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鲁言
农业生产的新高潮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已经公布了,正在全国农村中和城市中普遍展开全民性的讨论。1956年一月公布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四十条纲要草案鼓舞了人心,起了很好的作用,对于当时随着农村社会主义革命高潮而来的农业生产高潮给了巨大的推动。农业合作化和四十条纲要,在几亿农民中,掀起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生产热潮,从而使我国1956年的农业生产,在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条件下(1956年受灾面积2亿3千万亩,受灾人口七千万人),仍然比大丰收的1955年获得显著的增产。现在,党中央根据一年多的经验,对四十条纲要草案作了一些修正,公布了修正草案;并且紧接着农村社会主义大辩论之后,以讨论四十条纲要为中心,展开一个农业生产的大辩论,克服右倾保守的思想,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制定出各级地方的和各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农业生产的长期的规划和1958年的计划。结果,一定会在全国农村中引起一个新的更加扎实和深入的农业生产的高潮。这个新的生产高潮已经在许多地方出现了。抓住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做好各项工作,毫无疑问将使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个伟大的远景规划逐步实现,首先1958年的农业生产将获得跃进地发展。
实现四十条纲要的中心环节
四十条纲要的中心是农业(包括林业、牧业和渔业等等)的各项增产指标,首先是“四、五、八”,就是说,在十二年内,粮食每亩的平均产量,按照不同的地区,分别达到四百斤、五百斤和八百斤的要求。因为粮食生产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在讨论修改四十条纲要草案的时候,各个地方也都认为,除了一小部分特殊地区以外,一般地区都可以分别达到四百斤、五百斤和八百斤的指标。因此,四十条纲要的修正草案对于沙荒地区、土地瘠薄地区、常年旱涝地区、高寒地区、地广人稀地区和大面积垦荒地区,做了补充规定:允许这些地区,可以按照情况,另外规定增产指标。实现四十条纲要所规定的农业各项增产指标,粮食生产分别达到四百斤、五百斤和八百斤的要求,是实现四十条纲要的中心环节。四十条纲要中,有许多条款是为了实现农业各项增产指标,而必须采取的政策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采取了这些措施,实现了农业各项增产指标,实现了“四、五、八”,就是实现四十条纲要的第一条巩固农业合作化制度的物质基础。四十条纲要中,还有许多条款是关于广大农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改善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也必须以农业各项增产指标的实现做基础,只有农业生产水平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才能获得不断的改善。所以说,“四百斤、五百斤、八百斤”的指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等)的各项增产指标,是四十条纲要的中心。实现四十条纲要,必须从各方面一齐努力。而紧紧抓住增产这个中心,则有利于推动四十条纲要的全盘实现。
实现四十条纲要的根据
四十条纲要是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提出来的。在农业已经实现合作化的基础上,四十条的实现是完全可能的,并且有充分根据。第一个根据是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农业实现了合作化,组织起来,统一经营,劳动力能够合理地利用,人尽其才,长于扶犁的扶犁,长于喂牲口的喂牲口,长于经营果木的经营果木。同时,组织起来就便于技术的彼此传授,相互交流,也就使农业社员的耕作技术水平能够得到较快较普遍的提高;劳动效能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劳动生产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在实现合作化的第一年1956年,就大大提高了复种指数,全国播种面积增加了一亿亩左右。由于统一经营,土地就能够合理地利用,许多农业合作社,按照因地种植的原则,在合作社内部,队与队之间,调整了农作物的分布,从而使农作物在适宜的土地上生长,显著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例如,有许多原来是低产的棉田因此而获得跃进式的发展,变低产为高产。农业合作社较之个体农民,无论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资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业基本建设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例如小型水利工程、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的工程、低洼地改造的工程、开垦荒地、植树造林、耕畜农具等生产设备的添置等等,个体农民是办不起的,或者只有很少数的较富裕的个体农民经过几年的积储才能办一点,而农业合作社兴办这些基本建设的力量就比个体农民大得多
了。事实上,农业合作化高潮以来,全国各地各个农业合作社所兴办的这些基本建设已经难以数计,例如,1956年一年增加的灌溉面积即达一亿亩左右,天津专区已经把一百万亩的低洼地改造成为水稻田。农业合作社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是个体农民所不能比的。例如,在抗早斗争中,几十架水车衔接起来,节节提水,使水翻山越岭来灌溉农田,●隧道、架水槽,使水穿山跨沟而过,都已不是个别的事例。又如巳经出现的大面积的病虫害彻底防治区;再如今年秋季长期干旱,对于小麦的播种非常不利,依靠合作社,突击抗旱抢种,完成了冬小麦播种计划95%以上,其中如河南省采取了大呜大放大辩论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超额完成了冬麦播种任务。这一切都是个体农民所不能想象的,而农业合作社在同自然灾害做斗争中显示了雄伟的力量,创造了奇迹。此外,在推广良种、改进耕作技术、传播先进经验等等方面,农业合作化也都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第二个根据是,我国具有适于农业生产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而在农业实现了合作化以后,就能以更充分地更广泛地发挥这些优越条件的效益和作用。大家知道,我国地处温带,一部分还跨着亚热带和热带,除了西都和北部的一些地区以外,主要的农业区域一股是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好、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并且是江河中下游的冲积层,土壤肥沃,控制了汛期的洪水以后,还可以利用江河上游的水源发展灌溉和水力发电。这种自然条件的有利因素,在反动统治时代,在个体农民时代,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有的反而成了严重的危害,洪水的危害即其一例。在解放以后,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自然条件中的不利因素将日益克服也正在逐步克服,而有利的因素无疑将越来越大地发挥作用。
第三个根据是,我国农村人多,劳动力多,我国农民是刻苦耐劳的,积累了几千年的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现在又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组织起来了;加上干部下放,下乡上山,把文化也带到农村去了,农村里面也已经开始出现并将逐步生长起新的一代有文化的农民。具有这样条件的劳动人民,有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发展生产上就是一支巨大的无可比拟的创造力量。我国的耕地面积,按人口平均,虽然是比较少的,但是,我们有这样好的群众条件,有农业合作化的基础,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支援,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只要我们做好工作,就完全有可能使我国农田的单位面积产量获得不断的提高,分批分期地实现四十条纲要的中心要求——粮食亩产四百斤、五百斤,八百斤和棉花亩产四十斤、六十斤、八十斤、一百斤;并且更进一步赶上和超过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世界最高水平。
事实上,根据已有的材料,在广东、福建、浙江、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河北、辽宁等十一个省,已经有五十八个县(市)全县平均的粮食亩产量分别达到四百斤和八百斤的要求。全国860多万棉田中已经有2600多万亩分别达到了亩产皮棉四十斤、六十斤、八十斤和一百斤的要求,将近棉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亩产百斤皮棉的约400万亩。全县棉田平均亩产百斤皮棉的县(市),全国已经有五个。至于提前十年达到四十条纲要规定的单位面积产量要求的乡和农业合作社,以及粮食千斤乡、千斤社和棉花百斤乡、百斤社,数量则更多了,现在还没有全面的统计。此外还出现了亩产粮食2000斤和亩产籽棉1000斤的高额丰产典型。湖北麻城县有几千亩棉麦两熟的丰产田,每亩春季收小麦400多斤,秋季又收籽棉500多斤,共计1000斤以上。如果说,过去的许多高额丰产的典型往往是小面积的,今年的情况已经大大不同了,而是全社平均、全乡平均以至全县平均的高额丰产。这种情况的改变是非常有意义的。组织起来的农民群众,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已经创造了这许多高额丰产的典型,这些典型已经提前十年实现了四十条纲要所规定的增产指标;那么,有什么理由说,其他的县、乡和农业合作社不能达到四十条纲要所规定的增产指标呢?又有什么理由说,这些已经提前实现四十条纲要所规定的增产指标的县、乡和农业合作社,在今后的十年内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呢?毫无疑问,四十条纲要所规定的增产指标,在今后的十年内,一定能够在全国各地分批分期地实现,并且一定会有一批县、乡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大地超过四十条纲要所规定的指标,获得更高额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
四十条纲要(修正草案)还提出:“争取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使大多数合作社赶上或者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所谓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拿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讲,富裕中农的比当地一般农民的和贫农的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大约高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因为富裕中农的土地一般质量较好,肥料多,水源好,畜力充足,农具齐全,耕作及时,耕作技术有的也较高。农业合作社组织起来以后,就要多积肥多施肥,就要合理地组织使用劳动力,做到及时耕作,不●农村;就要积极学习和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特别要注意在不断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扩大公共积累,增加水利、耕畜、农具等农业基本建设,不断扩大再生产。扩大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既是农业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又是巩固农业合作社的物质基础。没有公共积累和基本建设,农业合作社组织起来了还是散的。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扩大公共积累、增加农业基本建设,就会使农集合作社像钢骨水泥一样地巩固起来。过去的富裕中农,一般的副业也较多,例如喂猪、养羊、饲养家禽,有的还兼营手工编织等副业,有的兼营粉坊、油坊、磨坊、糟坊、豆腐坊。
这些副业,各个农业合作社是否能一齐发展呢?这就要加以分析。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和市锡的变化,有些已经难以发展,甚至不该发展,也不能发展;至于有些副业既不违反国家的统购统销政策,原料和销路又无问题,当然可以发展。富裕中农有的还兼营商贩,有的还有一小部分雇工剥削。这些当然是农业合作社不能去做的。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 农业合作社的生产水平赶上和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水平,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水平(包括集体经济收入和社员家庭副业收入)也赶上和超过当地富裕中农按人口平均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许许多多农业合作社做到了这一点,例如陕西省就已经有五千四百四十个合作社赶上和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水平了,占该省总社数的17%。现在一部分农业合作社已经做到的事,其他大多数的农业合作社在三、五年内也一定能够做到的。
如何实现四十条纲要
四十条纲要的能够实现,是有充分根据的。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赶上或者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水平,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问题在于努力做好工作,组织其实现。
首先是定出规划。根据四十条纲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定出省的、专区的、县的、区的、乡的和农业合作社的规划,定出分批分期分步骤实现四十条纲要的规划。在一个省之内,不可能所有的专区和县同时达到四十条纲要的增产指标,而一定是分批分期达到的,第一年有那些县那些合作社达到,第二年又有那些县那些合作社达到,逐年增加,一直到完全达到并且超过。四十条纲要的各项指标和各条要求,在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农业合作社,也不会是同时实现的,而是这一年实现那些条,另一年又实现那些条;这一批县和合作社的粮食亩产量先达到指标,另一批县和合作社的棉花的亩产量先达到指标,还有一批县和合作社则是造林等等先达到四十条纲要的要求。同时,就某一项指标和要求而言,例如某某县或者某某合作社的粮食亩产量,并不能在明年即达到800斤的指标,那么就应该提出明年亩产量达到多少斤,分几年几个步骤达到800斤。总之,要从本地本社的具体情况出发,定出分批分期分步骤实现四十条纲要的具体规划,省、专区、县、区、乡、社的六级规划。定出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融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计划经济。
其次,就要提出实现规划的具体的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和行政、组织等等措施。没有一定的经济的和技术的等等措施,规划就无从实现,一定会落空。提出这些措施的时候,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既考虑到增产的需要,又考虑到实际的可能。譬如,某其县或者某某合作社,要求上级拨多少钱修水利,供应多少斤化学肥料,本县或者本社的粮食、棉花等等的亩产量就可以达到多少斤,如果完全不考虑上级能不能拨这么多钱,能不能供应这么多化肥,马马虎虎就根据这些条件而定出了规划;结果,拨的钱没有那么多,供应的化肥没有那样多,规划就会流产了。所以,在提出措施的时候,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这两个方面,这样措施和规划才是既积极又可靠的。
又次,制定了规划,提出了措施以后,靠什么力量来实现呢?靠国家还是靠群众呢?国家当然是尽力支援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国家预算中农林水利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费),连同农业贷款合计超过100亿元。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国家预算中农林水利支出的比例和绝对数,都将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有所增加。大型水利工程、化学肥料工厂、农业机械和农药等等的制造厂,当然是由国家兴办的,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也是为了支援农业的。但是,实现四十条纲要,主要的还是依靠农业合作社的力量,依靠广大社员群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人力是农村最多的,这不须多说。财力也要靠合作社自己,全国农业的总产值,扣除生产费用以后,农业纯收入(包括劳动报酬在内的)不少于四百亿元,按社章的规定,抽百分之五到八的公积金,就有20一32亿元;如果增加公共积累,提高公积金的比例,提高百分之一,就增加四亿元,今后随着生产的发展,收入增加了,公积金还会增加。20——32亿元,
就比国家预算中农林水利一年的支出还要多。这一方面是很有文章可做的。此外,据人民银行的材料,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存款,近两年来有了很大的增加,已经由七千万元增加到十亿元以上。今后肯定还会逐年增加的。这方面的潜在力量还很大。河北省低洼地区的改造,就主要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沧县专区的一部分农业合作社已经自筹资金500万元投入今年冬季低洼地的改造。这就证明,群众是有力量的,主要依靠群众自己力量,来实现四十条纲要:这个方针是完全正确可行的。国家当然还是尽力支援的。
最后,实现四十条纲要的中心关键是加强各级党政的领导。农业生产的领导工作,既是经济工作:又是群众工作。领导农业生产,不能单是抓政策方针,尤其是各级政府的业务部门,必须极据党的政策方针,具体地抓经济措施、技术措施以及行政、组织等等措施。同时,农业生产又是广大群众的行动,领导农业生产又是群众工作,必须贯彻群众路爆的工作方法。发展农业生产的规划的制定、各种措施的提出等等,都必须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下的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过群众,在每一个农业合作社中发动群众讨论四十条纲要,采取大呜大放大辩论的办法,,然后定出本社的规划。大呜大放大辩论,是整风运动中的群众创造,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最好方式,也是群众路线的新创造。经过群众大呜大放大辩论,而后由群众决定兴办的事,就是出了毛病,群众自已也得到了教育,也容易改正;反之,如果不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而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少数干部决定的办法,推行某种事情,做对的,群众也不能一下子完全了解,部分人还可能从个人利益出发讲怪话发牢骚,出了毛病更要受到普遍的埋怨。我们在领导农业生产中,必须学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我们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河南今年的抗进种麦运动,就证明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运用到领导农业生产上所取得的极大好处。河南当旱情严重,抗早种麦很艰苦的时候,发动了农业社社员就抗旱种麦问题展开大呜大放大辩论,算了抗旱抢种冬麦同不抢种的对比账,结果群众的思想通了,积极性普遍高涨起来,全省冬小麦的播种任务超额完成了。这个经验是很值得重视的。大家努力学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把它运用到农业生产工作中去。
第二个五年计划是实现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纲领——四十条纲要的关键。1958年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在计论四十条纲要,制定发展农业生产长远规划的时候,必须结合农村中的整改整社,普遍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搞好当前的水利积肥运动,抓紧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开展冬季的副业生产,做好各项备耕工作,争取1958年的农业生产收得跃进发展,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