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选择

1988-11-01 03:18刘季平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6期
关键词:象牙塔名牌大学研究生

傅 亮 刘季平

这是一个让人惊诧和困惑的事实:去年上海市的一些高等院校,甚至名牌大学,都有为数不少的研究生纷纷向学校提出自动退学的申请!某名牌大学,仅去年一年中,自动退学的研究生竟达20人。他们是时代的宠儿、青年中的精粹,宁静美丽的校园、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为他们的前途铺平了道路,然而他们却令人费解地告别了“伊甸园”,告别了知识渊博而宽爱的师长,告别了许多年轻人求之而不得的优越环境……

洋学位和爱神的召唤

尽管他们在国内都是佼佼者,可“土学位”哪有“洋学位”有诱惑力。身在校园,而一份份成绩单、推荐信却早已穿梭于大洋东西。

他们的退学申请表明:或者因为已被国外某大学录取为留学生,或者因为自己的意中人已在国外,而急于出国前去团圆,双双完成学业……

上海某大学有位女研究生,眼看很快就要毕业了,导师对她也十分欣赏,指望她能留校从事科研工作。然而,几个月前,她突然交上一份退学申请。因为美国一家大学已经录取了她。而按照他们学校明文规定:在校研究生除由国家下达的指标外,不得在学习期间办理任何出国手续。国家有关部门也规定:研究生须在毕业两年后,方可办理自费公派出国手续!于是,她决定自动退学。

某校世界经济系研究生蔡某已届38岁,他的35岁的未婚妻在美国纽约大学留学,分离已两年。不久前,她在美为他办妥了留学及经济担保等手续。盼望他尽早赴美缔结姻缘,共同学习。若按照学校规定,两年级的蔡某还要再等三年才能赴太平洋西岸,他并非不留恋这里的一切,也不是想成为一片无根的叶子漂向彼岸,但少许白发已爬上两鬓,心爱的恋人在苦苦地望着他,不走行吗?无奈,他“别无选择”。系领导的意见是:他年龄已大,对方也一样,建议破例考虑同意退学。

就这样,他们以退学为代价,去获取一张出国护照,去寻求“幸福”。他们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受到尚未退潮的“出国热”的影响,他们把自己的成功与幸福系在那一一张护照上,尽管祖国的校园同样也向他们敞开着成功与幸福的大门。

走出“象牙塔”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某名牌大学研究生院的一份备案报告中这样写道:“我校1985年9月入学的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本学期以来对攻读硕士学位信心动摇,要求投身社会,坚决要求退学,导师几经教诲说服无效,经系领导审核,研究生院研究决定同意退学,不予分配,其户口、油粮关系退回家庭所在地。”这位学生所在系的领导及他的导师也这样写道:“该同学有朝气、有能力,兢兢业业,成绩优良;对他要求退学,深表遗憾,对他的某些“执拗的看法”,也难以理解……

这就是他那“难以理解”的退学原因吗?且让我们来听听他本人的表述吧:

“大学本科临毕业时,一位教授在一次综述癌症研究现状的报告中说:‘我相信年青的研究生也能做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来。这句话打动了我,第二天便决定报考该教授的研究生,为人类谋福利,这是我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读研究生的第一学年,我学的七门功课都得了优、良,然而良好的开端并未使我愉悦,倒使我感到收获不大:一年的研究生生活是令人满意的,但我对国家却没有作出些许贡献。学校如世外桃园,令人陶然,于是乎,个人的前程看得重了,忧国忧民的心绪泛论于唇间,使我深感歉疚。我们国家极其需要有高等学历的年青人加入到建设的洪流中去,我为‘星火计划所打动,决心投身其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后,只能忍痛割爱,坚决地退学,坚定地面向现实……”

他何去何从?他怎样去“坚定地面向现实”?照规定,他被退回家庭所在的街道等待分配,他的匆匆忙忙的抉择,无怪乎令人不解,但对这种无可厚非的希望,社会又将持怎样的评价和态度呢?另有一位年轻的女研究生,却在退学后开始实现着她的这种愿望。

她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在校园里度过了六个春秋。“我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但我更愿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培养大量的研究生是国家四化建设的需要,但研究生在毕业分配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单位,即使分到单位,一时也难尽其才,我内心焦虑不安。”今年暑期,她自费来到山西雁北等地考察,“事实告诉我:贫困地区走向富裕必须靠科学的技术与管理。”回到校园,几位同学谈起假期中到上海郊县一些企业调查的感受,那儿有的是钱和劳动力,但信息不通,效率不高,生产仅停留在加工成品阶段,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于是她想:要繁荣农村经济,乡镇企业地位重要,但这些企业缺乏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我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到农村工作一段时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为将来能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而打下基础。”于是,本学期初她就提出了退学申请,宝山县某化工厂很快便聘请她为技术指导……

也许,80年代的校园不该是“象牙塔”,学校也已经为研究生提供了许多走向社会的机会,也许他们也不必急于以退学为代价来实现他们的价值。因为祖国的建设需要的是各种类型的人材,既需要善于经营管理的企业家、实干家,也需要从事尖端科学的研究人员。但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我们也许确应思索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即需要继续深造的“象牙塔”,但又要让这座“象牙塔”进一步走向社会,不再成为封闭型的“理想王国”。

紧张、麻木、忧郁、无奈的矛盾心理

翻开这几位研究生的退学申请书,看到的是胃溃疡、偏头痛、双耳神经性聋的病情诊断书,更有父、母患严重疾病,要求回家尽“孝子之心”的陈述。

一份退学申请这样写道“本人在一年多的学习和实验中,感到生理上不能负担繁忙紧张的学习生活,常出现耳鸣、头昏、失眠等症状,记忆力和听力逐渐减弱,我充满忧虑,缺乏信心……”是能力还是人生观使他们“临阵退却?”然而,祖国悉心培养的研究生,难道就象他们一样疾病缠身吗?而那种既可以不退学,又能治愈疾病的“良方”是否存在呢?看来都是值得思索的课题。

有一叠厚厚的申请书,都是一位研究生在相隔不长的时间里接连递交的,他姓齐。因杭州家中母亲患心脏病、肝病,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家中急需有人照顾,“我是独子,现自己又患心脏病,还被母亲之病拖得毫无精力,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望能允许我退学回家,尽这个孝吧!”

也许,从此世界上又将多了几位以美德著称的“孝子贤孙”,社会上也将流传着那些“敬老”的动人故事,但对于祖国的“知识王国”来说,也许从此就失去了几员科技大军中的生力军!但是,他们的后顾之忧又该如何解决呢?谁能帮助他们?或许他们的退学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吧。

无可奈何,他们作了这样的选择。

在前几年,研究生主动退学的事是难以想象的。即使有退学的,也都是患严重疾病,或是触犯校规被勒令退学的。在许多人眼里,退学是件不光彩的事情。在大多数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意识中,总认为一旦考入大学或研究生,自己已完成了对前途的选择,以下的事就由不得自己,而是完全交给学校去为自己安排了。

但是,据介绍,在上海不少重点、名牌大学近年来因各种原因自动退学的研究生渐趋增多,去年达到了高潮,相继有近百人离开了学校。他们匆匆忙忙、矛盾重重地告别了校园,怀着快乐抑或痛苦的心情?或远渡重洋,或踏上社会,或回到家里。他们今后的路程通向何处?这给校园,更给社会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摘自《文汇报》)

猜你喜欢
象牙塔名牌大学研究生
象牙塔中的明珠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需要名牌大学远程教育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走出“象牙塔”服务区域发展
把清纯“象牙塔”当作敛财“唐僧肉”
暑期实践哆唻咪
名牌大学管用吗?
名牌大学管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