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品卿
中共中央在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说:在进行整风运动的同时,应该在全党提倡各级党政军有劳动力的主要领导人员,以一部分时间,同工人农民一起参加体力劳动;并且着手进一步建立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人员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根本制度。这次整风主要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改进作风,团结全国人民,建议社会主义。那么,参加体力劳动和整风又有什么关系呢?
体力劳动是直接从事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目前我们的国家的物质财富还是不丰富的,我们还是一个穷国。但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劳动力只有多的没有少的。党和国家的少数领导工作人员以一部分时间参加体力劳动,虽然也能够创造一些物质财富,但这毕竟不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力量;而且,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和这次整风的目的,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显然,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目的不在这里。
那么,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的国家曾经是一个长期被压迫的国家,我们的党曾经是一个长期被压迫的党。在长期的、艰难的、异常残酷的斗争环境中,群众是我们的唯一依靠,我们特别需要群众的支持、帮助和掩护。这种客观的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特别谨慎地对待群众,逼着我们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因此,那时那种对待群众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老爷架子,也就自然少一些,或者不那么严重。也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才取得了今天的胜利。现在,客观的形势变了。我们的党已由一个被压迫的党,而变为一个领导着六亿人民的执政的党。这样的党,不仅决定有关国家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而且还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许多方面;党的领导干部成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者,人民群众的很多需要和要求,都要通过党的领导干部才能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从理论上和根本出发点上说,人民群众仍然是我们党的唯一依靠和力量的源泉,而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也正是为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干部正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依靠群众并为了群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我们党的领导干部现在往往是群众的主宰和命运的掌握者。这种客观条件的变化,加上这几年来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党的威信的提高,群众的赞扬和拥护,有许多同志就逐渐骄傲自满起来;失去了那种联系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遇事和群众商量以及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而喜欢用单纯的行政命令的办法处理问题。有的更高高在上,形成一种特权思想,甚至用打击压制的办法对待群众。这些同志所沾染的这种旧社会国民党作风的残余,就是我们国家走向生动活泼、飞速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也是党在目前所遇到的主要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
历史上有多次的农民革命,当革命在进行当中时,由于获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胜利。但当革命成功以后,他们中间的领导人物,取得了特权地位,成了一种特权贵族集团,转而压迫他们原来所依靠的农民群众,终于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他们最后又被农民群众所推翻。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自然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种革命。但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如果这个革命的领导得失去了和群众的联系,贵族化起来,变了质,向群众摆老爷架子,压迫群众,那就也有被群众推翻的危险。这些话不是故意危言耸听,而是历史的教训,历史的规律是无性的。
因此,现在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任务,就是在那种脱离群众的现象,还刚刚开始有了一些滋长的时候,及时加以纠正和防止,以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同广大劳动人民的联系,彻底改变许多领导人员脱离群众的现象,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克服党内一部分同志在思想作风上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是主要的。但是,某些领导人员之所以脱离群众,除了这些主观的原因外,还有客观上的原因,那就是脱离生产、脱离体力劳动。这种客观的原因,反过来又常常加重了主观的原因。对症良药和治病救人的办法,就是使从事脑力劳动的领导工作人员,参加体力劳动,哪怕一点,也是好的。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从事脑力劳动,被统治阶级从事体力劳动。阶级社会的发展,加深了两者之间的对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全体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那种统治被统治的对立关系消灭了,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差别依然存在。这种差别所产生的矛盾,就是:直接参加体力劳动的人,一般难于直接先例管理权力,他们所处的这种地位,使他们比较容易从局部情况观察问题,重视眼前利益,难于了解整个国家建设中的全部情况 和困难;而从事脑力劳动的领导人员,又难于参加体力劳动,他们比较能够看到长远的和整体利益,但也比较容易忽视群众的具体情况和切身要求。这个矛盾,是不可能采取使全体人民都来直接人事国家的管理工作来解决的。没有从事物质生产的人,整个社会就会陷于饱饿、混乱和崩溃。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不能完全相结合的时候,直接从事
国家管理工作的只能是少数人。那么,唯一办法,就是从事国家管理工作的脑力劳动者,以一部分时间,“脱鞋下田”,和工人、农民一起,从事体力劳动。
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人员,参加体力劳动,和工人农民直接交朋友,就可以增进互相的了解,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缩短彼此的距离。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大生产运动,土地改革时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都曾大大增进了党和群众的联系,保证了革命的胜利.但是,全国解放后,随着各种国家机关的设立,有许多同志渐渐失去了这种优良的传统作风,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听别人的汇报,发号施令。“忙呀!忙呀!”在这种叫喊声中,和群众疏远了,财群众的感情淡漠了,群众的欢乐和痛苦不那么了解与关心了,整个工作中的情况和困难,也不向群众宣传解释了。行政命令代替了说服教育。这就加深了领导和群众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消除这种隔阂、增加双方的了解的有效办法,就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人员参加到工人农民的体力劳动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生活在一起,使群众真正认识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员,的确不是旧社会那种站在他们头上,指挥和摆布他们的统治者,而是和他们站在平等地位上的一样的劳动者,双方就可以结成朋友,讲出自已的真心话;领导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熟习群众的劳动和生活状况,知道群众的欢乐和痛苦,了解群众的心,即所谓:“成了此中人,方知此中情”。对于群众正确的意见,加以采纳,不正确的意见加以说服;使群众也了解整个工作的情况和困难,开阔群众的眼界。这样也就可以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使领导和群众达到互相关心体贴、团结一致。这样看来,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人员参加体力劳动,就不是一种一时的权宜之计,不是为了做样子给群众看;而是我们党在领导和管理国家工作中的一个根本措置 ,一种根本方法;是我们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极本路线的进一步具体化和贯彻。
费尔巴哈有一句话:“皇宫中的人所想的,与茅屋中的人所想的不同。”我们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人员,绝大部分出身劳动人民,在劳动和革命战争中,受过严酷的锻炼。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劳动人民的艰苦朴实、精明强悍的本色。但是,如果长期住在城市和坐在办公室里,加上生活待遇和工农群众的差别(这种差别,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目前阶段是不可避免的,除个别的外也是合理的),就容易对人的思想起一种浸蚀作用,产生脑力劳动者所最容易产生的那种懈怠疏懒,贪图安逸享受,好用讨论代替行动,空谈代替工作,对生活和实践产生一种傲慢的轻视,摆臭架子,滋长一种高人一等的特权思想,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发展成为腐化堕落、贵族化、专制主义的倾向。我们党所以要着手建立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人员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根本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防止和纠正上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作风的产生和滋长,养成一种艰苦朴素的、务实的、坚韧不拔的思想作风,和群众同甘共苦,去掉老爷架子,成为一个全心全意的人民的勤务员。
所以,参加体力劳动也是整风,而且又为改造自己巩固整风的成果所必需。
不仅如此,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人员和工人农民一道参加体力劳动,将会大大提高工农群众的主人翁感觉,并在社会上巩固地树立一种劳动光荣的良好风气。从事体力劳动的工农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历史和社会前进的推动者。但是,由于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众,难于直接参加国家领导和管理工作,以及旧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对于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翁这种地位,常常不能自觉地意识到;人们对于从事体力劳动也还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从事体力劳动是不光荣的没出息的,他们往往以为社会的前进最基本的不是靠体力劳动者,而是靠脑力劳动者。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人员参加体力劳动,就可以使群众自觉地意识到,我们国家从领导到群众,都是以勤俭劳动为本的;国家生活和社会的前进,是要用以创造物质财富的体力劳动来推动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人员,以身作则,脱鞋下田,率先行道,这种“不言之教”,比什么政治教育都再为有力。这样也就可以改变那种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劳力者治于人”,这样一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教育自己的子女,影响周围的人,使参加工农业生产是光荣的这样一种观点,蔚为全社会的一种新风气,使人们的道德观念为之一新。
体力劳动和服力劳动的分离,是在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没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自有阶级社会以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一直是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这种对立。但如果不使两者结合起来,从事体力劳动和从事脑力劳动这两部分人之间的矛盾就无法消除。这种矛盾在各种条件的凑合下(譬如遇到严重的官僚主义者),就有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要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使两者完全结合起来,必须使人们从笨重的劳动条件下解放出来,并在物质财富生产高度发达起来以后,才能实现。这在我国还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候。但这并不是说,在目前就不可能有部分的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党和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以一部分时间参加体力劳动的制度,就是这种部分结合的开始,并在将来由部分的结合过渡到完全的结合。这是在消灭阶级以后,用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最根本的措置,也是一种新的“伟大的创举”。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它的历史意义。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一事,也向青年表明:那种轻视体力劳动,认为体力劳动低人一等的观念,不仅在理论上破产了,而且在实践上也过时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就证明劳动光荣并不只讲给考不上学的青年听的,证明体力劳动确实并不是不光荣的。今后,不论读了多少年书,作了什么领导干部,只要是有劳动力的都要参加至少是部分参加到工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中去。那种认为读了书,可以作干部,就可以“享福”、“清闲”、“自在”的想法,已经完全没有根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