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帮忙调治膀胱过度活动症

2024-05-18 15:27张文静
食品与健康 2024年5期
关键词:尿频肾气盆底

张文静

李阿姨最近有个“难言之隐”——她出现了尿频、尿急的症状,总是憋不住小便——还没到洗手间便已经“滴滴答答”。因为一天要小便十几次,她甚至不愿意出门,睡眠质量也因频繁起夜而严重下降。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李阿姨罹患膀胱过度活动症,需要及时治疗。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以尿急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常有尿频、夜尿多,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简单来说,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可以抑制膀胱的收缩,维持正常的排尿频率。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膀胱不受控制,人会频繁产生突发的、非常强烈的,且难以被推迟的排尿欲望,甚至是尿失禁。

膀胱过度活动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并不低。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2010年6月发布的首个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率为5.9%。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升高,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达到11.3%。该病不仅会使患者感到尴尬,还会严重干扰其日常生活,甚至导致严重的焦虑、抑郁倾向。但患者不需要悲观,经过系统治疗,大多数人可以痊愈。

致病原因

原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控制膀胱收缩的神经传导异常,或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有研究发现,肥胖,咖啡因、碳酸饮料、烟酒的过量摄入,可能加重膀胱功能异常。

继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由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脑梗死、帕金森病;泌尿系统器质性疾病,如膀胱肿瘤、膀胱结石、膀胱结核等;尿路感染;前列腺疾病或手术;糖尿病等导致。这些患者应优先治疗原发疾病,改善病情。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是改善原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病情的有效疗法,患者可通过内服中药,接受针刺、艾灸等治疗辨证论治、控制病情。中医疗法有助于维持长期疗效,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中医认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位在膀胱,而膀胱的正常工作有赖于肾气。如果肾气充足,膀胱则开阖有度;如果肾的气化和固摄功能失常,肾气不足,膀胱开多合少,便会导致小便频繁、夜尿多,甚至尿失禁。所以,中医治疗膀胱病变多从调补肾气着手。

1.中成药治疗

(1)缩泉丸(胶囊)

缩泉丸的主要成分为乌药、益智仁和山药。三药合用可温肾祛寒,改善膀胱功能,缓解尿频、尿急症状,适用于肾气不足、膀胱虚冷,不能约束水液者。不过,缩泉丸的成分简单,功效有限,病情严重者可配合服用其他药品,提升疗效。

(2)金匮肾气丸(片)

该药的成分包括地黄、山药、桂枝、附子等,主要作用是温补肾阳、行气化水。该药适用于下半身冰凉、腰酸脚软、尿有余沥(小便之后仍滴沥不尽),夜间尿频严重的患者。

(3)补中益气颗粒(丸)

补中益气颗粒的主要成分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当归、陈皮、柴胡、升麻等。该药能够提升阳气,促进肾气恢复,适用于脾胃气虚,平日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多汗、食少腹胀、口渴喜热饮、大便偏稀、面色偏白的患者。

(4)右归胶囊(丸)

右归胶囊的主要成分是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当归、杜仲、菟丝子,具有温补肾阳、补养精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肾精亏虚引起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该药适用于精神不振、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只适合单纯虚寒体质,如果患者舌苔厚腻、偏黄,可能有湿、热之邪,不建议使用该药。

(5)桑螵蛸丸(散)

该药的主要成分为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等,具有调补心肾、补益气血、安神止遗的作用。如果患者肾虚兼心气不足,伴有心神不宁、健忘、睡眠质量差等症状,可以服用本药。此方也可用于治疗小儿尿床。

2.针刺治疗

针刺肾俞、次髎、中髎、会阳、膀胱俞、中极、气海等穴位,能够刺激相关神经,调节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功能,还能补益肾气,增强肾脏的气化固摄功能,减轻尿频、尿急等症状。临床治疗中,还可以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配合电针加强刺激,增强治疗效果。

3.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治疗是将调配好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调理病症。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将药膏敷贴于肾俞、脾俞、中极、关元、神阙等穴位,每日敷贴6小时,连续敷贴4周。穴位敷贴尤其适合有基础疾病、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配合其他疗法可有效改善尿频、尿失禁症状。皮肤过敏、局部皮肤损伤者不宜使用该疗法。

4.艾灸治疗

选取膀胱俞、肾俞、次髎、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等穴位施灸,能起到提振阳气、温肾健脾、固摄尿液的效果,对缓解尿频、尿急症状有一定好处。

配合行为疗法改善病情

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想要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积极接受专业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调整生活习惯和进行康复训练。

1.改变生活方式

减少含咖啡因饮品如咖啡、茶、可乐等的摄入,戒烟戒酒。不减少每日饮水总量,少量多次饮水,半小时内饮水量不超过200毫升,睡前1小时不要饮水。超重、肥胖患者应控制体重。

2.膀胱功能训练

没有尿失禁症状的患者可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具体做法是尝试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比如有尿意时,尽量忍耐5~10分钟再去如厕,坚持一周。第二周将忍耐时间延长至15分钟左右。直到恢复到正常如厕频次,即2小時以上排1次小便。

3.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可以重建和加强盆底肌的收缩能力。患者在训练前应先感知盆底肌位置——小便时尝试中断排尿,这时收缩的肌肉就是盆底肌。训练方法是在吸气的同时收缩盆底肌约5秒,呼气的同时放松盆底肌约5秒,如此练习5分钟,每日练习3次,每周练习6天。盆底肌训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站、坐、卧姿均可进行训练。训练4~6周,患者的症状就会有所改善,坚持3~5个月效果更佳。建议患者至少训练8周。

猜你喜欢
尿频肾气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尿频都是前列腺炎引起的吗
膀胱的谎言——尿频、尿急、尿失禁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孕期尿频怎么破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