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偶尔翻翻白香山集,读到一首题名为“问友”的诗: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核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反复读了几遍,深深佩服诗人寓意的深刻,他是在告诉人处理问题要有审慎的态度。我在敬佩之余,也深感今天我们在思想工作中,在如何教育青年的问题上,是应该好好领会白居易这番意思的。
在我们的国家里,固然有不少勤勤恳恳、细致耐心地培养年青一代的园丁,但粗暴莽撞、挥锄乱铲的园丁却也不乏人在。他们只要一见了“艾”(或并非“艾”),不问在“艾”的近旁是否还畏着有“兰”,就举锄乱铲,于是玉石俱焚。如此的大刀阔斧,痛快自是痛快,但要一味地这样铲将下去,岂不只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吗?
在祖国四季如春的花园里,在党的和煦阳光照耀下,百花正在开放。在青年的身上固然还有旧思想的残渣,但也有很多好的品质,因此我们不仅刘夷杂生在青年身上的“艾”,而且应当珍爱已放的佳花和待放的佳花的蓓蕾,加倍发扬青年的新品质。当然,要善于识别“杂草”和“佳花的苗”,要善于在“兰”“艾”根核交交、长叶附荣的情况下,做到“锄艾不伤兰,溉兰不滋艾”。这正像诗人所描绘的那样,是不容易的。但是,也因为这样,我们在遇到这种难题而又“沉吟意不决”的时候,就应该细致研究,如白居易那样多问问。向党问问,向同志问问,向朋友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