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旭
荒芜的《漫谈鲁迅研究》(载《读书》第一期),谈到要实事求是地进行鲁迅研究,我很赞成。不过文中有云:“姚文元的那本‘权威著作兜售的是什么货色,也不是没有人知道。可是,说来真怪,在‘四人帮垮台以前,没有听见专家们吭一声……”,对这段话,我不敢苟同。
这里且不说当时谁敢在报刊上对姚文元“吭一声”。拿姚文元那本“权威”著作来说,如果是指《文化革命的巨人——鲁迅》一书,那么就其主要观点而言,并无什么反动、荒谬的“货色”。因为姚的这本书,根本没有什么创见,只是五十年代鲁迅研究中比较流行的观点的杂烩。特别是关于鲁迅思想发展问题,鲁迅早期思想特点问题,它几乎完全是复述瞿秋白同志的观点;而关于左联时期,如“两个口号”论争等问题,它也基本照抄当时文艺界领导同志的说法,也就是后来姚文元自己大骂特骂的那些说法。恐怕也正因为此,姚在其显赫之时,却不敢把他的这本《巨人》拿出来再版发行。我并不是说,这些观点是不可更移的定论。不同意见,可以也必须争鸣。但如果因为姚文元的秃笔曾抄袭这些观点,就一概贬之为“什么货色”,也显然是不妥当的。
姚文元是个投机文痞,其人其文的一大特色是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正因为如此,我们如果要批判他,就得花点力气,不但找出他的论点从何而来,而且去分析哪些是荒谬的、反动的,哪些是正确的,但是被他窃取的。须知我们批判一种谬论,是因为它“谬”,而非因为它是某个坏蛋“兜售”的。要不然,我们就会不断遇到已经发生过的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例如有的批判《巨人》的文章,作者似乎连自己和姚文元的分歧究竟在何处都没搞清楚,用以批驳姚文元的论点,正是姚文元抄在书中的论点;或者为了批判《巨人》中姚文元的某个论点,竟搬出了姚文元在得势后的另一个显然荒谬之极的论点,等等。
读书评书,不要因人废言,简单从事。什么东西都要具体分析。即使对“四人帮”这样的恶棍,也要分析。只有这样,对他们的批判,才能击中要害。一听是坏人之书,一律贬为“什么货色”,乃是“对着干”的遗风,我们完全不必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