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1991-07-15 05:29
读书 1991年8期
关键词:卖书读书人藏书

于 飞

《书香集》,名字起得好。“书香”,两个字,成一境界。据编者言,冯友兰先生曾欲名此集曰“忘言”,亦佳。得意而忘言,读书至理。《世说新语》载: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化书为己,那是连藏书也不必了。读书人,何妨做郝隆。

毕竟,做不成郝隆。于是,有了这本小书中所叙述的一切。藏书、买书、卖书、借书、送书、偷书、失书、毁书、写书、译书、编书、印书,构成了读书人生活世界的悲欢苦乐。

读书,是快乐。读而不足,藏,已有几分奢侈,少不得要付出代价。藏而求丰,丰而求“子子孙孙永保之”,书于人,遂成累。若非家富千金,高屋连甍,只怕欢少苦多。“好书堆案转甘贫”,刻下这方藏书章的顾千里,深识其味。藏书家朱之赤所镌“寒士精神”,却不知是自励,还是解嘲。总之,蓬山酉室,缥缃万轴之后,须要牺牲掉不少其它人生乐趣。钱牧斋鬻宋椠前后汉书于谢象三,跋云:“床头黄金尽,生平第一杀风景事也。”且道方与书别之时:正与李后主“挥泪对宫娥”处同一凄凉境地。

这还都在其次。

一旦天灾人祸,劫火之下,灰飞烟灭,留下的,便只有“念之五情热”的刻骨相思了!

书,太累人!

原本要求快活的,却爱而成累,何苦?“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精神筵席,就有例外么?书的聚与散,随缘而定吧。

——由集中第一篇《藏书忧》(余秋雨)而引出这许多“藏书累”的闲话,不免与余先生抱有同样的歉意:“我显然把馥郁的书香搅变味了,心中颇感不安。”其实现代的读书人,是越多地讲求实用了。讲版本,实在也讲不起。可当得“藏书家”之称的,有几个?大多是聊备“有用”之册而已。如今的文人,本来可以比古人豁达得多。因此,真正有价值的,不是书,而是读书的人。或者说,值得珍重的,是书的聚散之间所凝聚的人生种种,是书与人的缘分中所展示的生命过程。余先生写道:“罗曼·罗兰说,任何作家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理的单间。书房,就是这个单间的外观形状。一个文人的其他生活环境、日用器物,都比不上书房能传达他的心理风貌。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集中收入署名鹤西的一篇文章,不觉令人记起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陌生,是不识其人;熟悉,是稍识其文。曾见到先生自费印行的一册《野花野菜集》,收有书的故事若干则,其中写道:“书是无声的和我们共患难的朋友,我和我的书的聚散,又是一本无字的书,它记载着人世的沧桑,现代的历史。”“有几本好书陪伴着,就好像是有几个忠诚的朋友,若不是在痛苦时舒解你的苦闷,就是在平时鼓励你向往着更高的东西。”这也就是现代人的豁达了。《书香集》中不止一篇文章引用了拉丁古谚:“连一本书都是有命运的。”如此慨叹之时,对人生遭际也就安之若素了吧。

对朋友的需要是永远的,但朋友中的每一个却未必“永远”,更不必如夫妻般厮守终生。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不期然而遇,又不期然而别——“五伦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惟朋友乎。”(谭嗣同:《仁学》)书之为友,善莫大焉!

且犹善于友:书尚可卖。汪康年先生当日售《通志堂经解》一部,得以终其学业;《书香集》中《卖书》(宗璞)的女主人售出《全唐文》一千卷,使局促一隅的英文书一展腰肢,倒不必尽如牧斋先生“挥泪对宫娥”般凄凄惨惨戚戚。

总之,书的命运,大者,可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相关联;小者,则不过是一个人的一点欢乐,一点忧愁。我自取其小者。一卷在手,书香浸润,已是十分的快活。若可臻于忘言之境,便岂止快活!真能化书为己,我却愿意坦腹卧于日中,去任诞、潇洒一番呢。

(《书香集》,姜德明主编,中外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年十二月第一版,5.50元)

猜你喜欢
卖书读书人藏书
刘勰“卖书”
快来买呀
小毛驴藏书
我是快乐读书人
读书人
错别字先生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一元钱
藏书与读书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