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昭福
在我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长期没有开展。现在,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和培养精神文明的要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普及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了。为了建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社会心理学,借鉴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早在一九四○年,柯林贝格(Otto Klineberg)就给社会心理学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他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科学地研究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个体的行为。它研究的是在群体情境中的个体。”这个定义着重个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注意群体和宏观的社会环境,它所确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在西方具有代表性。例如美国拜伦等和拜克等集体编著的两本《社会心理学》就代表了这种倾向。
拜伦等编著的社会心理学一书,其副标题为“了解人的相互作用”。作者根据阿尔波特(F.Allport)的观点,主张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一个人的行为、感情、思想(如态度、信仰、观点)被其他人的行为及特点影响和决定的方式。其中既包括传统的社会心理学课题,如态度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影响、群体过程,也包括最近着重加强研究的传统课题,如攻击、吸引、对人的知觉、社会交换,还有的是新近才开始注意研究的课题,如亲社会行为、示范过程、性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拜克等编写的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与其它社会科学一起研究特定的社会现象的。例如对于种族偏见问题,历史学家可以追溯到美国内战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学家研究不同民族的政治权利问题,人类学家关心某些小型社会(Small—scale societies)的文化、生活方式、生活情况如何成为工业化国家种族歧视的目标,社会学家研究歧视本身有关的问题(在教育、就业、居住条件、医疗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而社会心理学家则有兴趣于是什么因素使一个人受到歧视,而对其他人则是友好的或中性的?一个人如何学会歧视他人?如何转变一个人的歧视态度?等等。这就给社会心理学勾划出一个比较明确的轮廓。本书比较重视社会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但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以直观的方式看待社会环境的。
从这两本书的内容可以看出,西方社会心理学已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人际关系方面,着重从个体的相互作用中确定人际关系的规律,而主张把各种宏观社会因素(诸如社会制度、政治、法律、道德、教育、习俗、时尚等)对人的心理的影响问题交给社会学家进行研究。这虽然可以避免学科之间研究课题的交叉重叠,并能运用实验方法寻求某些因果关系,便于进行数量分析和统计处理,但却把十分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简单化了。从人的心理的本质来看,社会心理学应当重视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的决定影响,应当把社会心理的实验从实验室扩展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去。
(1.R.A.Baron,D.Byrne,W.Griffitt:SocialPsychology.1976,580p.AllynandBacon,Inc.2.KurtW.Backetal.:SocialPsy-chology.1977,498p.JohnWiley&Sons,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