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亚运东风,走向2000年

1990-08-28 03:47何振梁
中国青年 1990年10期
关键词:亚洲体育

何振梁

第11届亚运会的胜利召开,不仅揭开了我国体育史上的新篇章,而且向世界更加展现了我们民族奋发图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应该说,这届亚运会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站在这个新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感到重任在肩,前途光明。

记得亚运会召开前夕,中顾委的委员们到亚运场馆参观视察。有位老同志看过以后深有感触地对我讲:“周总理、陈老总、贺老总在世的时候,他们非常想有朝一日在中国举办一次大规模的国际运动会。现在他们的愿望实现了。”

的确是这样。我们在国际体育事务中,一直坚定维护我们国家的主权、维护我国体育组织在国际体育组织内应该享有的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在长达20多年的斗争中,每一个重要环节,都是周总理、陈老总、贺老总、邓小平同志对我们进行指导,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作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性的指示和建议,使我国体育事务在国际体育事务中越来越赢得人心。这一次,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们申请举办了亚运会,这不仅仅是实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遗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举办这届亚运会的过程中,将这些老革命家们的愿望中所蕴藏的深刻含义充分体现出来,要在这种大型国际比赛中,发扬“民主团结、平等友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精神。

这是周总理在1963年,为我们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提出的方针。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理解。现在的一般运动会只注重比赛。竞赛的条件和竞赛的规则都是一样的。谁胜了就胜了,谁败了就自认倒霉。但是,周总理给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是要我们中国队如果取得胜利,并不是到此就完事了,我们还要对其它在体育上较弱的国家进行帮助;同样,别的国家胜利了,我们要虚心学习。总之要互相学习,以求共同提高,把整个亚洲体育水平推上去。因此,作为我们中国人考虑这个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应该站得高一点,应该考虑怎样能给亚洲的体育注入新的风气、新的精神、新的活力。所以,这届亚运会举办成功,我觉得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团结、友谊、进步这样的精神宗旨,始终贯穿在亚运会中,给亚洲各国人民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们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不仅幅员最辽阔、人口最众多,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但她也最多样。全世界几大宗教亚洲都有,政治体制各种各样。能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不去考虑那些不同点,而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愿望去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这就是亚运会。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亚洲在国际上大部分体育项目(除个别项目外)比较落后。在国际体育组织内,在国际体育事务中,亚洲的声音比较微弱,亚洲的发言权比较小。对这种状况,亚洲各国都不满意。那么怎样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呢?就得通过亚运会,通过亚奥理事会,把亚洲的力量、长处汇集到一起,体育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使我们亚洲增加休戚与共的互相信任、团结的情感;使我们亚洲缩短与先进、发达国家的距离;使我们亚洲在国际体育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看这届亚运会可以为达到这样的目的,作出积极的贡献。

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强国强民。我们的民族要强盛,必须要有强壮的体魄。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体育本身的教育功能。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现代体育最发达、学校体育抓得最早的是英国。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就是在考察了英国的学校体育之后得到的启发,加上当时对希腊奥林匹亚的考古发掘,才产生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那么,英国抓学校青少年体育的效果如何呢?大家都知道,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的是英国的威灵顿。有人问他,你是如何战胜拿破仑的?威灵顿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滑铁卢之仗,是在伊顿(学校)的球场上打赢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通过在学校里的体育运动,从小就培养出不畏强手的性格,锻炼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争取胜利的精神。这对我们很有启示。我们国家经过近100年来的屈辱历史,给不少人在心理上蒙上了自卑、缺乏自信的阴影。我们党领导我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主席领导我们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但是100多年来心理上的影响并未因此而消除,所以通过国际体育比赛中的顽强拼搏,夺取优胜成绩,可以增强我国人民的自信心。通过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在困难中,在逆境中,不管对手多么强大,也要咬牙坚持到底的拼搏精神。

这种精神状态是应该从小培养的。尤其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娇生惯养。娇生惯养是培养不出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艰险,为建设祖国勇于献身的青年一代的。对他们进行不畏艰苦、集体主义、勇于奋斗的最有效的教育就是体育。体育在这方面可以起到别的教育方式难以起的作用。把孩子们甩到体育场上去,接受滚爬摔打,这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对我们的体育事业走向2000年也至关重要。

我这里还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一个美国朋友告诉我,他们那里的大企业、大公司在挑选人才的时候,在大学同等成绩的毕业生中,首先挑选的是学校体育代表队的成员。我问为什么。他说很简单,这样的年青人从小就在激烈竞争和角逐的艰苦环境中奋斗,因此,他们战胜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和自信心必然超过那些不是体育代表队的青年。我看这里有一定的道理。在战争的时候,战争自然逼得你去经受考验,在和平的环境中,用体育去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其一。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国家要改革开放,与各国打交道,体育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体育是能够接触到社会各阶层的。上到元首、国王,下到普通老百姓,谁都喜欢体育,体育是可以把各个社会阶层联系起来的纽带。我们国家要想把改革开放搞得更好,就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而体育可以作为一个中间媒介,发挥其独到的作用,这是大家共识的道理。再有,如果我们在国际体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对我们民族又是一种振奋。当年我们男排在0:2落后的情况下,反以3:2打败了南朝鲜队之后,青年学生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响亮的口号。这是群众自发地喊出来的心声。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体育所起的激励振奋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的今天,我们体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另一方面要抓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这两者要协调发展,只强调群众体育才是体育工作,这是片面的。当然,群众体育是我们工作的着眼点,是基础,这点我们不能忘掉。但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要有重点地抓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谁也不能否认,1961年的26届乒乓球大赛之后,在全国青少年中,掀起一个打乒乓球的热潮:西德的贝克尔获得世界冠军后,同样也带动了西德大量青少年打网球。我们不能忽视竞技体育反过来对群众体育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在我国的体育向2000年迈进的时候,我们尤其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毛主席曾讲过:中国应该对人类作较大的贡献。体育方面,只要有可能,就不能像有些国家那样只考虑自己发展,而不愿帮助大家。尽管我们条件有限,但我们要尽我们的力量推动亚洲体育事业的发展。这方面,中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国内的工作,国内的工作是基础,没有国内的体育发展,国际上的工作就是空的。另外,我们也要抓好国际上的工作。凡是有条件,有可能的国际性的大比赛,不管是单项的,还是综合的,在2000年之前,我们都要根据我国的情况,考虑举办一些。

现在,我们最重要的考虑,就是2000年的奥运会,办还是不办。从国际舆论来讲,不少人主张还是中国来办,认为在20世纪结束,21世纪到来,这个交替的时期,中国如果能够举办奥运会,那是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象征什么?象征着中国的崛起,象征着亚洲的崛起。因为21世纪,人们都认为,有很大的可能是亚洲的世纪。

我们中国应该崛起,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文化科技等都应崛起。总的来讲,我们要朝这方面去考虑。如果我们争取到举办2000年奥运会,我相信,它的影响不仅仅超过了这次亚运会,它对我们国民经济的推动、对科技文化的推动、对交通通讯现代化的推动、对我们体育事业的推动、对改革开放的推动,都将是深远和巨大的,都将远远超过这次亚运会。

所以,从体育界来讲,这将是带有全局性的决策,对我们国家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这个问题需要在对这次亚运会很好的总结基础上,来深入研究,最后报请党中央和国务院拍板决定。

猜你喜欢
亚洲体育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谁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亚洲足球
我们的“体育梦”
全新的亚洲市场——东盟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