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对习作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4-05-19 10:15林进强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评倡议书例文

林进强

2022年版课标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那么,习作课堂中怎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并有效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呢?我结合学生的学情,并通过课题研究的途径,探究出一条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在上课伊始,教师要创设一种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动机,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教师在情境导入时,一要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形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出学习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二要从写作动机出发,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一种语言表达的需要。

“学写倡议书”是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上课伊始,教师就通过视频的形式创设情境,将自己在学校晨会上宣读的“爱护衣物”倡议书录像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完后,教师又播放预先拍摄好的关于校园里不文明现象的视频,并请学生帮忙,从视频中选择自己看到的一种不文明现象,给全校师生写一份倡议书。

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动机,又巧妙地将写倡议书的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写倡议书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二、例文悟法

例文悟法是指情境导入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例文的分析和感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学生“会写”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精心选好例文,为学生搭建方法支架。

教材在本单元专门安排有《“节约用水”倡议书》的范例,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习作的范本。因此,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圈画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范例中挖掘出倡议书的格式和写作方法,并和学生一起小结倡议书的正确格式和写作方法。

三、现场习文

现场习文是指学生从例文中掌握了关于本单元习作的方法和技巧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迁移学法,现场尝试习作,解决学生“可写”的问题。

教师在指导学生现场习文时,一要注意留有足够的时间(10~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习作,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二是引导学生重点写清楚本单元的写作要素,不要面面俱到,做到一课一得;三是要迈开腿,多在学生身边“巡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习作的方法和支架。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时间的保证,又有习作方法支架的助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随堂评改

随堂评改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习作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评改,解决学生“能改”的问题。

当学生现场写完“          倡议书”后,教师指导学生按以下三步进行评改:一是分享作品,师生互相评改。评改前,教师先出示评改标准,再从学生的习作中选取一两篇作品,和学生一起评改,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评改中学会评改的方法。二是对照标准,学生自评自改。在学生学会了评改的方法后,教师指导学生再次对照评改标准,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初稿,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三是交换作品,生生互相评改。在学生修改好自己的初稿后,教师再让同桌之间交换作品互相评改,让学生在互相评改中既学会了修改别人的习作,又学会了鉴赏别人的好作品。

这样的习作课堂既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又落实了本单元的写作要素,做到了一单元一得,一课一得,学生想写乐写,会写可写,能评能改,教学效果好,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阳江职業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教—学—评倡议书例文
“拒绝盗版 坚持原创”倡议书
如何写作一篇倡议书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倡议书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