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坛跃起一条龙

1988-08-23 03:48朱新宇
中国青年 1988年4期
关键词:泳坛蛙泳游泳

朱新宇

“2分27秒78”。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游泳馆巨大的电动计分牌上显示出了女子200米蛙泳冠军的成绩。

“就差0.38秒!”几乎所有观战的人都不无惋惜地感叹着。

第4泳道的黑龙江姑娘黄晓敏回头看了看计分牌,那右上角的一串数字一动不动,仿佛对她刚刚结束的奋力冲击不屑一顾。

“WR 2′27”40”,标志着当今女子200米蛙泳的世界纪录。年仅17岁的黄晓敏多么想打破它,可她仍是功亏一篑。

虽然她的成绩已跻入该项目世界前2名,但她深知人们的期望、自己的心愿都没有实现。她爬上泳池时没有一丝笑容。

她也许对自己过于苛求了,但这苛求恰恰反映出她那争强好胜的个性。前年在第10届亚运会中,当她以0.01秒的微弱优势战胜日本泳坛名将长崎宏子,为中国夺得一枚宝贵的金牌时,她脸上也没有笑容。因为来汉城前,她曾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破亚洲纪录,但谁知纪录没破成,比赛的成绩反比平时训练的最佳成绩还差了一截。当别人兴高采烈地向她祝贺时,她心里可窝了一肚子火。

她太想打破那个世界纪录了,因为当她一踏入泳坛时,所闻所见的都是中国游泳状况落后于世界水平的严酷现实。不要说在重大的世界性游泳比赛中很少见到中国选手能打进决赛圈,就是在水平一般的国际邀请赛中,中国选手的最好成绩也往往排在第十几名、二十几名之后。就在三四年前,她头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时候,世人还普遍地认为,若不经过10年20年、不经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选手要想在短期内问鼎泳坛世界冠军,那简直是神话和幻想。

这对一个富于憧憬的少女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心理打击,但黄晓敏却有一种强烈的自信意识。比如她是一个女孩子,但不知为什么从小就爱和男孩们一起玩,一起在竞争激烈的游戏中比一个高低。她从不服气男孩子,也总能在各种场合下干出令男孩们吃惊的事来。也许正因为如此,她的倔犟、固执简直就是自信心的代名词,只要她认准了一件事,不干成功决不罢休。所以当不少运动员在竞技场上滚打一阵子之后,逐渐将自己少年时的憧憬变得更为现实时,黄晓敏不仅依然如故,甚至对自己的理想追求更为强烈,标准也更为提高。她不信在她这一代运动员中,永远打不了一个翻身仗;永远不能向世界冠军发起冲击。

有一次她将自己的心愿告诉他人,但换来的却是别人安慰式的祝愿希望。落后国外几十年的游泳项目,想要在短期内振飞,赶超世界一流水平?难于上青天。但黄晓敏偏不信,她要以身试“法”,打破这近似被宣判为不可违背的法则。

其实黄晓敏的身体条件是不太适合游泳运动的。她身高1.69米,体重68公斤,在女子游泳项目中,她无疑属于身宽体重之列。但她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出色的下肢力量。正是她那男性般的强有力的蹬腿技术才弥补了她身体条件的不足。

游泳是一项精密的、极为协调的运动,除了要求各个技术环节之间严格的协调之外,对身体曲线起伏的协调要求也非常严格,在决胜时的零点零几秒,抢来这瞬间往往要取决于这些因素。在这方面,黄晓敏走的是条坎坷不平的道路。

她出生在齐齐哈尔市的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姊3个,排行老二。她被市体委的游泳教练看中,竟是在学校的操场上。1982年盛夏,12岁的黄晓敏在全国业余体校游泳锦标赛中一举夺得3项冠军;同年12月,黄晓敏就被选到国家集训队。但迎接她的并不是一帆风顺,在第2年的南宁国际邀请赛中,本想一鸣惊人的黄晓敏结果连决赛圈都未进入。在这次比赛中,她开始理解了为什么人们对我国游泳现状不敢抱有过高希望的忧虑。但她仍是不服气,回来后每天都拼命地练呵练,她相信自己定会成为一条泳坛飞龙。

1983年9月,南宁失利后的第4个月,黄晓敏又斗志昂扬地出现在第5届全运会上。临赛前,她公开宣布要在这次全运会中拿前3名,这连她的教练穆祥雄也感到意外。比赛结果,黄晓敏果然大爆“冷门”,夺得200米蛙泳铜牌、100米蛙泳第5名,这两项成绩分别比她原来的成绩提高了将近6秒和4秒。一个赛前默默无闻的小姑娘,一下子令人们刮目相看了。

但这上升的势头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年后黄晓敏的成绩又直线下降,一连几次比赛都未进入决赛圈。不管黄晓敏怎样努力摆脱这一困境,可在她最寄希望的一次上海国际邀请赛中,她又一次失败了,被大多数运动员远远甩在了后面。这时,有些专家评论道:黄晓敏的运动潜力面临枯竭,也许她真的不适合游泳运动。连黄晓敏自己也一度丧失了信心,甚至向领队和教练提出辞呈:“我不行了,我不是这块料,国家培养我,白花了那么多钱,我太不争气了,还是让我回黑龙江老家吧!”说着,这个性格犹如男孩子的姑娘,不禁泪流满面。

平时,无论她顽皮还是捣蛋,教练都像慈父一般对她谆谆教诲,可这次却对她大发雷霆:“这是赌气吗?简直是逃兵!国家的游泳事业是比较落后,但要你们来不是充门面的,是要让你们尽快改变这样的局面。你们的肩上担负着多少人的寄托和希望。”

教练的一席话使黄晓敏的心震颤不已,她仿佛直到今天才刚刚看透教练那深埋心底的宿愿。14岁,对别的少年来讲该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呵,可黄晓敏却像懂事的大孩子一样,天天扎进游泳池,每天坚持游1.5万米左右,再也不随便说大话或耍小脾气了。

功夫不负苦心人,事隔一年,黄晓敏又开始起飞了。

1985年7月,她在一次比赛中以1分12秒4的成绩打破了有“女蛙王”之称的梁伟芬所保持5年之久的女子100米蛙泳全国纪录;8月,在全国游泳锦标赛上,黄晓敏又以2分36秒的成绩,打破梁伟芬的200米蛙泳全国纪录。接着,在翌年2、月份的两次大型比赛中,她创造的100米蛙泳的成绩,已相当于当年世界泳坛的第11名,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女子蛙泳在世界上取得的最好名次。

按照一般运动员运动高潮低潮的起伏规律看,一个运动员突然在一个短的时期使成绩大幅度上升并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只有那种稳定的扎实的上升才会使人踏下心来。那么,黄晓敏这么快地飞起来,会不会再重新跌下来呢?

穆祥雄教练仔细分析了黄晓敏的各个环节中的优劣势,发现在黄晓敏的优劣对比中,不少是相互抵消的,如她体形体重不尽理想,要靠她的力量来弥补这一弱点,但加大力量,更易造成她全身运动的协调性不佳,这恰恰又与泳赛规则相矛盾。也就是说,如要改善和提高她身体条件适合的技术动作,就会不可避免地违反竞技规则。那么,怎样才能变互相抵消为互相促进,变互相矛盾为互相统一呢?穆教练为解决这一问题,与黄晓敏苦苦琢磨了一个冬天。这时,恰恰赶上国际泳联修改规则,将原来的“在游进过程中头顶不得低于水平线”的规则改为可以出现没顶的情况。这一信息,给黄晓敏的技术改进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她吃亏就吃亏在那种规则下她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但在改进过程中,依然困难重重。对一个技术基本定型的运动员来讲,要进行根本的技术调整,无疑于要一个唱惯了京剧的人改唱歌剧。但黄晓敏硬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重新调整动作频率、重新搭配手腿力量动作的技术改型,形成一套全新的上臂划水后上体高高拉起,蹬腿时借助冲力上身下俯,全身伸展滑行,充分利用下肢和腰部力量的技术风格。

1987年2月,黄晓敏在联邦德国举行的第5届阿雷纳国际短池游泳赛中初试刀锋,在来自30个国家400多名泳坛骁将中拔萃而出,分获蛙泳100米、50米、200米3块金牌,成为国际泳坛中的风云人物。

这次到6届全运会,她是憋足气来向世界纪录发起冲击的,谁知就差0.38秒。当别人为她惋惜时,她仍是不服气,她心里清楚,如果在这场比赛中有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挑战,或许就会一举成功。所以当众多记者围上来时,她斩钉截铁地回答:“等着瞧吧,我会在88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亚洲锦标赛上,再次冲击世界纪录,我相信我的目标是会实现的!”

有谁不信呢?在龙年到来之际,人们推选她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不就是希望她能在龙年中将泳坛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变成现实吗!

猜你喜欢
泳坛蛙泳游泳
世界泳坛竞技格局与中国游泳竞技表现分析——以东京奥运会为例
核心力量训练在少儿蛙泳训练中的应用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索普手术感染面临退役风险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