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絮语

1983-07-15 05:54
读书 1983年5期
关键词:张洁卞之琳结论

了解外国,了解国外的某个作家,某些作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洁同志以一个作家的心情,在美国访问考察,同美国作家冯尼格多次晤面,而从他的一声“NO”中顿然使她了解冯尼格“是如何感觉,如何构思,如何表现,甚至是如何做人的”,知道“要是从他那愤世疾俗的冷傲以及尖酸刻薄的语言去理解他,那就错了”。于是,张洁不赞成“习惯于匆匆忙忙地下结论”,以致“误解了好多事,好多人”。

对冯尼格其人其书,可以有种种理解和解释,但是对待自己所不了解的事与人,采取这种不匆忙下结论的态度,我们想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的行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使得我们对域外事物的了解可以比较正确。但是,可能不等于现实。马克思主义需要的首先是全面了解情况,而不是“匆匆忙忙地下结论”。对自己境外的事和人一概排斥,或者一概迷信,都不是科学态度。

我们在这里借张洁同志的话,想说明这一期有幸发表她的文章以及金克木、肖乾、屠岸、张隆溪、卞之琳、胡其鼎……诸家和海外学人马泰来先生的文章,是出于多么欣喜的心情。它们从各种不同角度,提供多种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彼邦异域,而且可以使我们领会到,正确理解对方与正确对待自己,原是紧密联系着的。

让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更多地了解,同时更好地分析、抉择。《读书》杂志当为此竭尽棉薄。

猜你喜欢
张洁卞之琳结论
IQ Test
“断章”背后的故事
CL Sounds
南瓜小人
柠檬酵素
卞之琳的苦恋
沈从文:帮人无须更多理由
结论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