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部正雄《禅与西方思想》

1986-07-15 05:54王雷泉
读书 1986年9期
关键词:佛教哲学人类

王雷泉

一九二七年,铃木大拙的《禅佛教论集》在西方用英文出版,历史学家怀特(Lynn White)誉之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一如文艺复兴时期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的翻译。铃木大拙所阐发的禅之悟性,突破了西方思想的蛹壳,使东西方思想的交融在更深层的心智领域中进行,亦影响了海德格尔、怀特海、荣格、弗洛姆等一代大师。在与铃木大拙同时和之后,由西田几多郎开倡的日本“京都学派”,致力于东西方思想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并试图使禅的精神注入西方的理智结构和宗教传统中。在西方,禅蔚为显学,大批禅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禅已渗透到西方的哲学、艺术、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各个领域。印度的坦特罗瑜伽、南传上座部禅定、日本禅宗的公案、西藏金刚乘密教以及天主教禅、超然定等等,可以说,在西方没有一种学说比禅具有如此之多的神秘感、多义性和丰富内容。

正是在这么一种背景下,阿部正雄开展了他独特的工作。他毕业于京都大学,深受京都学派田边元、久松真一、西谷启治等各位大师的重习,尤从著名的禅学家久松真一研究并修习禅学,本书即题献给这位恩师。与京都学派其他重要人物不同的是,他有三十年之久的时光是在西方度过的,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芝加哥、普林斯顿、夏威夷等大学执教,致力于佛教与西方思想的比较以及佛教与基督教的对话。这一特殊经历,使他成为在铃木大拙之后,在西方教授和传播禅学的执牛耳人物。他的众多论文先后发表在《国际哲学季刊》、《东西方哲学》、《东方佛教徒与日本宗教》等杂志上。本书即是他二十年来这方面重要论文的结集,编辑为专著的形式以英文出版,作为“哲学与宗教丛书”之一。

作者把撰写此书的目的归结为以下二点:

第一,阐明佛教与禅的真精神,澄清西方人对禅的种种误解。以客观的、比较的方法,作纯哲学的研究,避免在传统佛教的复杂教义和修炼方式上纠缠不休。

第二,在对佛教和包括基督教在内的西方思想进行比较和对话中,探寻禅的哲学与宗教精神能否为未来人类的心灵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处。

本书第一篇《禅之释义》,澄清禅的含义。在西方,禅常被误解为一种非理性主义的肤浅直觉、一种无视善恶的、动物式的复归于自然。作者指出,禅拥有一种深奥的哲学。这是一种建立在超越思与不思的“无思”基础上的哲学,在“自我证悟”基础上,产生高超的智慧和深切的悲情。它是在实践中当下直接体悟到世界真谛的一种活泼泼的哲学。本篇由《禅是种什么样的哲学?》、《道元论佛性》、真正的人格与悲情》三章组成。

第二篇《禅、佛教与西方思想》,阐发了禅的根本原理。禅所体悟的既非“存在”,亦非“虚无”,毋宁说是“绝对无”或“空”,它是动力学上的“不思议之存在”或“大全”。空是不可对象化的,它表示一个人真实的自我、万物的本来面目和缘起状态。它是解脱与创生的源泉。对于存在与虚无、生与死、善与恶、超越性与内在性的双遣,乃是真正佛教的关键。作者举亚里士多德的“有”(Being)、康德的“理”(So1len)和龙树的“空”(Sū-nyata),作为人类在思想上解决理与事、普遍与特殊之矛盾对峙的三个基本范畴,而一统于禅之绝对的“无”中。接着剖析了西方人与佛教徒在思维方式上的结构性差异。在明了这种差异的基础上,考察了西方几位大思想家和基督教神学家对禅的吸收和改造。本篇计有《禅与西方思想》、《非存在与无——东西方关于否定的形上学性质》、《禅与尼采》、《大乘佛教与怀德海》、《蒂利希对佛教的吸收》、《自我觉悟与信仰——禅与基督教》等六章。

第三篇《佛教的三大问题》包括了《佛教的涅——它在当代思想与生活中的重要性》、《大乘佛教的纯净观念》、《空即如》三章。作者认为佛教是根本的现实主义,一种富于同情心的生活道路。为摆脱“此世”的轮回而追求“彼世”的涅,对于觉者来说乃是属于出世和自私的行为。为了克服对于“彼世”涅的执着,人们必须返回到“此世”(轮回),以同体大悲使一切人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智慧与慈悲是实现“空”的两大支柱。这一观点贯穿全书,在本篇则重点阐发之。

第四篇《现在与未来的宗教》由《受到现代思想挑战的宗教》、《全球时代中的宗教与利学——它们的基本特征与交互关系》、《人类的主权取决于自己》、《世界宗教的终极》等四章组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昔日相互隔绝的东方和西方连为一个整体,在人口爆炸、生态失控、核战争威胁等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下,人类分担着共同的命运。在各自文化、历史、地域环境中产生出来的“西方式”基督教和“东方式”佛教,都已不能适应今日人们的精神需要。作者力图澄清存在于人类中的真正宗教感情,为了给全球时代的世人确立一个心灵的支点,提出了一种“人格主义的宇宙论”或“自我证悟的宇宙论”,它超越了客观的宇宙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论。作者相信在这一新宇宙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空”或“如”的证入,能为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提供生活的意义、目的和方向。

印度的佛教演化为中国的禅宗并传到日本,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杰作,但它毕竟还只是在东方文明圈中徘徊。当蕴含于禅中的生命活水被铃木大拙、阿部正雄这样的文化信使远携到大洋彼岸的西方世界时,它能否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更宏伟壮观的杰作?现在下断语还为时过早。不过,对正处于历史十字路口,为传统与现代化、中学与西学的恩恩怨怨而痛苦踯躅的现代中国学人来说,阿部正雄的这部著作无疑为我们窥探这一前景提供了一个窗口。

(Masao Abe:Zen and WesternThought,Macmilian, London andBasingstoke 1985.)

猜你喜欢
佛教哲学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佛教艺术
人类第一杀手
谁变成了人类?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看中国·在浙江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