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军岳 兰云嫦 威 武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在我国很多地区,已成为继冠心病、风湿病之后的第三位疾病。这种病尤其多见于青年人。据统计,77%发生于15~40岁之间,其中16~30岁的更占3/4,而且男性多于女性,特别令人关注的是,据国外报道,青年,特别是儿童,患此病后的猝死率相当高。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病变。它常是由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而进入血液循环,达到心肌,造成损害。此病常是病毒感染的变态反应的结果。过分疲劳,感冒,怀孕、分娩、手术,精神过于忧虑、紧张、饮酒、营养不良和缺氧等情况,尤易促发此病。
症状表现
此病在发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状为先导,如发烧、全身酸痛,嗓子痛、咳嗽或吐泻等。经1~4周后,才出现心慌、气短、心前区闷痛,呼吸困难等。难怪有人说,“感冒感冒,不怕头痛发烧,就怕胸闷心跳。”因此,凡在感冒后,短期内如出现心慌、气短、心前区闷痛等一系列心脏不适的症状时,即应警惕可能已发生心肌炎,必须及早请医生检查诊治。
病毒性心肌炎中的重症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心律不齐、心力衰竭,休克,甚至心跳骤停。此时,如不及时找医生作有效治疗,就有生命危险。
病人中的多数,通过休息和治疗,可获痊愈。但部分病人如一年后仍不能恢复,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则病程迁延,常稍事活动,即感心慌气短,劳动力大大降低。因此,发现可能有心肌炎时,尽快找医生十分重要。
病毒性心肌炎在一年四季中都可发病。多种病毒性疾病都可引发本病,然而感冒却是引起心肌炎的最常见病因。不少病人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得了心肌炎。
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比较麻烦的病,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特效的治疗办法,病程又较长,因此及时而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凡已明确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一定要住院治疗,一是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病毒性疾病如感冒等);二要针对心脏病变采取措施。在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安心治疗,“既来之,则安之”,急躁不但没有用,反而有害;对伴有心脏扩大的更要强调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饮食宜吃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早期可选用一些抗病毒的中西药物,如板蓝根、一见喜,四季青、金银花,病毒宁、抗风湿灵、金刚腕胺,转移因子和干扰素等。病情较重的还可用一些促进心肌代谢和修复的药物,如维生素B、C、肌苷、辅酶A、丹参注射液等。一般可用三磷酸腺苷200毫克、辅酶A50单位、肌苷200~40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两三次。有严重心律紊乱者应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有心衰、休克等危重情况则应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有早搏等后遗症的病人,除应避免过劳与感冒外,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心得安、慢心律,异搏停等。但以上药物千万不要自己随便服用,以免引起毒副作用而发生意外。
预防
为了预防病毒感染,降低心肌炎的发生率,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l抗病能力。其次,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病毒繁殖,并积极防治感冒及肠道传染病;患感冒后,尤其在发烧期间应多卧床休息。如感冒经适当休息和认真治疗后,一旦有心慌,气短等心肌炎迹象时,就应马上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时治疗。第三,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少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应戴口罩。此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