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下深沉的思考

1986-08-20 04:03曹碧涛
中国青年 1986年11期
关键词:试验田职工政治

曹碧涛

在深圳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楼字间,有一幢颇显寒酸的厂房,这就是深圳美芝电器公司。

美芝公司开张两年来,名声大震。公司组装的钟控收音机销往世界各地,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量占同类商品的17%——25%。共有3,000名合同工的美芝公司,其创汇能力超过了拥有近万名职工的国营电子集团公司。

该公司从搞来料加工开始,逐步把“人家(指外国)的产品变为自己的产品”,把外商的投资转变为合资,从而发展了自己的电器工业,使美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窗口”。不仅外商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往里看,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向外看。在深圳,美芝不能不说是“鹤立鸡群”……

美芝有它自己的一套内部建制和独特的工作方式。公司机关只有一个11人的工作班子,没有专门的政治工作部门,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完善的制度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过程之中。从美芝的职工口里,绝少听见空讲什么“理想”“奋斗”,但他们却有全新的价值判断力,人人都在努力追寻自己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的目标。

美芝公司取得了显赫成绩。于是,公司创办人——34岁的曹继光就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

有人说:“曹继光代表了中国真正的企业家。他不是用修修补补的行动图解政策,而是竭力创造一个新的系统。他是实业界的英雄。”

这显然是对他的赞扬。

也有人说:“既然要放开手脚改革,就难免有‘出格的地方,总比光说不干的强。”

这似乎是对他的谅解。

更多的人说:“他无非是想成为香港式的老板。照他那个搞法,搞不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只能是资本主义现代化。”

对他的成功不以为然。

在有些人那里,旁敲侧击的胡椒面,往往比铁的事实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胡椒面”逐步渗透到主管部门,直接影响着对曹继光的看法和美芝的经营法,无形中成了一种阻力。曹继光不胜感慨地说:“我的‘试验田要破产,我正面临着战略性的选择。”

曹继光,一个冲破既定模式,勇于进行独创性探索的改革者,之所以惹生非议,恐怕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他创办了特区发展工业的“试验田”。1983年,正当不少深圳人正在靠办贸易、炒卖洋货赚钱的兴头上,曹继光第一个向市政府提出:要建特区,不要光建城市;建经济特区要主搞生产而绝不能主营贸易;并以多种方式建议市政府先搞来料加工,方便外商投资,从而发展深圳自己的工业。他看自己的建议无人理睬,心里想,你们不搞,我先搞。他决定以示范性的实践来让人们理解并接受他的主张。

他当时在东乐电器厂任职。领导听了他关于就地办个改革“试验田”的汇报后,回答很干脆:不行。看来只好再一次辞职了。他原在母校华南工学院任教,创办特区的第二年,毅然辞掉了工作,来到了深圳。当他第二次把辞职报告递上去时,厂长挥挥手说:“不放你走。”

“为什么?”

“因为你是个人才。”

“正因为我是个人才才必须得走。”

“一定要走,先交出一万元钱。”

“我没那么多钱,你们干脆在我身上割两块肉算了!”曹继光铁了心,凑来一万元钱拍到了厂长面前。他终于争到了创办“试验田”的自由。

1985年初,曹继光正式向深圳市家用工业公司承包了企业。严格地讲,他仅仅是承包了一张执照。家用公司既没给他一分钱的开办费,他也没向国家贷一分钱的款,但他愿意去开荒,去试验,结出果实就交公,结不出果实就甘愿承担经济责任。这就是曹继光创造的新的经济形式。

工厂一开工,曹继光恪守“试验田”的宗旨,步步物化自己的改革主张。他把全部经济活动放在外商的来料加工上,以此摸清国外市场的信息、产品的标准和外商的口味,为搞出自己的产品打基础。他还雇用了两名外籍人士,帮他控制产品质量,发展客户,以对外商提供特别服务作为竞争手段。不到半年,企业的生命力立刻显现出来,香港电子行业的老板有30%在美芝投资,厂里生产的电话机占香港出口总数的1/3。为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美芝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工人几乎每天都要加班,海关稍卡一下,他们就受不了。这与内地电子行业萧条,深圳的电子企业也极少能够开工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久,中央明确肯定,搞来料加工可以创汇,能够发展深圳的工业。

曹继光的“试验田”结出了果。这种果实不仅表现为每年创造几百万的利润,更深刻地表现为人们开始慨叹自己没有曹继光的远见和魄力。

他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美芝公司下属11个工厂。曹继光任命各厂厂长,厂长任命各车间主任。从公司到厂部都不设副职,也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曹继光认为,过去的政治思想工作流于说教,收效甚微,人们往往归罪于政工干部素质差,其实关键在于体制。以往的政治思想工作体制、内容和作风,往往培养出与企业要求相悖的“耍嘴人”,使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一种明显的异化。他决意要在自己的企业内进行大胆的改革。

改革的第一步,是对准他自身。他为自己规定了这样的行动哲学:在权力与权威面前,毅然地选择权威。他说:“权力好象一百块钱,用一块少一块;而权威则象空气一样,一旦建立,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曹继光看来,权威是一种积极的人际关系,它可以充分调动起人的情感力量和影响力。在日常工作中,他绝少那种权力代表者的姿态和手段。比如,由他任命的干部中,也有个别不称职的,但他不象其他的企业家那样立马来个“炒鱿鱼”,而是先调整自己的认识,重新发现这个人的优势,作出更科学的安排。

再如,不少人都认为如今的工人只认钱,没觉悟,难领导。曹继光则认为,工人能够为眼前和长远的物质利益去努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觉醒,是“合人性”的表现。他说:“经过几年改革、开放的训练,现在的工人很有水平,你兴什么他干什么。你兴多劳多得,他就拼命干;你兴平均主义,他就给你泡;你兴空头政治,他就给你背‘老三篇。政策的权威大于一切说教。”他顶住了压力,在企业内坚持多劳多得的政策,工人们对他折服了。

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大都是大人物对小人物的说服、教育和训导,曹继光觉得这样导致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居高临下感和胁迫感,造成对人的个性的限制和对个人价值的抹杀,他坚决废弃这一套。在美芝,干部与工人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议论纷纷,没有一点人格上的屈从和尊严的伤害。

不要以为政治思想工作就一定要通过说教或剥夺的痛苦来推动他人,事实上,通过情感的力量或利益的给予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曹继光正是利用这种全新的思想工作方式使企业具有极大的凝聚力。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曹继光着重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职工文化素质、法制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有句口号,叫做“我不想天天见到你”。鼓励职工天天要有新面貌,今年在这当工人,明年出去办厂当“老板”。

在对职工的培养上,他不搞“抓典型”“经验介绍”等作法。他认为,这种“典型式”的工作方法把各有特性的人框在几种固定的模式下,带有极浓的行政色彩和长官意志。他主张,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一人一个模式,各行其道,各得其所,让每个人都努力表现出“独特性”,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兴旺。他们除了设有美芝人才中心外,还有艺术中心,免费培训职工。他们还打算自办体育,建立多种项目的运动队,为职工的自身完善提供全面服务。

通过这样的努力和改革,美芝公司的政治思想工作带给职工的再不是恐惧感和说教感,而是一种亲切感、利益感和责任感。他们已经象承认和接受物质利益原则一样理解和接受精神的力量。

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探索。也是他献给改革的忠诚。对于他的探索、追求和选择,我并不认为都是真理,但也绝不都是谬误。他的实践和探索,不仅为他自己提供了认识和接近真理的机会,也给人们留下了深沉的思考。

猜你喜欢
试验田职工政治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众说港大深圳医院“试验田”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思埠康尔 微商+直销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