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趣味绘本引入策略探究

2024-05-18 05:28翁雪红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趣味绘本

翁雪红

导读:学前教育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基本能力和技巧,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习惯,还能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扎实基础。绘本是幼儿园常用的教学素材,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因而教师可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引入多样化的绘本,增强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基于此,教师可先开展绘本的自由选择游戏,加入主题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猜想游戏、生活游戏、区域游戏等,增强绘本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最终为幼儿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学前教育更加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旨在帮助幼儿逐步掌握必备的学习和生活技能,同时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知周围的世界和社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课程游戏与趣味绘本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入手来教育和引导幼儿。采用课程游戏与趣味绘本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情感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品质与行为习惯。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引入趣味绘本的意义

(一)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为了尽快解决幼儿学习过程中出现被动化的情况,教师就要利用各种方法凸显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各项能力正处于初步发展状态中,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当教师将趣味绘本、课程游戏融合起来后,不仅可让整个绘本的阅读氛围变得更加轻松与愉快,还能切实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使其顺利理解绘本内容,契合其爱玩、好动的特点。此外,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更好地感知绘本中的色彩、图画、造型等,也能围绕绘本阐述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总之,课程游戏化下引入趣味绘本可凸显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改变幼儿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塑造幼儿品格素养

在设计绘本内容、开展游戏时,教师能为幼儿提供展示个人优势的舞台,便于幼儿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人類在不同的时期会展现出不同的品德与意志,而学前教育阶段正是个体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在该阶段的教学中融合课程游戏与趣味绘本后,不仅能借助更加有趣的形式将绘本内容展现出来,还能为幼儿提供进行角色扮演、模仿的机会,使其在阅读绘本内容、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感受到故事的优良品质,再将这些品质内化成自己的品格素养。在此过程中,幼儿能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为日后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锻炼幼儿表达能力

教育部门要求幼儿园将可促进幼儿长远发展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任务,如自主学习能力、自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在培养这些能力前,教师应关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让幼儿在表达过程中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在具体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当教师采用课程游戏化与趣味绘本相结合的方式后,就能为幼儿打造出拥有丰富体验感、较高参与程度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逐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各项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还能逐步增强自信心,敢于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引入趣味绘本的策略

(一)自主绘本选择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应用趣味绘本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绘本,充分发挥绘本的启蒙作用。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当前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难度适中的绘本,并保证这些绘本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如《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幸福小鸡系列》《可爱的鼠小弟》《稻子在长大》等。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并尊重幼儿的差异性,从幼儿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提供绘本,快速激活幼儿的阅读热情。在完成趣味绘本的初步筛选后,教师就可开展与绘本选择相关的游戏,鼓励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绘本。教师需要设置专门的绘本阅读区域,细分绘本的内容与类型,并引导幼儿借助绘本分类、简略阅读等,选择喜欢的绘本,将自己对绘本的想法和思考融入其中,借此锻炼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二)设计猜想游戏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通常需要先激活幼儿的兴趣,快速集中幼儿分散的注意力,使其能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在实际应用绘本进行课程游戏时,教师可在导入环节中加入猜想游戏,引导幼儿围绕绘本的标题、封面、人物等进行猜想,根据自己的理解推测绘本中的内容,再鼓励其在阅读中验证各自的猜想。

例如,在开展《圆》的绘本教学时,教师可先拿出绘本,再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封面,围绕不同颜色的圆联系日常生活猜一猜: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呢?此时,有的幼儿联想到篮球,有的幼儿联想到盘子,还有的幼儿联想到香熏蜡烛。接下来,教师需简单介绍圆的内涵,再让幼儿根据绘本的标题、画面等猜想绘本里的内容。有的幼儿认为绘本中会出现非常多与圆相关的信息,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圆形图案。有的幼儿认为绘本中会出现各种圆形的物品,如足球、纽扣、瓶盖等。针对幼儿的分享和表达,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并趁机进行引导:“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绘本中到底有哪些内容吧。看看哪个小朋友猜测的最准确?”问题与游戏的融合能够进一步点燃幼儿的阅读兴趣,也能为阅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应用猜想游戏时,由于幼儿的能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难以准确猜测出绘本的具体内容和所有信息,因而教师需要客观看待幼儿的实际情况。无论幼儿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始终保持活跃的学习状态中。

(三)设计主题游戏

受到阅读能力、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社会阅历的影响,幼儿难以对绘本中的内容产生更加直观、具体的认知,也非常容易遇到阅读障碍。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应认真分析、解读绘本内容,设计出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主题游戏,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入手分析、探究绘本内涵、各个角色,准确把握各种人物的性格点,使其借助动作、对话、语言的方式重新展现绘本内容。

例如,《抱抱》是一个温馨快乐、情节简单的故事,每个角色拥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并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该绘本讲述的是森林里一只小猩猩四处寻找自己的妈妈,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动物。这些动物都拥抱了自己的妈妈,将彼此的爱充分展现出来。在大象妈妈的帮助下,小猩猩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在刚开始寻找妈妈时,小猩猩的心情是好奇、幸福,最后是难过、失而复得,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情变化。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先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内容,使其大致了解故事情节,再设计“抱抱”主题游戏,提前准备好各种动物的头饰,包括大象、花豹、猩猩、长颈鹿等,鼓励幼儿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选择相同动物的幼儿成为一组。接下来,教师需要讲解游戏规则:多媒体屏幕上会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幼儿需要随着音乐律动模仿头饰上这些动物的走路姿势;在音乐停止后,动物头饰相同的幼儿需要两两抱在一起。这种绘本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显著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还能让幼儿在参与游戏、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抱一抱”的内涵。

(四)设计表演游戏

幼儿普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非常喜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就可将绘本改编成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使其充分展现自己表情、动作方面的优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能产生更多的感受和体验,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认真阅读绘本,为角色扮演游戏打造优质的表演环境,提前准备好表演需要使用的道具、背景、服装等,尽可能还原故事场景,让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逐渐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准确把握故事内涵与思想情感。

例如,在应用《爱哭公主》时,教师就可利用故事中的角色设计游戏。该绘本讲述的是一个爱哭的小女生爱咪公主在生活中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哭,因而大家都叫她“爱哭公主”。在爱咪公主的生日这天,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个粉色的生日派对,但是她因为派对上有一个黄色的气球而大声哭泣,把自己的朋友们都吓跑了。该绘本的主题就是抗挫折能力、公主病、抗忍受能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利用简单温馨的小故事让家长了解幼儿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了让幼儿也能顺利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幼儿扮演绘本中的爱哭公主。在完成表演后,教师需要与幼儿一起分析爱哭公主总是爱哭的原因,共同讨论如何改变爱哭的这种习惯,使其认识到自己不能成为一个“爱哭鬼”,需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每个人都有非常独特的地方,最终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设计生活游戏

幼儿尚未积累充足的生活经验,可能无法顺利理解绘本内容。基于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身心特点等,联系生活设计有趣的游戏。生活化游戏能够增强阅读的亲切感与熟悉感,让幼儿更加顺畅地阅读绘本内容,全身心参与其中。教师需要提前根据绘本内容挑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构建更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感悟生活,逐渐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例如,在教学《大卫,不可以》时,教师需要先分析绘本的内容。该绘本讲述的是一个可爱的男孩子经常出现各种各样调皮捣蛋的情况。与其他绘本不同的是,该绘本的封面就已经开始讲述故事了:大卫挑选了三本书,将这三本书垫起来去够鱼缸,这个动作非常危险,鱼缸里的鱼也露出了惊恐的表情。大卫的脚踩在了书本的边缘位置上,鱼缸里的水也已经洒出来了一些。该绘本中还有很多大卫调皮的情况:出去玩时弄得满脸都是泥浆,还带着蚯蚓和蘑菇回来,将客厅的地毯弄得脏脏的;将饭锅扣在自己的脑袋上,用铲子敲打饭锅;吃饭时也不专心,会将食物弄成不同造型的玩偶等。以上现象其实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甚至很多幼儿自己都做错。此时,教师就可开展“模仿帝”的游戏,提前准备好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道具,并保证这些物品具有安全性。教师可鼓励幼儿利用现有的道具模仿大卫的行为,再与幼儿一起分析模仿得是否标准、分析这些行为是否正确等。在参与游戏、分析绘本的过程中,幼儿能逐渐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逐渐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更加健康地成长。

(六)設计区域游戏

幼儿园通常会安排不同的区域,包括益智区、美工区、阅读区、创意区等。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引入趣味绘本时,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个区域,设计出更具有吸引力与灵活性的区域游戏,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中深入探究绘本的内容与内涵,全身心沉浸到绘本情境中。基于此,教师需要准确把握绘本的特点与特征,选择合适的区域开展游戏,投放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中将绘本内容与游戏融合起来,切实提高参与度。

例如,在美工区域中,教师可投放一些半成品、废旧材料等,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手工创作。同时,教师可趁机引入绘本《换一换》,并提出问题:“你们想要使用什么物品来装扮动物呢?”此时,有的幼儿决定给小动物们戴上帽子与围巾,有的幼儿想要为幼儿准备一些装饰品。在幼儿分享完各自的想法后,教师就要提供各种材料,如水彩笔、A4纸、太阳镜、固体胶等,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转变成真实的装饰物,再进行自由装扮。当所有的幼儿都完成各自的装扮后,教师可再次带领幼儿阅读绘本内容,将绘本中的内容与自己制作的装饰物进行对比。此外,教师还可与幼儿一起评选出最佳装饰物,并鼓励获胜的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不仅能进一步理解和分析绘本内容,还能产生更多的感悟、掌握更多的技能。

三、结语

总之,面对课程游戏化背景,教师应全面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围绕绘本开展自由选择游戏。从绘本入手开展主题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生活游戏、区域游戏、主题游戏等,从多角度入手纠正幼儿错误的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举止和思想观念,为其当前和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趣味绘本
角色扮演游戏
绘本
绘本
绘本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午睡的趣味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