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胜凯
南北朝时代,西魏军攻破了梁朝的都城——江陵。梁元帝萧绎把失败的责任归罪在读书上。为了表示“追悔”,他下令一把火烧掉古今图书十四万册。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答道:“读书万卷,徒有今日,故焚之。”这个虽然酷爱读书,却非常愚昧的皇帝,抱着对十四万册书的深恶痛绝的愤慨,在敌军的屠刀下结束了生命。
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他著的《读通鉴论》一书中,为这件事写了一篇评论。他指出,梁元帝的亡国,书是没有责任的。书本来就是为人所用的死物,它讲的道理对与不对,全由读者去判断,书里面存在的错漏也靠后人去订正,各家书籍中谁是谁非也听凭后学去批评。梁元帝虽然爱读书,可他却不会读书,吃了读书方法不当的亏。他读书的方法是“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他平生著述,“非破万卷而不能”。但是,他搞的是花架子,全然没有从富国强兵的实际出发,没有把读书与治国联系起来,只不过用书装潢一下门面罢了。
梁元帝读书的方法错在什么地方呢?王夫之认为,错就错在“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他不懂得,读书是要立志、是要动脑筋想问题的。他却一头钻进故纸堆,丧失了读书的主动性,被书林书海包围,禁锢起来了。或者他能找到一二奇巧之处,也不过用来自诩学问渊博而已。结果,对书中的精华、糟粕并不清楚,古人所讲的那些治国经邦的道理也体会不出来。王夫之批评梁元帝对书的态度,就同某些沉湎于声色犬马、古董之中的昏皇帝一样,实在是“玩物丧志”。从梁元帝的教训来看,读书也是要立志的,倘不立志,纵使读书万卷,于国家、民族也是没有好处的。
王夫之在这篇史论中,还提出了他所推崇的读书方法:“辨其大义”,“察其微言”,“规其大”,“研其精”,“审其时”。意思是,读书首先就要弄明白书中的大道理,找到书中所包含的精微奥妙,领会书中的精神,并结合当时的形势变化,把书中正确的道理融汇贯通,使它在治国、立身、经世等方面发挥作用。王夫之还说:“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他很提倡读书贵在掌握书中的要旨,权衡斟酌书中的主张,做到所取所弃均得其宜。倘不如此,象一个奴婢一样拜倒在古人膝下,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非善恶全遵旧说,这样读书,必然走入歧途,越读越糊涂,变成真正的书呆子。
读王夫之这篇史论,可以使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即读书务必要得法,务必立志不当书的俘虏,要提倡解放思想,占据书中的知识,深究书中的疑难,大胆品评书中的是非曲直,进而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如何运用书中有益的道理,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今天的现实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