人参滥用综合征”。因此用药疗程要适当,用药时间不宜太长。
注意药物配合,减少毒、副反应:中医治疗某些疾病常采取“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方法,达到去邪而不伤正气之目的。使用化学合成药时,为了减少毒、副作用,应注意药物的配伍,尚可同时服些中药滋补品。有报道说,大约有30%的癌症病人放疗、化疗后白细胞严重减少,但如同时给病人服中药“还精煎”,情况则完全不同。
不必百目崇拜“新药”、“洋药”:新药特点在于“新”。新药一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是由于它上市的时间短,人们对它的了解可能就不像老药那样全面,它的缺点、毒副反应,尤其是远期的毒副反应,一时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经验证明,为数不少的新药由于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而最终被淘汰。对于进口药物的使用,也应持慎重的态度,前一时期就有人因使用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而染上了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