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菊英
孩子的谎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幻想式的谎言
幻想和撒谎是不一样的,但有时父母会把它误解为“撒谎”,于是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心。五,六岁孩子的头脑里还缺乏逻辑和抽象推理的能力,在他看来,任何事都可能发生,这时候的孩子常会说些“幻想式”的谎言。例如孩子说自己?看见鱼飞上了天,等等。这是因为他把真实世界和幻想世界搞混了。除非他极端地把自己漩在想象世界的涡流里,否则你是不需要去跟他认真的。
二、模仿来的谎言
有些父母喜欢添油加醋地使一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戏剧化或趣味化。不幸的是,小孩子的脑袋瓜非常单纯,他分辨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染上色彩的。尤其对于父母的行为,他们非常喜欢模仿,于是,美丽的谎言也跟着模仿下来。因此,父母应小心,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过于夸大的言语,以免孩子因模仿而撒谎。
三、老套或应酬的谎言
在日常生活里,孩子常可听到父母说这类的谎言。当父母拒绝某些邀请时,他们常常这么说:“今天我觉得不大舒服”。或者“我已经另有约会”。在日常的交往里,父母可能告诫孩子不要完全说真话。对此,孩子并不十分清楚为什么,他们不了解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太多的社会压力所侵扰,孩子可能先由模仿而学会如此说谎,之后,他可能利用这种谎言来逃避一些不愉快的工作。假如这些应酬的谎言势必要说时,父母应让孩子完全了解,“应如何说”以及“为什么要这么说”。
四、防卫性的谎言
为了避免被惩罚,孩子可能因而说谎。尤其年纪小的孩子,当他发觉自己有被责备的危险时,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可能编造出防卫性的谎言。
有些父母要求孩子尽善尽美,孩子常被过多的禁忌和限制所环绕,因此他们无法记得所有的规定,事实上,他们也不愿意花太多心神,去理会那些东西。于是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触犯了规定。当父母质问时,假如他承认,会被处罚;假若他否认,而父母自己又不见得清楚时,他很可能就可以逃掉这一关。于是,他醒悟到“编谎言”的好处。他们认为说谎并没有什么不对,被找出自己的错误才真是不智之举。
对于孩子防卫性的谎言,父母不妨让他们了解,撒谎是逃避责任,逃避困境的懦弱表现。而且,逃避之后良心责备之痛苦常比硬着头皮接受事实还难受。
五、补偿式的谎言
有时孩子为了赢得赞赏和尊重而撒谎。我们常可看到父母要求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在学习上或在学校其他活动上有好的表现。于是,孩子在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而又想争得父母的宠爱时,只好撒谎了。假若他常用撒谎来掩饰自己的失败或无能,久而久之,他可能以为只有“撒谎”才能稳住他在家中的地位。甚至,如此重复撒谎之后,他真以为自己是不错的,他分辨不出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了。
六、敌对式的谎言
父母有时被孩子要求这要求那的举动搞烦了,于是父母也忙自己的事,边搪塞着孩子说他忙。同样的,孩子也会这样做。当他被家里的人激恼之后,他会反抗,拒绝做被要求的事,而且用一些虚伪的借口搪塞。这样做,不只是表示自己不服从,而且有意要激怒对方。
七、报仇式的谎言
例如,虽然自己没去游泳,但知道父母最讨厌他去游泳时,他可能回答父母说:“去游泳了。”这样做,纯粹是在激怒父母。报仇式的谎言多半发生在管教过于严厉、过份强调权威性的家庭。有时,嫉妒父母对其他兄弟姐妹较亲切时,也会导致孩子如此做。
八、病态的谎言
这常要到十二,三岁,进入青春期才会发生。他们说谎,但你看不出他们因此可以逃避什么或获得什么好处。这种情形通常都伴着偷窃、逃学等其他过失行为发生。最好找医生或心理学专家诊治。
对于孩子的撒谎,大人们能做些什么呢?
第一,要孩子不说谎,父母自己要尽量不说谎,做出好样子;第二,尽量减少让孩子撒谎的机会;第三,孩子撒谎时,让他清楚地了解到,这是令人讨厌和难以容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