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山 周安通
走进“上海文物商店”,犹如置身于神话中的水晶宫殿一般:五盏宫灯高悬头顶,万千文物齐列眼前,古色古香,珠光宝气,真是美不胜收,好一个艺术世界!
十年动乱中,这家百年老店据说因为“充斥四旧”被迫关门,直到1978年底才得以重新开张。艺术之树常绿,而人却无法超脱于自然法则之外。店老人亦老,十年浩劫使这爿老店短缺了中年一挡职工——整整的一代。一些年近古稀的老职工不得不继续操业,他们多么需要新人接班啊!这里介绍的就是新到这“古董店”里的几十位未及“而立”之龄的后生,徒继师业的故事。
学外语文物商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外宾。年轻人站上柜台后,几乎都陷入了言语不通的窘境。他们经常是“话不够,手势凑”,顾客不满,自己着急,还耽误了生意。再看看这里的老师傅,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外宾买文物多是为了留作纪念,老师傅们都能用外语给每件文物配上一个“小故事”,生动地描述它的来历及其艺术特色——这是真才实学,真功夫啊!
店里年轻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们掀起了一股学习外语热。小金学过点外语,可是在农场劳动时早就忘光了。他决心把失掉的“捡回来”,还要丰富它。从他家到商店,徒步只要三分钟,但因为家里人多嘈杂,他就把铺盖卷搬到单位里来。他还说服父母买了一只录音机,经常对照录音纠正自己发音,练习会话。领导安排他学法语,而法语用的机会少,老师傅给他出了个主意,叫他主动用法语同外宾交谈,因为好多外宾是通法语的。一试,果然是个好办法。找到用武之地,小金学得更积极了。
牙雕工小沈有时要抽到门市部帮忙。她不但参加单位组织的外语学习,还拜精通英语的退休的姑妈为师,按时上门求教,寒暑不断,风雨无阻。她抓紧一切时间背单词,练会话。一天,她下班回家,隔着晾开的床单,调皮地用英语对母亲说话:“请问老妈妈,这里是友谊新村吗?”她母亲一愣,当发现自己“受骗”时,嗔怪女儿说:“死丫头,我还真的以为是外宾问路呢!”母亲的话不啻是对女儿的最大褒奖。
现在,这伙年轻人多数能用流利的外语与顾客会话了,从而掌握了做好生意的主动权,老师傅们风趣地说:“他们都成了多用舌头。”
学修复年代久远的文物总不免有些损坏,在文物商店里修复古董,也是一项过硬的技术。上海文物商店修理部的小工匠们,看着年迈的老师傅吃力地在操作台上工作,心底都埋着一个愿望:要尽快接过老师傅肩上的担子!
年初,店里收购到一尊牙雕观音,它的无名指和食指都断落了。24岁的小沈勇敢地承担了修复断指观音的任务。她面对神韵庄重、玲珑剔透的佛像,抿嘴凝思:“应怎么下手呢?要是师傅在就好了。”小沈从工艺美术学校毕业,进店才四个月,她师傅就退休了。她在师傅退休前,抓紧分分秒秒,勤学苦练,向师傅学了点刀功。现在是一人上阵,独当一面了!她牢记着师傅的教诲:修复古董必须尊重历史,忠于原作。她对原作整体进行了反复的琢磨,仔细设想了两只断落手指的不同姿势,才确定了给观音的断指打个细洞,然后再选一块纹理相同的象牙坯料……为了这两个“手指”,她整整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动用了小钻、小锯、小锉、小刻刀等十八般“武艺”,才给观音装上了两只取势适当、粗细相宜的手指。时间虽然长了些,可是这“断手再植手术”是相当成功的,修理后经过“做旧”(修复文物中的一道特殊工艺),一点看不出接痕的破绽。现在,这尊观音已远涉重洋,遨游异乡了。小沈学牙雕,还学木雕,她给“老寿星”修理过拐杖,还象蚂蚁啃骨头似地刻好了一座清代人未完成的《山子》木刻,都得到了好评。
另一个小沈是男青工,他是专搞玉雕的。他说:“雕塑用的是加减法,缺了就补,多了就剔掉;玉雕只能用减法,削掉一块就少一块,一着不慎,全物报废,动刀前一定要胸有成竹。”他热爱古董工作,立志献身于艺术。他把所有工余时间都用在研习绘画技艺上,有时就在工作长凳上和衣过夜;看到古瓷器上有什么好画就一丝不苟地画下来。他说:“不抢画下来,古瓷器卖出去了,这画就可能失传。”他在师傅悉心指导下,苦练刀功,先后创作了《白玉观音》《白玉狗》等作品。他在一本书的靡页上写着“只愁志气短,莫道工艺难”十个字。这,何止是他一个人的心声呢!
学“生意经”创汇又增进友谊,热情又不失国格。上海文物商店的年轻人,把商店党支部的这个要求,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为了把生意做活,做好,青年们认真向老师傅学习“生意经”。华侨与日本人喜欢书画、文房四宝,欧美人喜欢首饰、瓷器;对老年外宾介绍“福禄寿”,对年轻外宾讲解“白头偕老”。这些经商心理学,他们都逐一潜心研究。他们了解到多数来华外宾都想赶在年底前回去过圣诞节,就在节前备足货源,全力以赴,迎接销售旺季。他们还学会做配套生意。比如,常有日本外宾想买一支狼毫“湖笔”,他们就将文房四宝逐一“带”出,并一一介绍,这样许多外宾就高高兴兴地统统买了下来。
去年暑假的一天,瓷器柜台前来了一个美国旅游学生。他眨巴着一双蓝眼睛,略带窘色地对营业员小常说,自己是个半工半读学生,经济不宽裕,希望买一件价廉物美的礼物,捎给母亲。小常体贴地同他交谈,沉思片刻,为他精心挑选了一只正面是“福”字,背面是“寿”字的白玉挂件。一经解释,这个美国学生称心如意,连连点头致谢。
文物商店的年轻人学习老营业员,凡是允许出售的文物都明码标价,经过修复的文物,主动向外宾指出疵点。高尚的商业道德,赢得了外宾的信任,给商店做出了“牌子”。许多外宾选购文物,主动请营业员当“参谋”,回国后还向即将来我国访问的朋友介绍上海文物商店,叮嘱他们“一定要去看一看”。外国电台、通讯社多次撰文,称赞这个商店是“东方的艺术宝库”,称赞在这个商店服务的工作人员。每当说起这些,年轻人心里便涌起一排自豪的热浪。旧社会里,古董摊的席布上经常留下洋人横行的脚印,而今,文物商店流光溢彩,蜚声四海,为祖国争了光,怎能不使年轻人骄傲?五大洲四大洋的外宾纷至沓来,意大利总统与夫人,科威特总统与夫人,美国前总统卡特与夫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古董店的年轻人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深刻意义:以自己的柜台为始端,可以铺设一条友谊之路;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外国朋友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工艺之精美,中华民族之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