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检良
越战给越南留下的一大遗产是美国士兵与当地妇女生下的约1.5万名孩子,这些孩子今天大都长大成人了。由于肤色不同,以及越战留下的阴影,这些美裔越南人在越南的处境十分尴尬。当局歧视他们,一般的老百姓也对他们施以冷面孔,而地痞流氓则把他们当作施暴的对象。为了使他们不受歧视,一些做母亲的甚至用烟垢和鞋油将他们的皮肤涂黑。在家里,他们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继父的虐待。长期以来,他们被称为“渣滓”,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金翠,今年19岁。7年前她的母亲就病逝了。她被继父赶出家门。没有人愿意收留她,她只能流落在胡志明市的大街上。她的满头金发使她很容易获得欧洲人的同情。她便开始了专向欧洲人乞讨的生活,晚上就睡在法国人修建的歌剧院的台阶上。她就这样生活着,没有温暖,没有希望。后来她学会了在黑市上倒卖香烟,并因此被当局关进监狱。出狱后她又被带到胡志明市郊的一个“教育中心”劳教了两年。1985年,一个美国记者采访了她。当时,她“身穿薄薄的纱裤和洗得发白的上衣,在雨季潮湿阴冷的晨风中瑟瑟发抖。额前那一缕随风飘散的金发更让人倍觉凄凉”。“我已经等了很久了,”她对记者说:“我要去美国,我要去寻找我的父亲。”
在越南,和金翠一样,几乎所有的美裔都翘首期待着能早日离开越南,去美国寻找他们的生身父亲。甚至,早就有人甘冒葬身鱼腹的风险偷渡出境。现在,他们的等待不再是毫无指望的了。经过两年的讨价还价之后,1987年底,华盛顿与河内签订了一份关于将美裔越南人及其家人移居美国的协定;随即,第一批500人于12月乘机离开了胡志明市。
今年23岁的H·丁哲在临行前对周围的人说:“我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到处都是失业,高物价,没钱花,生活窘困。美国对我来讲,无疑是一个美妙的去处。”
丁哲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当地的越南人当作发泄愤怒的对象。他们讥讽他,捉弄他,殴打他,“就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个美国人”。13岁时,他就被迫离开学校,帮助母亲在街上做小买卖。他遭受歧视和凌辱的状况一直都没有任何改变。但当他将去美国的消息传开后,不仅是周围的美裔,连那些地道的越南人,也纷纷以一种艳羡的目光盯着他,“就好像我已得到了全国彩票一样”。
事实上,摆在这些美国人与越南人混血儿面前的路并不像梦里那么美好。他们大多数人对在美国的生活毫无准备,有的人甚至连美国有多大都不知道。他们语言不通,更缺乏必要的谋生技能。关于他们的父亲,他们已没有太多的印象,许多人只有一张照片,一个20年前的地址,一个军事单位的名称,甚至只知道父亲姓什么。有的人只好趴到华盛顿特区的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上去查看他们的父亲是否还活着。移民局的官员说:“只有1%的人与他们的父亲有联系。”
为了收容这些“半个美国人”,美国成立了一些安置中心,帮助他们学习英语,提供就业咨询,还要负责帮助他们寻找父亲,并给他们传授一些在美国生活的知识,如不要吸毒、酗酒等。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美裔在越南被当作美国人,人格和自尊心都受到极大的损害。而在美国,他们却又被当作越南人,美国社会是绝不会轻易就接纳他们的。而且,学习英语和掌握一定的谋生技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之前,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将靠什么活着。
他们只能仰天长叹!
李瑞在叹息。他和他的3个兄弟来到美国后,历尽千辛万苦,也没有找到他们的父亲。后来,经尤铁卡安置中心的推荐,他进入一家学院学习语言课程。同时外出打短工,为了温饱,为了支付每个月高达750美元的房屋租金。他的3个兄弟也四处找活干,但因语言不通,没有人愿意雇佣他们。一天晚上,他的3个兄弟在大街上拦路行凶抢劫,结果被逮捕了。李瑞是在学院里得到这个消息的。他立刻赶到警察局。他的二弟哭着说:“我们饿极了……我们只是想弄点吃的。”他凄苦地望着他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据报纸报道:由于生活无着落,在美国各州,美裔越南人的犯罪率已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