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第10期,总第19期-新书录

1980-07-15 05:54
读书 1980年10期
关键词:上海译文出版社西域定价

吴 顒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的《中国哲学史》上册(中华书局版,定价一元五角),从商周讲到隋唐。它认为孔丘是在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变革中奴隶主贵族的理论代言人,墨翟是代表小生产者的,孟轲代表比较保守的由奴隶主世袭贵族转化过来的地主阶级,荀况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韩非代表地主阶级中的激进派。其后有唯物主义的王充、裴、欧阳建、范缜、柳宗元、刘禹锡等,以及唯心主义的董仲舒、王弼、郭象、道教和佛教、韩愈等。中国的哲学史就是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展开的。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依附、融合等过程,才在中国扎下了根,成为有中国特点的中国佛教。适应隋唐王朝封建统治的需要,以及寺院经济的发展,隋唐佛教呈现出“繁荣”景象。有着不同特点的佛教各宗派,都在这一时期形成。郭朋的《隋唐佛教》一书(齐鲁书社版,定价二元八角五分),一方面叙述了隋唐统治阶级如何扶植和利用佛教,另一方面对佛教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而不是把佛教骂倒了事。

*三联书店出版了《中国哲学》第2辑(定价1.20元),该辑收有余敦康的《论管仲学派》、裘锡圭的《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后佚书与“道法家”》、李泽厚的《魏晋风度》、谭家健的《略论魏晋时期的无君论思潮》、邱树森的《邓牧和他的<伯牙琴>》、潘吉星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思想》、吕的《楞严百伪》、王尧的《西藏喇嘛教的形成》、丁守和的《恽代英同志革命思想的发展》、顾颉刚的《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上)、贺麟的《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等文。

*凯德洛夫的《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殷登祥等译,定价0.58元)已在三联书店翻译出版。这本书叙述了《自然辩证法》这一著作的历史、作者的构思、作者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以及我们怎样在自然科学发展的现代水平上来写一本新的《自然辩证法》。这是能够启发我们思考的一本书。

*休谟的哲学对近代和现代的资产阶级哲学有很大的影响。在英国,从十九世纪以来,休谟的不可知论成了英国资产阶级哲学的典型形式。到了二十世纪,休谟哲学和贝克莱哲学一起,成了各种主观唯心主义流派的思想来源。休谟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人性论》,写于1739—1740年(关译郑校,商务印书馆出版,定价2.20元),其第一卷论知性(于1748年改写为《人类理解研究》,有商务印书馆译本),第二卷论情感,第三卷道德学(于1751年改写为《道德原理研究》),是我们研究休谟哲学的重要材料。

*乌家培的《经济数学方法研究》(三联书店版,定价0.94元)已经出版。书的第一部分,说明经济数学方法的内容、起因、任务、研究课题和基本原则,以及它与运筹学、经济计量学的联系和区别。第二部分论社会再生产的模式,说明社会主义再生产模式的史的发展,探索了社会主义再生产模式的一些问题,评论了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再生产及其公式的争论,讨论了基本折旧基金有多大部分可以用于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第三部分论部门联系平衡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关于经济计量学的批判和利用。书的这四个部分共收文二十篇,很值得一读。

*一位新华社记者在1972—1977年访问了美国的许多地方,也经历了这一时期美国的许多重大事件,写出了《美国走马观花记》这本观感录(张海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版,定价0.62元)。书写得比较生动,有不少有意思的材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先进和进步,也可以看到美国的腐败和堕落。这是一幅相当真实的图画,虽然还不很完全。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人民对我们国家的友好。

书中还附了一些插图。

*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份调查研究报告《苏联与其东欧盟国的关系》(撰稿人J.F.布朗,商正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定价0.41元)已出版。这报告的第一部分,讲苏联在东欧的目的,重点在于研究苏联的愿望而不是其实现的程度或实现的可能性。它试图扼要地分析苏联对东欧的重要性有什么看法,探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特点和两者之间的差别及其原因。第二部分叙述并分析苏联和它的东欧盟国(甚至也包括阿尔巴尼亚)之间相互影响中的最重要发展,特别着重讨论1969至1975年这一时期。第三部分是形式、结论和预测,对苏联的东欧政策成功到什么程度进行评价,指出苏在追求它的目的时所遇到的严重障碍,并稍稍推测一下苏联与东欧之间的未来相互影响。

*法国研究意大利问题的专家热纳维埃夫·比布写的《意大利政党》,原发表在1970年三月的《文献摘记与研究》杂志上,译者葛曾骧等,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定价0.61元)。本书比较系统和扼要地说明了意大利主要政党的历史、组织、选民、意识形态和策略等,但是本书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度的危机及其根源的看法,以及关于出路何在的看法,都没有抓到要害。

书后附有译者所编附录五个,可供参考。

*人才问题是我国四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人才学是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人才学研究会筹备组和《人民教育》编辑部合编的人才学文集之一《人才,人才!》(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0.27元)收文七篇,对我们作了很好的启示。

*西域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西汉中叶开始,我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不仅遍传西域,而且已经到达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在共同反击匈奴的目的下,西汉王朝曾和西域的兄弟民族携起手来。东汉初,西域又在北匈奴的控制下。经过多年的反复斗争,西域终于又统一于汉。两汉与西域的关系,的确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安作璋的《两汉与西域关系史》(齐鲁书社出版,定价0.90元),原在1959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现经修订重排。上篇为“两汉统一西域的经过和西域都护等行政机构的设置”,下篇为“两汉与西域的交通及经济文化的交流”。书后附地图四幅。

*西域与中原的关系,不仅在汉代达到辉煌的高峰,其后也很值得称述,特别在唐代。只是到了十八、九世纪,沙皇俄国对这个地区展开了侵略行动,才使局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册子《新疆地区与祖国内地》,叙述了汉以前一直到现在的这个地区的局势,使我们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

*郑天挺1962年在中央高级党校一次讲课的记录《清史简述》,已在中华书局出版(定价0.30元)。这本小册子首先说明了年代和分期问题,说明了历史的特点和重大事件的要点。然后它叙述了清代前期和中期的政治和经济,最后它概述了文化方面。它认为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种社会制度已开始走向崩溃,但还没有完全崩溃,个别方面还有发展的余地;而不是到了末期,即旧的生产关系完全崩溃瓦解,并向新的制度过渡的阶段。它又认为,清代是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是满族封建社会上升的时期,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时期,是抗拒殖民主义侵略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农民战争以后的一个朝代。

*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第一册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1.40元)。本书分七章:满族的兴起与后金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清军入关镇压农民起义与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及早期的统治政策;十七世纪后半期的唯物主义进步思潮;清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及其政权机构;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租赋制度;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本书的论述,大体上到乾隆时期为止。

方志纯的《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0.33元)叙述了赣东北党和根据地的创立,赣东北苏维埃的建设,以及王明路线如何断送了赣东北的根据地和方志敏同志的牺牲。附录有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文件、赣东北苏维埃的土地分配法和土地税法。读了这本书,使我们想起了艰苦斗争的岁月和现在四化建设的前途。

*三联书店出版了梅林的《中世纪末期以来的德国史》的译本(张译何校,定价0.89元)。这本书原是作者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党校的讲稿,书中对拉萨尔的评价虽然过高,但仍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伟大人物不能不服从于社会的条件。对伟大人物的评价,要看到他的重要性,也要看到他的局限性。诚如作者说过的,“一个民族总比它最伟大的儿子还伟大得多”。

*一位中国的朋友王安娜的回忆录《中国——我的第二故乡》在三联书店出版(李良健等译,定价1.25元)。书中写的是1936—1945年间的事情。这是一本很有兴味的书,去年本刊第三期曾摘载了本书的一小部分。

*清人朱逢甲的《间书》(黄肃秋今译,黄岳校注,群众出版社出版,定价0.55元)是一部我国古代间谍史话。书中杂采古今史事,加上编者的意见,可供研究者参考。

*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王科一译,定价1.95元)。电影《孤星血泪》就是从本书改编的。本书的情调凄凉,但作者要鞭挞的是怎样的人是清楚的。

*十八世纪优秀的英国小说家斯末莱特的《蓝登传》(杨周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版,定价1.70元),使我们对产业革命前夕的英国得到不少认识。

*《涅克拉索夫诗选》(魏荒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版,定价1.15元)选了作者69首诗,包括《严寒,通红的鼻子》、《萨莎》、《诗人与公民》、《大门前的沉思》、《叶辽慕希加之歌》、《铁路》等等。

*焦菊隐译的《契诃夫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版,定价1.30元)有作者的五个主要剧本:《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吴)

猜你喜欢
上海译文出版社西域定价
一个人的好天气
张骞探西域
扫地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The Study on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最新出版图书
From the plots to analyzesymbolic meanings of rope in Rope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Brief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