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载心,余心有寄”

1987-07-15 05:54
读书 1987年2期
关键词:著作学者大陆

子 锐

近数十年来,海外学术界对刘勰《文心雕龙》的研究“蔚然成风,逐渐成为今日中国文学批评上的显学。”(《台湾文心雕龙研究鸟瞰》第2页)这方面台湾显得尤为盛烈。据牟世金先生的统计,到一九八二年底为止,大陆出版的《文心雕龙》研究专著只二十部,台湾却有三十部。当然,这里还有个质量问题。可是,台湾方面对大陆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重视,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他们在自己的著作里,不仅大量采用大陆学者的见解,还列范文澜、杨明照、王利器、刘永济、陆侃如、牟世金、郭晋稀等人的著作为“重要参考书”。相比之下,我们对台湾《文心雕龙》的研究情况,因信息闭息等原因,了解甚少。牟世金先生《台湾文心雕龙研究鸟瞰》一书问世,补救了这一遗憾!

在《鸟瞰》中,牟先生就台湾的三十部《文心雕龙》论著,着重评介了其中七部:王更生的《文心雕龙研究》、黄贵春的《文心雕龙之创作论》、沈谦的《文心雕龙批评发微》和《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批评》、王金陵的《文心雕龙文论术语析论》、龚菱的《文心雕龙研究》、李曰刚的《文心雕龙诠》。对于这些著作,牟先生本着“知无不言”的先哲遗训,从校勘、注解、理论研究诸方面予以客观地述评,对台湾绝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性质及其发展方向予以肯定。

台湾学术界的《文心雕龙》研究,有个先天不足的致命伤,即能依据的文物资料甚少,连大陆古籍书店收购处都不屑一顾的扫叶山房石印本《文心雕龙》,在台湾却视若家珍,至于大陆拥有的希世善本,各种重要校本,只能有“可望而不可及”之叹(13页),这使他们的研究工作受到很大的限制。但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台湾学者在《文心雕龙》的校注方面,超越前人的发现不多,却能在范文澜、王利器、杨明照、刘永济等人校注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对校注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疑难,不断努力以求解决,确有其精勘细校之功。可以设想,如果台湾方面的学者能直接参考大陆上各种传世善本,那么他们在《文心雕龙》的校勘上,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从牟先生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台湾学者研究的总的发展趋势,越来越集中于对《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论述,这是台湾《文心雕龙》研究的显著特点。如有关《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台湾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精细,以李曰刚为代表,他在其《文心雕龙诠》一书中,制有《文心雕龙全书内容组织总表》、《文心雕龙全书体系表》、《文术论二十篇之篇序义脉索引表》、《创作轨范图》、《文学创作理论体系图》等,这些图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文心雕龙》的组织结构和理论体系进行了具体剖析,很有特色和独到之处。另外,对《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台湾学者的研究也较为深入,取得一定成就。有趣的是,牟先生在研讨台湾学者多种著作中,发现台湾与大陆的《文心雕龙》研究,不仅有历史血缘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一直保持至今,牟先生举陆侃如先生在六十年代初写的《文心雕龙论道》为例,指出陆侃如先生首创的“道即规律”说,决定了台湾几乎是全部重要著作的论述,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殊不知自六十年代后,大陆众多的学者对“原道论”的研究,又有新发展,包括陆侃如先生本人对自己原有见解也有新发展,而台湾学术界对大陆学者的新发展似乎未有所闻,仍原封不动地沿用二十多年前的旧说。

台湾重视《文心雕龙》的研究,并形成一种“显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为了发展民族文学,用他们的话来说,研究《文心雕龙》是为了“抉发其精深的妙境,俾此一部旷古绝今的宝典,真能实际应用于今日,作为发展民族文学的张本。”(103页)并且要“撷取其精华,加以阐扬发挥,作为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借镜”。(106页)如何看待我们民族文化传统,台湾学者看法,对我们不失是一有益的启示。

最近几年,我国大陆和台湾正在各方面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牟世金先生从七九年起,分别从上海、北京,甚至通过日本友人的帮助,搜集台湾学者的各种研究著作,花费六、七年时间,写成《鸟瞰》一书,把台湾学者的研究情况介绍给大陆读者,煞费苦心。同时,牟先生本人是海内外闻名的研究《文心雕龙》专家,他在介绍之余,往往提出其精彩的见解,因此,《鸟瞰》一书,不仅可以了解台湾学者的研究状况,对从事研究的海内外学者也有很大的学术参考价值。牟先生用刘勰“文果载心,余心有寄”作为《鸟瞰》一书的结语,寄托了他的深意,即希望海峡两岸学者共同切磋《文心雕龙》的时刻早日实现。

(《台湾文心雕龙研究鸟瞰》,牟世金著,山东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二月第一版,1.15元)

猜你喜欢
著作学者大陆
秒变戏精
冰之大陆
冰之大陆
试论儒家和道家著作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程门立雪
冰之大陆
画家的数学著作
大学者
大陆的漂移
毛主席著作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