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若愚
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是这位伟大的苏联科学家在其逝世前不久给联青年留下的忠言。在这封真理昭著与热情洋溢的信里,强烈地反映出他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于科学的忠实,对于青年的关怀,以致谁读了也不能不被他的逻辑的力量所说服,不能不被他的热情的心愿所感动。
这封“词简意赅”的信,连标点符号在内还没有占满一千字的篇幅,但其内容却是那样的丰富而深刻。知道巴甫洛夫生平大概的人,就会知道这封信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从他毕生献身于科学与忠诚服务于他的祖国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巴甫洛夫对于青年们的那些希望,正是在他自己一生实践中所证明了的真理。巴甫洛夫这封给青年们的信无论在苏联,无论在中国,永远是引导青年在学习中前进的一种力量。
巴甫洛夫对于青年们的希望是些什么呢?
“首先,要循序渐进”。巴甫洛夫认定循序渐进是有成果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他希望青年们要在积聚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
的确,巴甫洛夫自己就是一位具有严格循序渐进习惯的学者。一粒真理的种子,往往在他的心中能潜藏数十年之久,在数十年的悠长岁月里,他每一次发现的即使是微小的知识,他都不曾轻于丢弃,数十年来他积聚了无数的微小的知识,终于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成为科学上的伟大成果。他的关于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学说,就是这样循序渐进地发现了的。数十年来循序渐进的艰苦努力,这对于急于求成与好高鹜远的人,自然是不敢想像的,然而巴甫洛夫是“过来人”,他自己知道的最深刻。因此,他“一谈起有成果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这个最重要的条件时,总不能不感到心情激动”。他强调地指出:“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得在积聚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
什么叫做“循序渐进”呢?巴甫洛夫指出:“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底初步知识研究透澈。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复的事情。”如果要问为什么非“循序渐进”不可呢?那就是因为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就是这样的,你要想认识什么,你就非这样去认识不可。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这就是人们认识的发展规律。巴市洛夫所说的先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澈,再向科学的顶峰攀登,也就是说的认识的发展规律;他所说的先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再动手搞后面的事情,也就是说的适应认织发展规律的具体办法。
“循序渐进”的道理,虽然是明显易懂的,可是有些人却往往不愿意这样去做。例如:有的青年常常急于求成,不按部就班,深下功夫。有些在学校里学习的青年,他们不是首先集中精力去充分领会自己的正课,却专喜欢阅读一些自己还看不仅的大厚本参考书,或者去旁听比自己高几年级的课程,其结果是大厚木参考书和高年级的课程既没有接受了,反把自己的正课也耽搁了不少,到头来只落了个两头空。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一步一步地下艰苦功夫才行。如果不老老实实地先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就“想入非非”,那就叫做“好高鹜远”。
“好高鹜远”的思想,就是想要一下子到达科学的顶峰,而不愿先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好高鹜远”的“方法”,就是没有充分领会了前面的东西就去动手搞后面的事情。因此,犯了“好高骛远”的毛病,就不可避免地同时要犯“强不知以为知”、或者满足于“一知半解”与“似懂非懂”的毛病。所以巴甫洛夫教导说:“决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那怕是用最大胆的猜度和假设作为藉口来掩饰。不管这种肥皂泡的美丽色彩怎样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是不免要破裂的,那时你们除了羞惭之外是会一无所得的。”
如果不能自觉地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好习惯,就会自发的形成另外一种坏习用。这种坏习惯,会使人丧失艰苦努力的决心,以致于凡事不耐从头学起,不屈从小事着手;证书“不求甚解”,事事都想“速成”;常常“心猿意马”,可是“眼高手低”;有了“一知半解”,便“沾沾自喜”;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终不免于变成一个“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人。所以巴甫洛夫教导我们说:“你们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你们要学会干科学中的粗活。”
怎样学会干科学中的粗活呢?巴市洛夫指出:“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而巴市洛夫自己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地干了一生。在他对生理学研究的过程中,人体的每一器官,没有未经他研究过的,他以其研究、对此和积聚事实的结果而出版的“主要消化液工作讲义”一书,其中论列事实之丰富与创造之新颖,是没有另外一本生理学的书可以和它比拟的。他曾对出席第十五届国际在理学会的各个代表们说:“我的整个生活所包含的,无非是不可腾数的实验。”可见巴市洛夫获得伟大的科学成果,乃是其一生中研究、对比、积聚
事实的结果。因之。他以自己的切身经验教导青年说:“鸟的翅膀无论怎样完善,但若不藉空气支持,是不能使鸟体上升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们永远也飞腾不起来。没有事实,你们的“理论”就是枉费了的苦心。”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谁要忽视了巴甫洛夫这一名言所包含的深刻意义,谁就会一无成就。在学习中,我们也常常警惕着自己:“可不要犯了教条主义,”可是,如果我们没有事实,我们就不免有陷入教条主义泥坑的危险。有些人在学习中,往往只满足于他所看到的书本上的几条“现成”结论,自己很少去独立地研究、对比和积聚事实。可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若干人的错误就是这样犯了的。这些人不去独立地研究、对比和积聚事实,并从其中引出结论,只是搬运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致使在历史上是对的东西。一经他们的手就准有错了,这些人就是教条主义者。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些话,也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研究、对比和积聚事实的。
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都必须以大量的事实做基础。“但是在研究、实验、观察的时候,——巴甫洛夫指出说——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实的外表上。你们不要提成事实底保管人。要设法洞悉事实发生底奥秘。要坚毅不拔地去寻求支配事实的法则。”巴甫洛夫的这一指示,乃是学习一切科学时的共同要求。我们不论学什么也好,其任务就是要从研究、对比、积聚事实中来寻求支配事实的法则。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事实的外表上,而不能从事实的内部联系中求得支配事实的法则,那就变成事实底保管人了。所谓事实底保管人,就是说他保管着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相互没有内部联系的感觉。事实底保管人,不知道事实发生底奥秘,没有抓住支配事实底法则,因而虽然自己也保管着许多事实,但这些事实对他来说,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还不能用以解决事实的本质问题。经验主义者,就是事宜底保管人,他们停留在事实的外表上,而不从经验中专求支配事实的法则。毛主席也一再教导我们说:“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与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及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注一)又说:“‘详细估有材料,从这些事实中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排列,也不足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注二)
巴甫洛夫对青年们的第二个希望是:“要谦虚”。他以极其恳切的语句表达了他对于青年们的这一希望:“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学识。”巴甫洛夫的用意是希望青年们对于学识、对于自己能讲老实话,而不是希望青年们学会对别人讲客气话。一来因为天地间的学识是无所不包的,一侧人就怎样有学识,他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二来因为学识是随着它所反映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发展而发展的,因面也不可能有个学完的时候。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懂得了”我没有学识”,这并不是一句客气话。因而也懂得了人为什么一定要谦虚了。
巴甫洛夫是一个先进科学的代表者,是一个对科学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可是,他是谦虚的。虽然池的理论是那样的丰富与新颖,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停留在他已有的理论圈子里。他所孜孜以求的,乃是对于造福人类具有实际价值的那些无数的具体问题。人,人的健康,人的幸福,人的劳动……等等。一个人在其一生的过程中,能够研究了那么多的问题,已经多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了,可是在巴甫洛夫自己看来,还觉得是太少了。
巴甫洛夫是谦虚的,一切真正有学识的人也都是谦虚的。不谦虚的正是没有学识的人。尔·恩·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这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估价愈高,正说明池的“值”愈小;反之,一个人认为他自己没有学识,正说明他是“学然后知不足”了。苏格拉底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苏格拉底是个唯心论者,但他这句话倒是满有意思的。因为一个人认为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也许有点说得过火,但比起那些自以为什么他都知道的人要好得多了。那些自以为什么他都知道的人,其实正是什么也不知道的人。因之,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教导我们说:“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青年朋友中,虽然没有听到有一个说他自己什么都知道了的人,不过,存在着骄傲自满情绪的人,却是常常有的。我们青年年纪较轻,知识比较贫乏,这当然不能说是什么过错,但是有的青年,就因为知道得少,眼光不开阔,就容易自以为是,高傲自满。例如:有的同学考了八十分,自己就觉得差不多了,甚至以为“取得很好”。有的同志在学习中、工作中,认为自己“很有办法”,到一个工作岗位,往往到处都看不顺眼,不知道应向老同志学习先进的经验。产生了这些骄傲自满情绪而小及早克服的人,他就无法继续前进。应该牢牢记取巴市洛夫的教言:“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诚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底准绳。”
巴甫洛夫对青年希望的谦虚,还表现在他希望青年要建立合作互助的集体观
念这一点上。巴甫洛夫用他自己的作风为例。教育青年们要以“互助的气氛解决一切”,希望“大家都为一个共同的事业面努力,并且每个人都按自己功力量和可能性来推进这共同的事业。”巴甫洛夫自己深刻的理解,他如果是一个高傲的、孤独的学者,他就不可能精通那么大范围的问题。因之,他认为发挥集体力量,不要斤斤计较“哪是‘我的,哪是‘你的”,“这样的做法,对于我们共同的事业,就只有好处。”
几年来,在新中国教养下的广大青年们,无论在学习中、工作中,“互助气氛”是浓厚的。但也有少数的人,现在还不是这样的,他不愿定向别人学习,也不愿意帮助别人;他自己在学习中有了一点什么心得唯恐别人知道,对于别,人的成绩甚至还生妒忌之心。这种个人主义的学习态度,显然是完全不合乎巴甫洛夫的希望的,对我们共同的事业是没有好处的,不消说是应该纠正的。
巴甫洛夫对青年们的第三个希望是:“要有热情”。他这样嘱咐青年们说:“你们要记住: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个人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说来也还是不够的。科学要求每个人有极紧张的工作和伟大的热情。希望你们热情地工作,热情地探讨。”为了要记住巴甫洛夫的这些教言,不妨也记住他自己为科学贡献出毕生精力的那种热情。当他已是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人时,人们会以为他完全可以光荣地休息了,可是他自己却没有考虑到要“功成身退”,恰恰相反,他又展开了一个新的、巨大的计划——关于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研究,终于成就了他在科学的唯物论中的伟大贡献。甚至在他活着的最后几天,他还在拟定着新的工作计划。他曾写信给顿巴斯的矿工们说:“一生中我过去和现在,都喜欢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尤其是对于后者更甚些。……我衷心地愿意你们沿着这唯一保证人类幸福的道路前进!”巴甫洛夫的一生,也正如他给青年们的信中所说的那样,他“有极紧张的工作和伟大的热情”,他“热情地工作,热情地探讨”了一生。
巴甫洛夫毕生致力于科学和紧张热情地工作的榜样以及他留给我们的教言,无疑义的我国广大青年是应该遵行的。不过,也有些人现在似乎还没有打算要道样做。如有些被分配在大学专科中的同学,其中有少数人不很安心,他们认为“在专科住两年,学不到些什么,出去只能做个小工头,或技术员,不如住本科出去做工程师光荣。”对于学习抱着这样一种观点的人,除了他的学习目的还很不端正外,就是他对科学本身也还没有准备要贡献出毕生精力去学,他把学习仅仅看作是在学校里的事,没有看作是终生的事。如果说住两年专科是不够的,那么住四年本科也是不够的,巴甫洛夫不是说:“假定你们每个人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说来也还是不够的”吗?所以,学四年也好,学两年也好,它只是一生学习中的一个阶段,如果能把学习看作是一生的事,也就不曾不安心了。
在旧社会里,广大的青年想要安心地把自己毕生精力贡献于科学,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人民真正作了主人的国家里,就完全不同了,正如巴甫洛夫所指出的,人民的国家“给科学家们开辟了极广阔的活动场所”,“科学是在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关于科学和科学家在新旧不同社会里的不同遭遇,巴甫洛夫自己是感受的最深切,知道的也最清楚的。他非常明白:他的学说能够产生那样照常的果实,是和列宁、斯大林、苏维埃政府对科学发展的巨大关心分不开的。一九三五年八月间,他在访问自己故乡里亚赞的欢迎会上说:“从前科学是脱离生活的,脱离人民的,而今天看到另一种情况,今天全体人民尊敬与重视科学,——这是领导我们祖国的政府的功绩。”同年,他又对出席第十五届国际生理学会的各国代表们说:“在我们国家内对科学是宽宏的,我们科学机关的领导者感觉与惶恐不安的是:我们能否对得起政府给予我们的一切经受。”因之,占据了这位伟大科学家心境的问题,是如何为他的祖国服务的问题。他常对人说:“不论我做什么,我总想着尽我的一切力量为我的祖国服务。”在他临终前写给青年们的这封信里,他又谆谆嘱咐青年道:“关于我国青年科学家的地位又有什么可说的呢,这方面的情形已经很清楚了。给他们的多。但向他们要求的也多。不论是青年或是我们,都要不辜负我国对于科学的厚望,这是有关荣誉的问题。”
在我们人民民主的新中国里,党和人民政府对于科学发展的巨大关心,对于从事科学的广大青年所给予的地位,这方面的情况也已经是很清楚的了。在马叙伦部长“三年来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成就”一文中指出,三年来,我们国家提高了青年的政治地位,改善了青年生活的状况,青少年学生正是被看做新中国的希望,而受到人民政府的关怀。他们普遍地建立了自己群众性的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会议都有青年的代表参加,他们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广泛地、自由地参加了社会政治生活。关于青年学生的生活待遇,今年随着国家财政经济的好转,又普通地给以提高,现在所有高等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师范学校,工农速成中学,全部学生的生活费用,均由国家供给,中学生得到助学金的人数已扩大下面新校舍的大批修建,学校设备的改善,这些与旧中国漠视教育的情况是有天渊之别。因此,对于中国的青年,也必须说同样的话:我们国家对从事科学的青年的地位也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们国家给予青年的也不可谓不多了。那么,问题就只剩了一个,就是我们国家向青年要求的也多,我们能否不辜负国家对于科学的厚望呢?
当然我们的回答就是要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要按照巴甫洛夫具体的指示前进。但我们还应该明白,要把这些反正贯彻到全部生活之中,身体力行,就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去学习洋溢在这封信中的爱科学、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因现在科学上能踏实刻苦,循序渐进,谦虚热情,献出毕生精力,都必须建筑在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基础之上。没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是万万不能做到那样的。巴甫洛夫本人就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全部的科学生活说明了为人民谋福利、为祖国的热烈愿望给予他有无限大的动力。因此我们青年要学习巴甫洛夫的伟大科学研究精神,就应该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崇高的道德品质。如果像有的青年那样学科学是为了个人名利,选择学科,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那就不可能掌握巴市洛夫的教言,以刻苦严谨。谦逊熟情来坚持举习,攀登科学的高峰,他也就要辜负祖国的厚望的。
青年朋友们,认真地学习巴甫洛夫这封信吧。从这封短短的信里,我们是可以学到许多东西的。我们应该学习巴甫洛夫给我们指出来的那些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应该学习巴甫洛夫那种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的道德品质。
注一: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实践论”
注二:毛泽东著“改造我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