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斌
改革开放以来,现实对哲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近期问世的这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是对旧的哲学体系反思的结果,它初步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归,显示着我国理论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研究方面终于走出了它的素朴阶段。
《导论》的研究着重于几个方面:
第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从纯粹的物回归于现实的实践。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可是,这个立足点被忽视的太久了,以致于人们只知道物质这个纯粹唯物主义的立足点,而不知道实践这个“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他们满口都在谈论马克思主义,却给这个新时代的头脑按上了一个数百年前的骷髅。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谈论物质或物质概念,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把它抽象化之后再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当列宁说“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地方(商品交换商品),马克思却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他所揭示的正是这个与资产阶级学者根本不同的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导论》以大量篇幅详述了这个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或基石,勾勒出了“人、自然、社会三项基本因素所组成的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双向回环过程”,即“人与自然关系最一般的结构及其运动形式”,从而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
第二,使原来支离破碎的哲学体系成为一个完整、严密的有机整体。《导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历史地、逻辑地推演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其它原理和范畴,熔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为一体。首先,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再是两个东西。辩证唯物论不是唯物论加辩证法,离开了历史和实践,就无所谓辩证唯物论。因此,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其次,辩证法不是无内容的单纯形式,而辩证法在它的内容中,就是人类实践的辩证运动。因此,辩证法的内容就是实践唯物论的全部内容。最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再是直观的、素朴的认识论,它强调实践对于它的第一的和基本的地位。因此,实践唯物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总之,实践唯物论真正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正成为一块“整钢”。
第三,《导论》是一部时代性很强的著作,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当代不可超越的哲学。”有一位当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大师说过:“当哲学所反映的那个历史时期还没有被超越时,它们是不可能被超越的。……一种自命为对马克思主义的‘超越,说得最坏,不过是重弹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老调;说得最好,也只是某种包含在被认为已经超越的哲学中的思想的重新发现而已。”如果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传统教科书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上面这段话会让人笑掉牙齿。因为几乎全部现代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实质,是批判旧的本体论或形而上学,而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解释却使这个崭新的世界观深陷在旧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泥坑里。现在,《导论》终于摆脱了这个泥坑,还了这个新世界观的本来面目,使它的确成了当代不可超越的哲学。
最后,用该书的几句话来作为本篇的结束:“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魅力是不会在有思想、有激情的人们那里消失的,因为它那种执着追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的科学揭示以及所采用的思想方法是与人类发展趋势相统一的。人天生就是一个追求超越自我、升华自我的物种: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满足于物欲现实、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冲动,当他有条件这样做时,就一定会受到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启迪而振奋不已。让我们努力摆脱教条主义的阴影,去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思想内容吧!”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周穗明、翁寒松著,一九九0年九月第一版,5.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