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等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组转来了廖萃川等十二位同志的信,对本刊“有这样一位班主任”一文,提出一些批评和意见。现在先将这封信发表,在下期刊物上我们将谈谈编辑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编者编辑同志:
在“中国青年”1956年第13期上,登载着一篇题目是“有这样一位班主任”的文章,批评了河南省郑州第三高级中学的一位教师。我们仔细地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发表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很难令人理解,特别是它究竟能起哪些教育作用,是值得商榷的。
一、我们认为被批评的这位教师的工作方法的确有问题,他作法生硬、机械地搬弄教条,这样,只能培养学生成为呆头呆脑、缺乏独立工作能力、自卑感重的人,这是违反教育原则的。但是,从文章中可以看到这位教师的工作态度还是勤勤恳恳的,他用了相当多的时间作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各方面还是关心的。我们对于愿意把工作搞好只是缺乏好的方法的人,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呢?是正面帮助呢?还是讽刺呢?无疑的应当从积极方面进行帮助,指出正确的作法,以便改进工作。但是,这篇文章从头到尾充满了冷嘲热讽,没有一点帮助的意味,尤其是刻薄的标题和丑化教师形象的漫画,只有消极的意义,不能给他一点帮助,反而容易使他灰心,我们认为这样做是非常不恰当的。
二、我们知道一般青年学生都喜欢阅读“中国青年”,所以学生是这个杂志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那么有关批评教师的文章根本就不应在这里刊登。当青年学生们还没有全面的辨别是非能力的时候,看到了这篇文章,就会对班主任的工作产生许多怀疑,降低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使得工作更难开展。实际上,有些学生由于片面地理解报刊上有关教育问题的报导,就与学校和教师有对抗情绪,时常使教师的工作陷于困难地位。在“中国青年”上很少看到对教师正面鼓舞的文章,而现在却发表这样的文章给学生看,试问他们要想达到什么目的他们的指导思想到底是什么呢?
三、班主任工作是解放后一个新的工作,大家都在摸索学习,尽量想把它作好,而工作要求高,学生意见多,所以有些教师不乐意担任班主任,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这篇文章指名道姓地批评一位班主任,我们可以想象这位班主任在学生当中的声誉已经扫地了,他今后如何再进行工作呢?不知编辑同志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提醒“中国青年”的编辑同志们:要了解教育原则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教师必须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当然,树立威信首先要靠教师自己来努力,但是,社会舆论的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中国青年”恰恰相反地在学生中降低教师的威信,更使一些缺乏办法的教师要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地进行工作了,怕自己犯了错误。而受到报刊的无情打击。这样,便使教育事业受到莫大的损失。
四、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还看到作者的自相矛盾,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例如:他说“给老师画漫画是不大好的”,那么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插有两幅漫画呢?再有,文章用整个篇幅批评这位教师,最后又有一句话指责学校不应当把这位教师所用的方法当成一个好的办法,那么到底责任在谁呢?所批评的是谁呢?
我们认为要想扭转旧社会对于教师的看法,培养青年乐于从事祖国的教育事业,报概杂志以及所有的社会人士应该大力宣传尊敬教师,看重教师的劳动。在苏联,教师之间的批评是尖锐的,但是在学生面前不能批评教师的缺点,怕的是降低教师的威信。我们希望更多的更尖锐的批评,好改进我们的工作,但是这种批评文章不是任何报刊都可以登载的,最好登在“教师报”或者在教师内部通报,这是由于教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
我们要求“中国青年”首先端正对教师的看法,然后根据本文所反映的问题做公开的解答,或者把我们的意见发表出来,叫大家来讨论。
师大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教师廖萃川王锦初鲁鸿Xiang符静宜刘东罗相儒魏永毅刘宗沛张鸿顺唐敏曾陆雨槐吴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