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前
仡紧张、逼迫、压力、超时或超负衙劳作及攫取欲的纠缠中过日子,时日稍久,便为出现身心疲劳提供了条件。身心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多以头疼、腰疼、胸部压迫感、四肢乏力、思想不集中、失眠、胃纳不佳等一系列似病非病的表现(能坚持工作)为特征。
一般说来,身心疲劳可根据致疲原因而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体力疲劳,常见于超强体力劳动者。产业工人为超额完成任务以获得更多的奖金,以及从事第二职业等,都可使其肌肉过度过久地处于紧张状态,新陈代谢加快而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和乳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故产生体力疲劳。第二种是病理性疲劳,其表现常为心理和体力疲劳同时存在。因感冒、肠炎所致的体力疲劳,如医治及时和正确,一般会很快恢复。但是,由于疾病对人精神和心理上的刺激,以及病人对疾病本身认识不足或存有某种恐惧、猜疑,尤其是那种疾病尚未确诊的当事人,在短期内可出现心理疲劳。这时,疾病所致的体力疲劳已不是主要的了,而是因体力疲劳与心理疲劳相互影响出现恶性循环,使人痛苦不堪。第三种是精神疲劳,文职人员过分用脑而室外活动减少;体力劳动者因攫取欲望没有或根本无法达到;女性由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纠纷;老人因为走向衰亡这一自然过程而自弃自忧;都是致疲原因。故精神疲劳是最常见的疲劳。其致病特点是,受到抵触的感情不能公开流露——比如,对自己工作不满意,亦会因抑郁而显得心身皆疲惫不堪。
对于身心疲劳,有的人想靠解热镇痛药、安眠镇静药、维生素来治疗,也有人想靠喝酒来获得解脱。这些方法都是徒劳无益而有害的。要解除身心疲劳,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以下综合措施:不超负荷劳作;正确对待疾病;让受到抵触的感情自然流露出来;文职人员多到室外锻炼,不偏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在精神最旺盛的时间工作;对疲劳本身不恐惧。
身心疲劳似病非病,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袭击着人类。据报载,日本曾对13,5万人作了健康状态调查,有55%的人因工作太重和人际关系紧张而身心疲劳,内有83%的人还因之而发生身心疾病。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理疲劳与此大致相同,而贫困国家人们的身体疲劳则较为突出。在我国,身心疲劳者近年已呈明显上升之势,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认识。据医学界报道,身心疲劳是促发多种疾病的诱因,也是癌肿的重要诱因之一。为此,国外消除身心疲劳的新产业应运而生。在日本,有令人在声波中进入冥想而调节心身功能的“浴池”;有以理疗、按摩为主的解除疲劳的“自然美容健康中心”——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戴上头盔及特制墨镜,躺在椅上,让眼前闪出的星星点点来诱人遐想;一些精明的制造商,研制出了能消除身心疲劳的音乐椅、带香味的空调、中药口香糖、消疲磁带和唱片等小商品,颇受人青睐。看来,消除身心疲劳的国外经验,还有待于我国医学专家们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