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郭庆
深入改革中值得关注和探讨和一个问题
A:咱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搞了一段时间了。但为什么咱们的工厂和商店不能象阿信开鱼店和超级市场那样,价格比别人低,服务质量比人家好呢?
B:依我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还没有充分展开。相反,买者之间的竞争倒是挺激烈的。买者为了得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还得向卖者表示求助。因此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直至行贿的现象很多。
这种情况的普遍出现,表明在市场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中,卖者占据支配地位,这叫做“卖方市场”,是供不应求的结果。在这种市场条件下,由于一般来说商品总能卖得出去,真正困难的是购买,所以生产者和商店就用不着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质量方面下大功夫了。而在阿信那里是“买方市场”,供大于求,买者占据支配地位。在这种条件下,谁的商品价格低、质量高,谁的服务态度好,谁的生意就能迅速扩大、发展。反之,东西就卖不出去,经营萎缩,直至破产。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正如马克思所说,销售对资本家来说是“惊人的一跃”,跃好就成功了,跃不好就会粉身碎骨。你想,在这种条件下,资本家相互之间在销售上能不展开激烈竞争吗?
咱们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卖者之间的竞争比过去有所展开,个别行业和领域还比较激烈。但因为总体上“卖方市场”的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卖者之间的竞争还是很不充分的,所以象阿信那样开店的状况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出现。
A:那么,“买方市场”怎样才能形成呢?
B:我觉得,要从两个主要环节入手——
一、要保持宏观经济大致平衡,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特别是要保证国家财政不能有大的赤字。你知道,财政赤字就其实质来说,就是支出的钱比能买的东西多。钱多东西少,必然会出现有钱买不到东西,这是出现“卖方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资本主义一般是“买方市场”,那是因为资本家在生产时总是瞄着市场需求,生产又好又多的产品,从市场上把别人挤走。他们投资时特别小心,反复计算,如果预计不能取得相当的利润,他们是决不会干的。所以他们的企业都按照这种要求经营,在宏观上总供给一般就会略大于总需求。而我们呢,企业盈利了,可以多发奖金、增加福利;企业亏损了,工资、奖金一般却不能少发。更突出的是基建,建设时并没有认真考虑将来投产之后经济效益如何、能不能还清投资、能不能获得正常利润。而我们有些同志常常只是单纯地为了增强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实力,或者只是为了技术现代化而进行投资,这样的支出就经常超过其正常收入,最后结果必然导致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如果企业真正实行了自负盈亏,职工的收入完全同企业的实际收益挂钩,企业的投资完全从自己的收入中偿还,国家不对亏损企业承担无条件支持的责任,那么,企业在增加消费和积累时就必然要慎重考虑,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如果所有企业都能这样做的话,那么,社会总需求一般就不会显著超过总供给了。
当然,要形成“买方市场”还需要其他一些条件,但这两条恐怕是最主要的。
A:我看能实现这两条很不容易。
B:是啊,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做。比如:实施破产法,完善社会救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使价格大体合理化,等等。人们的观念也要有较大的变化。但这些事情迟早是要办到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企业才能真正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的国家才能尽快赶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题图: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