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昌
世界上语种繁多,任何语言学家也只能学会其中几种,不可能全部学会。但是,有个小小的翻译家却能听懂各种语言,识得各种文字。这就是一种小小翻译机。
机器翻译的研究,从四十年代已经开始。不过当时面对纷纭复杂的语言现象,没有能理出头绪。因为机器翻译不仅依赖于计算机制造技术的提高,而且依赖于语言学和数学的发展。不对语言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不能编制计算机赖以翻译的语法规则;没有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就不能把词汇和语法代码化和程序化,将它们变成计算机语言。
五十年代,第一代翻译机问世了。它们象是初学外语的幼稚的小学生,只能背单词,不能翻译语句,更不会分析语法。第二代翻译机象是学外语还未入门的中学生,会翻译简单的语句,也能分析简单的语法现象,但对复杂的语句和语法,就束手无策了。
现在,第三代翻译机已经问世,不仅能翻译简单语句,而且能翻译复杂的语句,分析复杂的语法。日本夏普公司生产的第三代电子翻译机,储存了2,500个英语单词,5,000个日语单词,300条成语,可用于日语、英语互译。美国西琼斯翻译规则系统的翻译机能把俄语、法语、德国译成英语。1975年8月,这位“翻译家”在苏黎士大学当众表演,6分钟内,把约有3万单词的俄语文章译成英文。小小翻译家神通真不小呢!
现在,机器翻译的研究正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小型化。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和微科学的问世,一平方毫米的硅片上就可印制十万条线路。因此,研究小型的翻译机已不成问题。前不久,美国克雷洛公司生产了一种袖珍翻译机,贮存了7,000多单词,能在英、日、法、德、意、西几种语种中,从任一语种翻成需要的语言。
高速化。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使翻译机的运算速度也不断提高,如今科学家的努力目标是争取实现每秒2,000字符。这个速度,比人翻译要高出千百倍。
准确化。要译得准确,必须深入研究语言学,制定准确、严密的翻译机语言学大词典。语言极其复杂,妈、卖、麻、马、骂,读音相似而意义不同,老太太、老大娘、老太婆、老妖婆都指老妇,但又有差别。机器词典必须充分研究语法、语音、语义的种种复杂现象。语言学研究得越深,机器词典越严密,翻译的质量也就越高。现在科学家的努力目标是误差不超过十万分之一,即翻译一部十万字的小说,误差至多一个字。
多语种。世界上的语言有两三千种,常用语言九十种,翻译机必须会翻译各种语言,成为一个万能翻译家。但是,每两种语言互译要制定两种对应的规则系统,4种语言互译要制定12种,5种语言互译要20种,20种语言互译要制定380种,实在是不胜其烦。为了实现多语种翻译,语言学家正在研究制造一种媒介语,用来作为所有语言互译的媒介。
随着媒介语的创立和翻译机的改进,小小翻译家的神通将越来越大。任何语言都能流利地翻译。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当天翻译过来的外文报纸;我们可以带上火柴盒大小的翻译家,走遍五湖四海,来到天涯海角与各个民族的人们亲切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