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尚
我出生于古城西安的一个小镇。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在那个充满幻想和热情的年龄,我被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横扫”到了“红色的海洋”;又从知识的殿堂走向了“广阔的天地”。在辛苦的农事劳作、淳朴勤勉的乡亲和“念念不忘阶级斗争”所构成的奇特生活中,我第一次开始思索现实的人生和社会,第一次省悟到了自己这个“知识青年”的浅薄与贫之,也就是在这样的思索和省悟中,我开始了自己的追求和奋斗。
我始终按照自己的目标克服各种困难向前走着。终于,我上了大学,在中直机关工作数年后,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后来被派到联邦德国的波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波恩,当我啜饮着马克思主义故乡的葡萄酒,漫步于莱茵河畔时,我常想,在中国真的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命力真的走到尽头了吗?不是的,我们需要的不是僵化的、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而是活生生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于是我选择了“新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对象,我相信,通过比较,通过研究最新领域的问题,理论才有希望得到发展。
然而,我绝不想只成为一个书斋里的学者,更不想让自己学到的知识压在学者、博士的头衔中,我试图要在长期教条、僵化和封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开一扇窗户,试图从“理性王国”走入“红尘世界”。近两年来我又开始着手于软科学的研究,有人认为这是对哲学的背离,而我却以为这正是理论的实践。
我生性温和善良,好稳健,重忠贞,但又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总体上是一个深知安泰之不能离开大地的重要,极具有务实精神的人。我从不畏惧工作的艰难与困苦,但却常常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烦恼,为“人情通达皆文章”而叹息。我不需要中国传统的“隐士”精神,也不屑于西洋存在主义的“看破红尘”。我崇尚的是:大胆地往前走,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