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
《刘志丹》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进行艺术概括的长篇传记小说。作品通过刘志丹光辉壮丽的一生,着意塑造了一个高瞻远瞩、多谋善断、胸怀博大、赤胆忠心的革命领袖的崇高形象,也刻划了一群虎虎有生气的革命英雄人物。同时也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描写了人民的革命斗争,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创建的艰巨过程。也可以说,这本书就是西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革命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一幅缩影。
“五四”时代,刘志丹还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那时陕北地方,兵变、匪患、灾荒接连不断。地主豪绅以强取豪夺的手段,逼得许多人家破人亡。刘志丹那些穷苦的小伙伴、小叫化子、拉羊娃,一个个被逼得走头无路。许许多多不平的事实,在少年刘志丹的心中激起了反抗的怒火。他同情那些受苦受难的穷人,痛恨那些横行霸道的地主。直到他接受了新的革命思想,参加了共产党,才真正走上了斗争的道路。在学生运动中,他受到了锻炼,革命意志愈益坚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他当时的抱负。大革命期间,他毅然从军,被派到黄埔军校学习。在那里,他开始受到毛泽东同志思想的影响。不久,他被派回西北国民军工作,为了把这支封建军队改造成革命武装,他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叛变了,刘志丹被赶出部队。党的“八七”会议后,陕西省委决定举行渭华起义,刘志丹坚决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当时,刘志丹被推选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了渭华起义,用革命的战斗回答了反革命的屠杀。这次起义,震惊了整个西北,使反动派惊慌万状,给人民增加了信心。
大革命失败,一个新的时期开始了,刘志丹被派回陕北特委领导军事运动。在革命潮流低落的时候,有人动摇叛变,有人消极观望。当时特委机关又在右倾机会主义领导的把持之下,领导人极力散布“合法斗争”的谬论,大多数坚持革命斗争的同志,在这样的领导下,也不知工作从何着手。刘志丹积极传播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思想,团结多数同志,和陕北特委机关的右倾分子作了坚决的斗争。以后他和他的战友们,以全力领导了陕北的饥民斗争,从中发现和培养骨干,一点一滴积蓄革命力量。同时又派出大批干部,打入白军内部,开展兵运工作,建立党的组织,培养训练军事人材。利用合法的和非法的形式,利用敌人内部的各种矛盾,来发展革命力量。在这中间,他屡次遭到敌人暗算,陷害,追捕,下狱,队伍刚刚组织起来,就被敌人吃个干净,但是,他和战友们,不屈不挠,失败了再干,终于,几经曲折,才建立起一支革命武装。
陕甘高原打起了革命的红旗,但是年轻的西北红军游击队,还没有一块根据地。刘志丹从井冈山的斗争得到了启示,坚持以桥山中段作为依托,广泛发展游击战争。但是占据领导职务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却命令红军游击队开辟什么平原苏区,攻打中心城市。这一极端错误的决定,给年青的革命武装带来极大的危险,一个极端艰巨的任务,又落在刘志丹的肩上。他不但要坚持正确原则,向错误路线进行斗争,又要服从上级决定,在这样的处境中还要保护红军游击队,使之不受损失。后来在“左”倾路线的指导下,红军连受许多次挫折,“左”倾分子以“执行路线不力”作借口,极力打击刘志丹和反对“左”倾路线的同志们,撤销了刘志丹红军游击队总指挥的职务。结果使红军游击队遭到了更大的失败,士气一落千丈,内部意见纷纷。刘志丹挺身而出,挽救了部队的危机。
红二十六军成立后,在照金山区建立了根据地,但是“左”倾分子并没有觉悟,仍诬蔑刘志丹那一套正确的思想为“梢山路线”,大肆攻击,并撤销了刘志丹的一切职务,企图把刘志丹赶出部队,由于指战员群起反对,这个企图才没有得逞。刘志丹只知道有党,不知道有身,他忠心耿耿,受得起任何委曲,只要对革命有利,没有职务也照样日夜工作。“左”倾路线在部队中推行开了,敌人越打越多,根据地却得不到发展。这时,“左”倾分子不顾部队指战员的反对,利用组织压力,命令红军放弃照金根据地,南下终南山。最初刘志丹坚决反对,后来眼看南下已成为正式决定时,他为避免内部分裂,只好坚决服从,自觉地担当起指挥行军作战、筹集给养的责任,用尽一切办法,来减少红军的损失。但是,由于“左”倾的领导人中途叛变投敌,红二十六军终于全军复没,了。刘志丹身陷重围,饱受艰难困苦,经过许多波折,九死一生,才又回到照金根据地。
上卷写到这里结束了。读者可以看出,创建一块革命根据地,革命者不但要和当时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作战,而且还要和当时在党内占领导地位的错误路线斗争。所以,斗争是复杂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革命的人民有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下卷就是描写刘志丹及其战友们,怎样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重建红二十六军,开辟陕甘苏区,建立革命政权,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几次大“围剿”;怎样经受了更加严重的考验,维护革命队伍的团结,使全国仅存的一块比较完整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得以保全。这块根据地,成了党中央到达陕北后的落脚点。毛主席来到陕北,纠正了各种错误思想,承认刘志丹的思想是正确的,使陕甘宁苏区更加巩固和发展,成为领导全国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全书分上下两卷,共八部。上卷即将由工人出版社出版,下卷在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