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课文学习任务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2024-05-19 10:15解其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2期
关键词:乡下人美丽课文

解其梅

在2022年版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如何基于现有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特点,结合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组织活动和呈现特点,基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然和人文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设计合理、实用、综合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学习呢?笔者以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为例,就课标背景下单篇课文情境任务的设计及教学进行探究。

一、单篇课文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

课标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这样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贯彻落实上述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进行《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呢?

首先,教师要基于教材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选文特点等方面的情况来判断本单元主要匹配六大学习任务群的哪一个。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乡村生活”这一人文主题,选编了《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等三篇散文和一篇《古诗词三首》,单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结合课标相关理念观照此单元,此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然后,结合课标中对该任务群的功能与定位、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等方面的设计和学习要求,设计出具有整合力和驱动力的单元学习任务,为完成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学习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以及中年级相关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单元主题、语文素养和内容编排特点,教师设计出“最美乡村情”这一单元情境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接着,基于单元所属课文的内容特点,从单元情境任务中分解出一个个子任务,开展由单元所属课文分别承担单元情境子任务的研学活动。在单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单元情境子任务,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实践活动,借助连贯、有梯度的实践活动,顺利完成单篇课文所承担的单元情境子任务,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乡下人家》是完成该单元情境任务的首要篇目,它描绘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浓厚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基于该篇课文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内容和表达特点,教师设计了“美丽乡村代言人”这一单元情境子任务,意在通过“走进乡下人家”“欣赏乡下人家”“代言乡下人家”等系列学习活动,在学习并迁移运用作者抓住关键词表达心中情的实践体验中,有效达成本文的学习目标:(1)会写“构”等15个汉字,联系语境、生活和知识积累“屋檐”等14个词语。(2)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尝试运用文中的句式和写法口头讲述乡村田园美丽的画面,初步感受创意表达的特点。

最后,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合理安排单篇课文的学习内容,把握学习难度,组织学习活动,并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情境子任务、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课标提出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几种语文实践活动,贯串于单篇课文所承担子任务的完成历程之中。如《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在落实子任务“最美乡村代言人”过程中,“走進乡下人家”“欣赏乡下人家”“代言乡下人家”等学习活动始终伴随着“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较之前课标提出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种语文学习方式,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进一步彰显了语文课程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还能够有效规避原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中过于宽泛的部分,让以任务为载体的学科实践属性更加鲜明突出。

为什么在设置单元任务及单篇课文子任务时,前面需要附加“情境”一词呢?因为脱离了学习情境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成了无根之木。当然,这里的“情境”应该具有真实性,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情境,是一个思想的环境或者阅读的语境。只有真实的问题情境才有可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真实思考,并且在这个真实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学习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经验。《乡下人家》一文设置了“美丽乡村代言人”真实的学习情境,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真实的角色感,进而积极地开启真实的语文学习之旅,紧扣真实的情境任务,链接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和自己积淀的文学经验,积极投身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系列学习活动,从中享受文学创意表达所带来的学习快乐。

二、单篇课文学习任务的教学实践

【情境设置】

争做“最美乡村代言人”:同学们,美丽乡村景如画。学校广播电视站“话说美丽乡村”栏目开始招募美丽乡村代言人啦!从现在开始,老师将会带领你们走进乡下人家、欣赏乡下人家、代言乡下人家,接受挑战,争取做个美丽乡村代言人。

【活动规划】

学习活动一:走进乡下人家。(1)浏览感知。快速看一看课文,想一想作者笔下的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课文配画。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配几幅?试着给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取个名儿。(六幅:瓜架风趣、花开应时、竹子葱郁、家禽自在、村民吃饭、昆虫唱歌)。(3)读好课文。①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准备进行朗读展示。评价标准:声音响亮、字正腔圆,通顺连贯、节奏适切。②小组对照评价标准共同练读描写最喜欢画面的语句。③小组朗读展示,出示朗读展示提示语:“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文中描写××画面的语句,我们之所以喜欢它们,是因为……请听我们小组的朗读。”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肯定朗读者的理想之处,提出朗读者需要改进之处,具体到难字的读音、怎样读通读顺、怎样朗读传情,并评选出优秀朗读小组。(4)课后实践。出示《“美丽乡村代言人”评价标准》(略),要求学生课后走进乡村田园,选取乡下人家房前屋后一处田园美景,或者乡下人家一个生活场景,拍成短视频,模仿文中描写“瓜架风趣”或“村民吃饭”画面的描写句式和课文写法,准备用旁白的方式介绍短视频,并把短视频发送给组长。

学习活动二:欣赏乡下人家。发现美丽画面的写作秘诀。(1)(出示“瓜架风趣”“村民吃饭”等画面描写的句式)作者分别采用了什么句式来描绘“瓜架风趣”“村民吃饭”等美丽画面,表现画面景儿美、人儿乐?(先总说描写对象+再分项描写+后概说美好感受)。(2)文中六幅画面都用了哪些具体写法,让六幅画面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呢?(比喻、拟人、对比、长短句等。)

学习活动三:代言乡下人家。(1)小组共研。①出示“瓜架风趣”“村民吃饭”两幅画面的描写句式和六幅画面主要写法的思维导图(略)。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美丽乡村最佳短视频,再对照上述句式和写法的思维导图,集体创作短视频旁白。(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边用电子白板播放短视频,边声情并茂地介绍美丽乡村。(3)评奖。学生对照“美丽乡村代言人”评价标准,评选出“美丽乡村代言人”,并分别颁发“美景星”“美事星”获奖证书。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市大公镇古贲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乡下人美丽课文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背课文的小偷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背课文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疑人偷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