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程与绘本的结合实践探究

2024-05-18 05:28徐志荣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小兔绘本道德

徐志荣

导读:绘本以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德育价值观念,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角色体验和主题理解相关概念。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进行讨论和引导,帮助学生从中领悟到这些价值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促进道德素养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小学德育课程与绘本结合的实践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绘本德育价值体现

绘本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友善、帮助他人以及展现同理心的故事,通过描绘角色的善良行为和对他人困境的关怀,能够激发人的友善行为和同理心。一些绘本着重展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故事通常强调团队成员互相支持、分享责任和协作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同时,绘本可以通过描述角色承担责任和展现自律来强调这些价值,角色可能通过自我控制、规划和自律行为来解决问题,展示责任感和自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二、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融入绘本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品格、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绘本在德育课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传递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和道德发展。以下是融入绘本的重要性:首先,绘本通常以故事情节和图画的形式呈现,能够营造出生动的情境。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到各种道德决策和行为后果,从而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其次,绘本中的角色通常具有丰富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角色来学习模仿正面的品德、情感和行为,同时也能够通过不良角色的故事了解错误行为的后果。再次,绘本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和探讨道德问题,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引导讨论,使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最后,绘本往往能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到道德选择和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内化道德观念,从而更自觉地践行积极的品德和价值。因此,德育课程融入绘本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思维,为其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德育课堂对美育的关注度较低

当前,小学德育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师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缺少实践内容的融入,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的道德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而影响实际行为。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机会,限制学生在道德发展中的全面成长。

一方面,针对美育课程,教师需要时间来展开创造性活动、艺术表现活动和审美体验活动,但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下,美育内容被压缩或忽视。另一方面,小学德育在课程设置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德育评价体系侧重于德育认知层面,忽视了学生在美育方面的表现和成长。这使得教师和学校更加关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对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投入较少。另外,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密切合作,使学生道德教育的全面性受到影响。小学德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但小学并没有与家长构建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长此以往,就会限制教育效果。

(二)小学德育教师教学能力低下

小学德育教师教学能力低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在道德教育理论、心理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使教师难以有效地传授和引导学生探讨道德问题。其二,教学方法单一。因固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诸多教师过于依赖单一的教学方法,如传统的讲述和灌输式教学,缺乏创新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其三,缺少案例分析与情境引导。在德育课堂教学开展阶段,教师没有正确使用故事、案例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讨论,通常都是以理论知识讲解为核心。这样学生在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而影响到课堂讨论与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活动显得单调乏味。

(三)德育教学缺少美育评价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美育评价体系的缺乏就会导致美育的重要性被忽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小学德育教师的美育评价缺少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评价体系与教育目标不符,对学生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评价较为模糊。另外,还存在评估和反馈机制不健全的情况,这样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难以提供有效的反馈来帮助学生进步。

四、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与绘本结合的实践对策

(一)全面挖掘绘本内容,向小学生渗透德育知识

小学生正处在独立意识与纪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即便存在幼儿阶段的一些行为特征,但已经有了自主想法和对事物独到的理解能力,这进一步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小学生识字量普遍较少,并不能深入理解一些人生道理,教师可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入绘本内容。绘本具有丰富生动的特点,学生在观看时可以很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观察生活中的一些道德行为,在无形中融入德育理念,在愉快的阅读环境中体会人生哲理,强化其认知能力。例如,在《我有友情要出租》繪本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绘本内容,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感受两个小伙伴之间的友谊。绘本着重讲述了孤独的大猩猩在和咪咪相处的过程中领悟了友谊的真谛,不再出租友谊。这个绘本故事告诉我们友情的重要性,很好地反映出小学生的真实心理,可以使其产生共鸣。在阅读结束以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进行总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陪伴一起成长,但生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在出现矛盾与误解时,我们要像两个小伙伴一样,在相互理解的同时进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这样友情才可以更加坚定。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小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绘本中的德育知识,促进道德素养和品格发展。通过与绘本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德育知识能够更加生动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通过绘本自主解读优化小学生整体素质

在以往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中,诸多教师都选择以理论知识点讲述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普遍缺少实践指导,这使得德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甚至无效。主要影响因素则是小学生并不会用心思考一些德育理念,并且会对填鸭式教学模式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和厌烦情绪,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从这一层面分析,小学德育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绘本阅读,并解读故事内容。通过丰富的画面和文字解释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优化德育素养。例如,在《逃家小兔》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小兔为什么始终都想要逃离家庭?为什么小兔母亲已经同意小兔离开家,但还要寻找小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绘本并思考答案。有的学生很理解小兔的想法,认为小兔因为受到父母约束,想要逃离家庭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的学生因为自小对父母有较大依赖,离开会缺少安全感,并不理解小兔的这种做法。这时教师就可以从这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加深学生对绘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并鼓励学生对小兔母亲的想法进行思考。这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母亲担心小兔安全而寻找小兔,它的行为源于对小兔的爱。在阅读完成以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总结:每一个人都会长大,父母并不会保护我们一辈子,但我们始终都是父母的牵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珍惜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回馈和感恩父母的爱,切不可因为父母唠叨就忽视了亲情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道德、情感、社交和认知等方面的综合发展。通过绘本自主解读,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德育知识,培养全面素质。

(三)依托绘本情境引导小学生在表演中深化德育认知

表演是一个优秀的方式,能够帮助小学生通过绘本情境深化德育认知。情节明确、角色丰富并具有教育性的绘本故事更适合表演,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深入演绎其中的情境和道德意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再现展示故事中的冲突、道德选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行为的后果以及不同选择的影响。另外,在表演前或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并分享对道德行为和选择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发挥创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故事进行戏剧化处理,展现不同的情境和可能的解决方式。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加深对各个角色情感和动机的理解,通过角色间的对话练习促进沟通和理解,分享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可以担任观众,在观看表演之后进行讨论,加深对故事中道德教育意义的理解。例如,在《时间的故事》绘本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生物角色,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一天生活进行模仿,借助个人的想象和同学之间的讨论配合来进行演绎。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珍贵,进而形成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的良好品质。通过上述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小学生通过表演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绘本中的德育内容,培养道德认知和情感能力,锻炼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利用绘本游戏使小学生在创作中体会情感

艺术不仅源自于生活,更是生活之美的体现。绘本是语言和图画相融合的艺术,是小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支撑。另外,德育与生活关联相对较大,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良好情感形成有极大联系,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在小学德育与绘本融合教育开展阶段,教师如果仅关注绘本思想价值,忽略其内涵,则会限制德育效果的发挥。因此,小学德育教师需要全面挖掘绘本的德育内容,以绘本为主体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进而提升其道德素养。例如,在《大卫,不可以》这一绘本中,大卫妈妈经常和大卫说“不可以”三个字,因为大卫总是将家里弄得乱糟糟。但即便这样大卫也清楚知道在自己犯错误时,妈妈也会原谅他并敞开怀抱。绘本充分体现出小学生天真的个性,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在德育开展阶段,教师可以融入這一绘本故事,引导小学生将大卫的行为、妈妈的爱、大卫懂得改错的全过程画出来。某个学生认为大卫玩泥巴特别有趣,画出了玩泥巴的过程和妈妈在一旁阻止的画面。借助绘画游戏的融入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浓郁的亲情,进而丰富道德情感,学习大卫知错就改的行为,使思想得到升华。

(五)结合绘本活动在实践中内化小学生德育行为

对小学生来讲,良好道德行为培养是小学德育教学的关键要点。教师应保障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都有效践行德育行为,进而提升德育思想情感。德育培养应转变成为实际活动,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小学绘本阅读完成以后,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来引导学生依照内容进行生活实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作品内容,使自身德育行为实现内化,强化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例如,在《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一绘本中,主人公爷爷始终都能够将废旧物品变新。在爷爷的心灵手巧下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爱和智慧。在绘本阅读完成以后,小学生就会不自觉模仿人物对话,如“×××一定有办法”,这进一步说明绘本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小学德育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实现“变废为宝”。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关注废旧物品,主动尝试翻新,如将卷纸筒制作成小笔筒、将破旧床单制作成围裙等。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绘本中爷爷的智慧,将思想转变为行动,更加珍惜生活、热爱生活。长此以往,他们就可以形成良好道德素养。

五、结语

结合全文,在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融入绘本元素可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绘本活动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内化自身德育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同时,借助反思和实践学生也可以有效将所学的道德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而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猜你喜欢
小兔绘本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绘本
绘本
绘本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