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习任务群设计,指向思辨的实 用性习作指导

2024-05-19 08:45冯兵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2期
关键词:监生习作教学内容

冯兵

《两茎灯草》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人文章,“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本单元要求“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面对这样的语文要素,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经过三次磨课,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有了三次提升,在立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立足文本,立足单元,立足学生需要,让学生在思辨中得到素养提升,表达拥有了支架,让可操作的习作指导落实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之中。

一备:立足单篇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习作要素

活动一:思考交流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活动二:学习写法。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1.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聽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严监生临死前的这些动作,凸显了他的内心只关心钱财,说明了他的吝啬与小气。

2.环境烘托,环境伏笔。

文中写环境的句子仅一句:“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这为下文描写人物的内心做好了铺垫,为刻画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笔。

3.对比写人。

用两位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侧面衬托出严监生的吝啬。在严监生心中,亲情都不及这两茎灯草重要,这样的对比手法的确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深刻。

活动三:小试牛刀,用所学方法写身边的一个人。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不匹配,学生阅读与表达的链接脱节。

本课是习作单元的课文,学生从本篇课文中应该习得习作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学会运用。而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似乎无可厚非,但是要想从中获得习作的方法,从实际教学的效果看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只是知道了有哪些习作方法,但是如何运用还是不会。教学的过程看起来也是互动流畅的,但是这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严重不匹配,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懂得了通过动作、细节感悟人物,通过环境烘托人物,但是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迁移运用,空洞且没有抓手,对文本中的方法引导挖掘不够,文本方法与学生的认知没有实现融会贯通,因此学生所写的也是空洞,无法深入。这样的教学设计看上去没有问题,其实是不切实际的空洞说教。从学生的角度看,阅读与表达的严重脱节,导致教学效果的低效。

原因分析与改进方向:本次的教学设计是从单篇的文本角度思考文本的教学价值、确立教学目标,因此才有流程式的教学,实质上没有教学思维与语言获得的产生。

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站在单元的角度,还应站在课标提出的学生素养形成的角度,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进行组合优化,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教师在指导中不能仅仅站在文本的角度,这样对教材的编排、对学生素养的提升等均欠缺思考,导致教学目标泛化,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没有聚焦学生的素养形成,也没有聚焦文本体系的价值。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象,必须给学生留足思维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利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凸显学生实际,思考教材编排体例的循序渐进,把描写人物的方法提炼精准,以准确指导学生迁移写作。

二备:立足编者意向,指向单元的价值目标

活动一:作者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生交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节描写。

教师引导: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学习了“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五年级依然是神态、动作,五年级和四年级的学习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再一次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不同,来看看严监生的动作细节: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引导提升:作者运用反复手法,强调细节,同一个动作,层层递进,层层深入。

活动二:思考本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想一想三篇课文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些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摔跤》侧重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刻画人物形象;《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重点通过人物的外貌刻画祥子的高大健壮,充满活力;《两茎灯草》则是通过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来刻画严监生的吝啬鬼形象。

活动三:小试牛刀,用所学方法写身边的一个人。

教学反思:(1)语文要素的价值点在哪里?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指向重点学习目标,但不是全部的学习目标。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服务的。单元阅读要素指明了教学方向,但要结合文本的特性,还要关注学情的需要,用贴近学生的方法去落实要素精神。(2)习作方法的指导是否具体可行?本单元是习作单元,用典型事件中的典型动作来描写人物是本单元的习作方法,但这样的方法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很难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还需要情节的推动才能成文。因此,教师要指向习作要素,整理出习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写,在教学指导中要给学生的习作架桥,而不是贴标签式的方法总结。(3)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在本堂课中体现在哪里?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两茎灯草》是习作单元的课文,如何在课堂中看见学生的语言运用与创造表达,如何看见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些素养如何通过每一堂课的熏染逐渐形成,是教师在设计与教学中的方向,更是思考点与着力点。

三备:立足学习任务群设计,指向思辨的实用性表达提升

任务一:寻找小说的矛盾冲突点。

这是一篇经典小说中的经典场面,作者善于用对比冲突来凸显人物性格,学生更要在冲突中提炼出习作方法。

冲突点1:临死之人的怪异举动。找出描写临死前严监生的语句,感受严监生的病危,这样一个垂死之人,却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冲突点2:富裕的家庭背景下,临死前严监生关注的却是两茎灯草。(拓展原著中描写严监生家庭富裕的句子)在这样的冲突对比中,严监生吝啬鬼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

冲突点3:亲情不如灯草。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与两茎灯草的对比冲突。

冲突点4:为什么赵氏不能早点说,偏要有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说后才解密。大侄子说,二侄子说,奶妈说,最后赵氏才说出最终答案,这是情节推进的需要,这样更具有讽刺效果。

任务二:感悟故事情节如何推进。

1.文中是如何推进故事的?

作者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写同一个动作、神态,凸显了人物的性格,这样描写动作神态,用“三翻四抖”(相声手法)的方法向前推进。所谓“三翻四抖”就是大侄子猜测、二侄子猜测、奶妈猜测都不对,直到赵氏揭晓答案,这样的情节推进使得讽刺性更强。

2.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节推进法?(生举例,略。)

任务三:尝试在情节推进中写人物的动作、神态。

你身边的人有什么特点?你想用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他们的特点呢?列出来和同学交流。(生举例,略。)

教学感悟:2022年版课标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第三次备课设计的调整过程中,教师从文本出发,更加关注学生的经验点,在教学中立足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内容,将文本的方法链接到生活,将习作的方法更加具体化。通过小说矛盾冲突点的寻找,激发学生的思辨;通过对情节推进法的教学,给学生搭建表达的脚手架;通过对习作素材的交流,让学生学会组材与表达。

1.立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重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实现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中每单元的语文要素,更要重视如何围绕语文要素来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法,以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次磨课,教师从文本出发关注了单元要素,更关注了教材中相关语文要素的前后关联与递进,最后立足学习任务群,设计学习任务,落实了“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单元语文要素,为学生学习描写人物提供了很好的样式。

2.立足语文学习任務群的设计,搭建学生思辨的台阶。

《两茎灯草》这篇小说中有许多矛盾冲突点,这也正是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的最佳思辨点。在对比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逐步加深,习作方法也在对比阅读中得到了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了经典场面中的人物动作描写是层层递进的。这对学生以后情节的构思、习作思路的推进都有很好的帮助。在奄奄一息时仍然伸出手指、从别人常规的猜想到挑掉灯草的瞑目、从家庭豪富到两茎灯草、从赵氏为什么不是第一时间解密,这些是课堂中点燃学生思辨的“导火索”。在这些“导火索”的燃烧下,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得更严谨更深入,深度思维、理性思维得到了提升,形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

而这些思维的思辨点,如果没有学习任务群的统领,整个课堂就会显得琐碎,思维就会碎片化。而围绕找寻冲突点、情节如何推进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辨析中学会对比,学会分析,学会关联,这样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内容设计,搭建了学生思辨的台阶,更让学生的理性思维结构化呈现,在整体认识严监生人物特点和整体情节推进的情况下,分析原因与细节,并把这样的写人方法运用到习作中。结构化语文思维的呈现显然是对“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落实,且具体可行可操作。

3.立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让学生的习作走向实用可操作性。

在习作教学的指导中,大多课堂会提炼出一两个方法,让学生根据方法进行习作,但习作的过程缺失了一些情节的构思指导。在本课的教学磨课中,习作方法从典型的动作出发,然后更深层次地理出“反复推进同一个动作、神态的写人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学生仅凭这个方法,还是很难把人物写丰满的。因此教师根据《两茎灯草》的文本内在情节,找到了“三翻四抖”的相声情节构成法,学生一读就懂,而且能明显感受到讽刺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到情节推进的有趣味、有意思,最后让学生小试牛刀,写一写身边的人。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内容设计,首先要看文中是如何推进故事的,其次看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节推进法,最后教师尝试在情节推进中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立足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在有思辨价值的学习过程中,思考、交流、碰撞,循序渐进,习得方法,学会迁移。这样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让学生习作有了脚手架,让习作方法的指导更具有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一篇课文教学设计的原点即目标点,在教学磨课中,精练教学内容,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与习作能力的形成,这正是本次磨课的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如城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监生习作教学内容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不识“斋戒”闹笑话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紧扣“吝啬”定格人物形象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