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思想资料

1988-07-15 01:07艾诺士
读书 1988年3期
关键词:巴赫金弗洛伊德气氛

艾诺士

弗洛伊德一度在中国成为“热点”,曾经使一些同志生气。现在“热度”据说已经消退,人们可以平心静气,回过头来好好研究一下其人其书。不论此公是一把“软刀子”还是一个天才,他在历史上出现过,还起过不少作用,也不论是正作用还是负作用,要研究他总是不错的。——我们不是还在研究希特勒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倒是欢迎出版社在热度消退以后还出弗氏的书以及对他的研究著作的。就中,苏联人巴赫金写的《弗洛伊德主义》一书是值得注意的一种。

要注意的是,对弗洛伊德之“热”,历史上已经几起几落。二、三十年代,在左派人士中曾经大热一阵,也掀起一场大论争。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英国人的书(《马克思与精神分析》),但在左派的故乡苏联曾经掀起的争论,却未见反映。其实,这是一段大可总结的历史。(顺便说说,整个说来,十月革命后到斯大林当权为止的这一整段时期,对苏联的学术活动都是值得探讨总结的。中国人虽然长时间里“以俄为师”,对这一时期却实在关心不够。)

本书译者看来挺同意这一看法。他在《译后记》中用了一些笔墨描绘苏联二十年代学术界的活跃、宽松、敏感和敏锐的气氛,令人神往。译者提出,“这种气氛,读者从本书的字里行间和引据、注释之中想必也会感染到一些。”还说,“这种积极、活跃、敏锐的气氛,体现了新制度、新时代所固有的思维方式的特点”。这些话都是以引起读者对这本书一种特有的兴趣,即使未必是弗洛伊德学说的崇拜者、反对者或者研究者。

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巴赫金其人。他这本书,其实并不赞成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观点,而是对它作出严厉的批评。对苏联拥护弗洛伊德主义的四位大家,作者各作出深入的驳斥和分析。他自己认为是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然而,到了三十年代大肃反之际,此人竟也未能幸免。先是流放,后来成为中学教师,坎坷终身。这原因可能在于,巴赫金的文论主张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对话”,“探讨”,“复调”,“多声部”……这些思想原则,我们在本书中也可见出。当然,更详细的论述,还得看他的别的著作。

我们推荐这本书,不仅是为了它为研究弗洛伊德主义所需要,更在于,这是一种了解、研究学术史的有用的思想资料。

(《弗洛伊德主义》,〔苏〕巴赫金著,佟景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三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巴赫金弗洛伊德气氛
狂欢生活中的亲昵化人际关系建构
Creating an Atmosphere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当个努力型“气氛组”成员也不错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论《格列佛游记》的狂欢色彩
除夕赴年夜饭
漫画
乔伊斯与巴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