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钦
世间最完美的机械是什么?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就是人体。人体里有最简单的杠杆,也有最复杂的仪器。到目前为止,人体里仍然有着许多谜。你想知道这些谜吗?那么,请读——
人体里的杠杆
人类最早发明的机械大概是撬棍。也许在猿人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使用过撬棍,撬棍就是杠杆的一种,而在人体里有着许多杠杆。
你的头就是杠杆。如图1,这时的支点是脊柱之顶(寰椎),支点前后各有一肌肉群,它们的作用力分别是F1和F2,头颅的重量是阻力L。这种杠杆属于支点位于中间的第一类杠杆,和塔式起重机颇为类似。F1的力矩使头部向后仰,F2和L的力矩使头向前俯。你如果在低头看书,那么,这时是F2和L的力矩起了作用。如果支点后的肌肉群收缩,F1增大,这时的头就要向后仰了。在后仰过程中,支点前的肌群被拉长,F2也就随着增大,至F1的力矩和F2及L的力矩相等时,你的头就能在某一角度上静止下来了,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一瞬间完成的。
你的脚也是杠杆。图2是人用
脚尖站立的情况。这时你的脚尖是支点,脚跟后的肌肉收缩提供力F,体重则落在两者之间的距骨上。这属于第二类杠杆,和铡刀、独轮车有相似之处,都是阻力居中,这当然可以省力,如果力臂再长些,可以更省力,可见,脚越长,则用力越小,跑起来也会快些,大个子都比较重,他们的脚也都相应地大些,有了较长的力臂,体重再大些也不会加重肌肉的负担。
你的手更是杠杆,图3是手臂
杠杆,这时你的肘关节是支点,支点左右有肌肉(二头肌和三头肌),其作用力分别是F1和F2手中拿着重物L,若只分析F2和L,那么这里便是第三类杠杆,是一种费力气的杠杆,这种杠杆虽然费力,却赢得了速度和活动的范围,正象钓鱼杆,费了力却延伸了活动距离,若把F1也考虑进去,则F1和L的力矩将使手臂伸直,而F2的力矩会使手臂向上弯曲。
血管里的连续性方程
液体是很难压缩的。例如1000个大气压强,才能使水的体积减小5%。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造出液压机。在小动塞上加一个较小的力,能在大活塞上产生很大的力。但是,大活塞运动的速度却要慢得多,这是因为流管的粗处流速慢,细处流速快,正如长江三峡水流急,长江江口水流慢。
图4中设S1和S2为流管的垂直截面积,V1和V2为两处的流速,在稳定流动的不可压缩液体里,在同样的时间内流过两截面的液体体积应是相等的。因此:
S1V1=S2V2
这说明,液体的流速和管的截面积成反比。在流体力学中,这个式子叫液流连续性方程式。
人体里有着大大小小的“河流”——血管,心脏好象一台不停息的泵,推动着血液从左心室射出,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右心房。血管有粗有细,毛细血管虽细,分支却很多,它的总横截面积约为315厘米2,远远大于主动脉的截面积4.5厘米2,因而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速是远远小于主动脉血流速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流速度是主动脉血流速度的1/700,由于平时只有一部分毛细血管中有血液,另一部分毛细血管是关闭的,所以人体在静息状态时毛细血管中的血流速约为0.05厘米/秒,而主动脉中的血流速度约为25厘米/秒,人体利用这套复杂的血液流动系统为各部分输送着“营养”,这是极完美的输液系统。
在庞大的机器中,也需要不断地输送各种液体,如,自动润滑系统,要向各处输送润滑液。工程师可以从自己的血管中得到启发,设计巧妙的液压传递系统。
人体和大气压强
许多机械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作用工作的:真空吸盘,抽水机,离心式水泵……。
人的呼吸就是利用了大气压强,吸气时,胸腔和腹腔间的横隔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里的空气因为稀薄而压强变小,于是外界的空气就在大气压作用下从鼻孔钻了进来,当呼气时,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收缩,内部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又流了出来。
你的腿里有个股骨。如图5,股骨头部呈浑圆球形,嵌在体内髋
骨臼的凹部,股骨头和髋骨之间是以关节连接起来的,并由韧带系住,这样,大腿便和身子连了起来。
若是把支持关节的韧带切断,人的大腿骨是不是会马上落下来呢?人们在解剖尸体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切断韧带,结果大腿骨并没有落下,后来,实验者给骨盆钻孔,让大气透到骨头里,股骨立即从髋骨的凹处落了下来。原来,髋骨和股骨之间的腔内是没有空气的,是个“真空吸球”,股骨巧妙地利用了大气压强。
根据尸体解剖,可以算出作用在股髋关节的大气压力达到22公斤左右,超过下肢重量的2倍,因此我们抬腿走路并不太费力。这一点,工程师也是可以借鉴的。
人体和信息
人体里还有更复杂的物理学,人体利用热力学的原理维持着生命,利用光学原理观察着世界,利用声学原理倾听着微小的声音,没有一台照相机能胜过人的眼睛,没有一台灵敏的仪器可以和人的听觉系统媲美,因为人体的信息系统是极巧妙的。
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将外界刺激引起的信号传输给大脑,再由大脑发出指令指挥人的活动。这可以看成是一个反馈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是怎样处理信息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学说,近年来由于对全息储存认识的深入,有人提出,大脑中信息的储存和处理,同全息很相似,提出了神经全息加工学说。
信息论是当代新技术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我们的身体正是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值得很好研究。
(史可摘自1984年第4期《大众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