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庆 杨犀利
曾经是“十年倒有九年荒”的淮北大地,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和发展,如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涌现出新鲜的事物。就连《安徽省地图册》上都我不到的无名小村—颖上县永坡公社郭庄,近年来也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个体“李学敏兽医院”,拥有药房、诊断房、病畜“住院部”、畜主“招待所”等12间大瓦房,器械齐全,医术高超,每天要看五六十头病畜,最高达71头。兽医呢?只有一个,就是颇有传奇色彩的新闻人物—李学敏。
昔日的辛酸
1967年,16岁的李学敏初中毕业,背着一卷破铺盖,从蚌埠市来这里插队落户。拼死拼活干了一年,才分了20来块钱。“队长,俺想盖间房子,将来爸爸妈妈来也有个歇脚的地方呀!”大伙笑了:“这点钱只够买一间土坯房的地基砖哩,你不吃饭了?”学敏傻眼了。队长摸摸他的头,心疼地说:“可怜的孩子,俺大伙给你垒个窝吧!”东家借根木头,西家帮捆秫秸,在颖河边垒了两间草房。
1972年;这里突然传出头号新闻:“学敏这小子真有福气,没花钱就娶了一个好媳妇。”“听说学敏的娘老子只送给新媳妇一条裤头、一件汗衫,新房里连床好铺盖都没有,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新媳妇岳开荣受过二年高中教育,不计较这些,决心用真诚的爱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新的生活。
而创造新生活是那么难。秋粮登场,只分到一个来月的口粮,野菜、萝卜、山芋叶子对搭到大年三十晚上,才破例吃了一餐山芋粥年饭,到初六就不冒烟了。写信向家里求救?爸爸每月43元工资要养活7口之家。向生产队伸手?可开春下地的种子都快吃光了。开荣过河回娘家去借了,学敏一连等了7天,每天几趟到渡口去接,都不见人影,只有无情的河水卷着枯草落叶,打着旋涡飘荡……
第8天傍晚,开荣两手空空,就象生了一场大病,进门就伤心地大哭。原来,娘家人见他俩太苦,一定要给她重新找个有口饭吃的家,小夫妻抱在一起痛哭。学敏给妻抹掉泪,诚恳地劝道:“你对我真心,我深深感激你,但眼前的处境太难了,我不能再连累你了。我俩还年轻,只要能活下去,总会有出头日子的。”
夜幕痛苦地撕开了口子。天刚亮,学敏就从土床下的纸箱里取出开荣的衣服,硬着心肠扯拽着开荣离开草屋。学敏用力拉着半卧在地上的妻子说:“不要哭了,你恨我吧!是我对不起你。现在就等于我死了,你忘了我吧!”妻子抱着学敏的双腿,泣不成声:“俺们饿死在一起也不分开!你再逼我,我就跳河!”
乡亲们闻声赶来,开荣“扑通”一声跪在乡亲们的面前,拽着张大娘哭喊:“大娘,俺舍不得离开你们,舍不得离开学敏啊……”张大娘含着泪扶起开荣,大骂学敏:“这么好的闺女,你往哪儿赶呀?没有吃的,大伙拉一把。你去俺家挎30斤山芋干子来!”乡亲们你拿10斤,他拿20斤,一下子凑了200多斤粮食……
这比金子还纯的爱,比生命还宝贵的爱,使学敏和开荣总觉得心里欠着乡亲们一笔债,该怎样报答乡亲们呢?怎样才能改变现实的穷困呢?
春天来了,颖河沙岸上嫩草如茵,突然蹦出一只野兔。学敏乐了:“这里水草茂盛,为什么不可以发展饲养业呢?养兔,养猪……”他端着饭碗来到村头大柳树下,眉飞色舞地发布他的“新闻”,可乡亲们无动于衷,抹抹嘴说:“养兔、养猪、养羊,俺们都试过,养不活,钱没捞到手,本倒搭上了。”
这是实情。学敏决心自己先作个试验。他东凑西借,先后买了两头小猪都病死了,一年劳动的汗水白淌去了一大半。“我非要打破不能养猪的神话,让乡亲们都养起猪,我也不枉作点贡献!”他把下放时妈妈做的新衣服卖了4元多,凑了9元6角,又抱了一个猪娃回家。眼看“聚宝盆”捧到手了,猪又不拱食了。夫妻俩象掉了魂似的,赶快送18里外的袁寨去诊治,可刚出村8里,猪就不动弹了,他们扑在死去的宝贝身上哭了。学敏家的烟囱,一连两天没冒烟。
学敏三次养猪失败,又成了大柳树下“新闻发布会”上的重要内容。大叔发表评论了:“哎,谁不想养‘聚宝盆啊,可惜没有俺自己的兽医,养猪再多也不中……”
“我来当乡亲们的兽医!”学敏咚地站起来,但他没说出口,行动才是最响亮的宣言!
挎粪筐学艺
每天东方刚透亮,李学敏已怀揣两个山芋,挎起粪筐出门了。跑到兽医站,他帮着逮猪耳朵、拽猪蹄子,给兽医端茶送水,大伙都乐得有这么个热心的小伙子帮忙。畜主来了,他主动凑上去问问病情,看兽医诊断、治疗、开处方,默默记在心里。兽医出诊,他挎着粪筐尾随在后边。时间一长,他渐渐地摸到了一点门道。
当兽医,起码要有三件宝:体温表、注射器、医书。哪来钱买呢?想来想去,盯上了妻子身上的大红灯蕊绒褂子。于是,成天在妻子面前唠叨不停:“哎,俺那三头猪死得太可惜了,我要是个兽医该有多好!”妻子听他唠叼多了,也就明白了:“我支持你当兽医。说吧,你要俺做啥!”学敏不好意思地指指妻子身上的衣服。这是娘家陪嫁的唯一的一件好褂子啊,开荣转过脸,含着泪脱下,洗净,叠好,默默地捧到丈夫手上……
学敏开始学习兽医,深更半夜背医书,把《兽医手册》《猪的常见病医疗手册》《中草药药性》等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同时,他挎着粪筐跟着兽医,验证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理论和方法。他自信可以行医了,可谁肯请他呢?本村学胜的猪病了,他主动上门去诊治,自己掏钱买药,两支安基比林就把猪治好了。这个新闻从大柳树下传出,一下子轰动了全村,不少人来找学敏。学敏有求必应,挎上粪筐走村串户,免费为大伙看猪病。
这天,突然传出一条消息:陈郢生产队胡跃一头70多斤的猪,被学敏打针打死了。人们赶到学敏家,只见胡跃坐在地上不起,指着学敏说:“我的猪不治是死,可你打针死得更快,你看咋办?”
学胜急了:“你这是什么意思?人家给你瞧猪,一分大钱不要,现在猪死了,还想讹人?”
“俺不是讹人,总不能叫俺家断猪毛啊!”胡跃摊开双手,伤心得要哭了。学敏知道他家很困难,便说:“胡大哥,这怪俺医术不高。这猪钱俺赔,也算俺学兽医交的第一笔学费。”
乡亲们感动了。张昆生早晨卖鸡蛋的钱还攥在手里,全塞在学敏手上:“你一片真心为大伙学兽医,俺这6块钱算是凑给你交学费的。”张志年也掏出5元,学胜跑回家翻箱倒柜,凑了4元5角5分跑来,塞给胡跃。胡跃从地下一骨碌爬起来,敲打自己的头:“俺刚才急昏了头,这猪钱俺不要了,只要他学好技术,给俺们当个好兽医!”
这信任和支持,使学敏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背起死猪,立即奔到颖河对岸的兽医站,找李桂仁老师请教。从此,学敏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医疗技术,吃菜舍不得买一两油,钱全部买了兽医书,在实践中有了很大提高。张兰普的猪得了产后瘫痪,好多兽医治不好。学敏每天收工后,步行8里去给母猪擦洗、打针、灌药,一天三次,脚板磨出了泡。晚上开荣用热水给他烫烫,用酒擦擦,第二天照样去。整整27天,终于把这头猪治好了。张兰普逢人便说:“学敏没收俺一分钱,对俺庄稼人真心诚啊!”
群众的赞扬,郭庄人也感到光彩,看到学敏成天走村串户跑肿了腿,人也瘦了,大家都十分心疼。张志军、张昆才、李振宽商量,每人出40元,给学敏买了一部旧自行车:“学敏,骑上它走村串户就方便了,好好干!”学敏摸着自行车,含着泪深深地点头。
砸“碗”送“碗”和爱“碗”
1976年的春天格外寒冷,李学敏骑自行车巡医途中,公社兽医站站长兜头拦住,没好气地说:“李学敏,你不好好改造思想,给猪看什么病?这是非法行医,搞修正主义。”学敏愣住了,辩驳道:“农民需要兽医,怎么是犯法、搞资本主义?”站长火了:“你不是犯法,是犯钱!给资本主义翻案!”夺过自行车而去。
“新闻发布会”上,这成了特大新闻,全村炸开了,一下子站出许多群众奔向兽医站要车子。“李学敏为俺们行医,一不收处方费,二不收出诊费,三不收注射费,这样的青年打着灯笼都难找,你们凭什么扣他自行车,夺他行医的权?”
“碗”被砸了,不准再行医。乡亲们怕李学敏受刺激太大出了毛病,经常来关心他,开导他。一天深夜,大队干部李学义敲门进来,关切地说:“好兄弟,现在有个招工的机会,是去马鞍山钢厂的,党支部研究让你去,这可是‘铁饭碗啊!”他把招工表放在泥做的桌子上。
学敏一把抓过送来的“铁饭碗”,,心中象倒了五味瓶。父母几次为他上调回城奔波,如今机会难得,走还是不走呢?
“咚咚……”有人敲门。“您找谁?”
“我找你!我是陶庄的,求您给我的猪看看病。”
“你不知道,上面早不准我行医了。”
“知道。俺们信得过您,就是特意要找您去。”
一句话象春阳暖在学敏心间,他二话没说就上了路。这一夜,他来回跑了20多里。他抚摸着路旁的野花,埋在土中的根默默地吸取养份,根深才能枝叶繁茂。我的青春应该象这花和根,献给大地……
学敏不去端“铁饭碗”,甘心情愿捧“泥饭碗”,自然又成了大柳树下的一大新闻,大伙说:“既然学敏舍不得离开俺们,俺们就该帮他合法行医才是。”结果,颖上县六十里铺区党委正式批准,交还自行车,允许李学敏在本大队行医。
就在学敏为乡亲们日夜操劳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病故/要他回蚌埠市顶替父亲的工作。弟弟揣着调令来催哥哥回城报到,没有说服哥哥,反而被哥哥的精神感动了。临走,哥哥让弟弟给母亲带了一封信,捎去几句话:“农村太需要我了。人活着,没有比别人对自己的需要再珍贵的了。在周围群众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自己吃得再好、穿得再好,也没啥意思。儿是娘的乳水喂大的,也是乡亲父老的心血栽培的。儿是属于淮北大地的人,要把自己的知识和青春全部献给淮北大地……”
九千里和手术刀
郭庄是个小村,112亩耕地只有3头耕牛,一到农忙,男女老少都下地拉犁。因此,当队里的一头大犍牛吃红芋藤子胀死那天,全村人都哭了。张大娘拉着学敏的手,伤心地说:“孩子,你能治猪,为啥不能治好牛啊?”
“我来学!”学敏把泪咽进肚里,挎起粪筐,到处寻找新的课堂。每天收工后,他挎起粪筐跑两里多路,找屠户李文义学给大牲畜开膛剖肚。他又到老饲养员的家里,请教土方、验方、秘方。
听说地区兽医院举办了一个兽医学习班,学敏天不亮就带上两个馍,骑自行车赶到阜阳市学习班旁听,摸黑回家。学习班三个月,学敏每天来回一百里,整整跑了九千里,上完了全部课程。生活就是这样,有理想才有奋斗,有信仰才有脊梁。
为了练就手术上的硬功夫,他专门挑晚上蚊虫多的时候练开刀。他找来许多破布、狗皮、猪肠、牛皮等,用刀片划,用细针缝,还用自己的羊做试验,终于练出了一手穿肠缝肚的绝活。彭庙公社有头牛患四胃堵塞症,怎么也治不好,队长决定卖给屠户去杀。学敏知道后骑自行车追去救牛。队长说:“你能治好?把牛皮划破了,还要少卖两块钱哩。”学敏恳切地说:“牛皮划破了,我赔5块钱。咱们庄稼人不能没牛啊!”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从牛胃中取出了近百斤积物,“死”牛变成了活牛。
有次在阜南县新河生产队,他给牛做肠套叠手术,整整6个小时没歇气,第二天清晨,“死牛”竟倒起沫了。乡亲们学《水浒传》中阳谷猎户们抬着打虎英雄武松的样子,七八个小伙子找来一张竹椅当轿,硬要抬他回家……
从此,李学敏的名字在颖河两岸越传越广,周围上百里的病畜,穿过周围7个兽医站,专奔小郭庄而来,李学敏的家接应不暇,成了名符其实的“牛马行”。
“牛马行”的竞争
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发展多种经营,六畜兴旺,兽医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公社兽医站在郭庄周围加办了3个兽医点,把李学敏“牛马行”包围了。学敏觉得这是件好事,可以比技术,比作风,比医德,比谁的心贴群众更紧。竞争的新闻不翼而飞……
一天傍晚,大吴庄社员李富宝夫妇牵着牛要赶到阜阳兽医院去治,到小郭庄天就黑了,老人急得不得了。学敏忙劝老人:“这牛得的是顽固性瘤胃积食症,连夜赶50多里地恐怕来不及,你先住下,我帮您照顾一下。”当夜,学敏给牛采取了排除积食措施。第二天早晨,学敏夫妻把早饭端在两位老人面前,劝他们吃饱饭再赶路。老人却不愿走了,硬要学敏治。学敏夫妻象对待自己父母一样招待老人,端茶送饭,睡觉前又烧热水给老人烫脚,一住就是20多天。当两位老人牵着治好的牛要回家时,流着泪说:“孩子,你们比俺亲儿子、儿媳妇还亲啊!”这新闻传到公社兽医站,大伙半信半疑:真有这么好的兽医吗?
彭庄公社罗庄社员罗运泽来给毛驴治病,学敏知道他家很困难,决意减收药费,住院10天,只收他伙食费和药费22元。老罗激动地说:“就是住客店还块把钱一天哩,俺再困难也不能让你破费。”学敏劝道:“这是我的规矩。”他的规矩是不收住院费、出诊费、打针灌药手术费,经济收入只靠药品批发与另售的差价。兽医站的同志们惊讶了:他没蹲在钱眼里啊!
学敏给阜阳县北照公社刘庄王德敏治好了母牛,整整照料了21天。王德敏回家后总觉得心里过不去,全家商量送一面锦旗,上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放着鞭炮送到学敏家。学敏想起当初卖妻子褂子的情景,鼻子一酸,责怪地说:“德敏大哥,你把一袋化肥的钱浪费了干啥呀!”人们更疑惑了:他到底追求啥呀?
这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社员陶本忠牵来一头病牛,学敏诊断后说:“我还拿不准,得到河对面请教兽医站李老师。”他顾不上吃饭,顶着大风过河,步行18里请教李老师。回来时太晚了,渡口船公把桨带回家睡觉了,150米宽的河怎么过?他想,病牛不赶紧治就有危险,春耕怎么办?于是,他爬上船头,顶着风,用双手当桨,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拼命地划。谁知划到河心,船被风吹翻了,他掉进河里,冻得浑身发紫,还没推开家门,就晕倒在地。陶本忠紧紧抱住学敏,呜咽地说:“兄弟啊,你救牛咋连命也不顾呀!”
雪花静静地飘落,它悄然而来,默默消融,化成温暖的春水滋润田野,献给了祖国的春天……
郭庄大柳树下,特大号外一个接一个:李学敏出席了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了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团安徽省委命名他为“雷锋式优秀青年”……然而,人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他获得荣誉,事业发展之后……
从北京回来的当晚,他和年轻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彭建国谈到天亮,谈理想,谈改革,谈如何进一步改变乡村落后面貌,生产致富……
大队团支部处于瘫痪状态,他主动帮助团支部,自己买了500多册书办起了青少年之家,还动员团员青年带头树新风,婚事新办,不要彩礼……
他的“兽医站”的营业额平均每月达一千五百多元,可他家仍然是粗茶淡饭。他省下那么多钱干什么呢?他主动拿出钱给团支部做活动经费,帮助生产队和困难户发展生产。然而,他想得更多的是,要提高乡亲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他和开荣商量,从行医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经费,腾出两间房屋,为乡亲们免费办学。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乡村小学校,课程与公办小学相同,免收学费、书本费和纸笔费,由学敏和开荣夫妻俩担任教师,共有45个学生。白天,学敏行医忙不过来,开荣全部承担8节课的教学任务。晚上,一个攻读《家畜内科学》,一个批改学生作业。开荣出席了安徽省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现在,李学敏正筹办兽医学校,和他的兽医院结合起来,义务培训农村兽医。
这就是我们新农村里一对当代青年的生活。他们紧张繁忙,充实富有,而又奋力朝前,追求他们青春的事业……
(本文照片:傅维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