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建线上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以“高分子化学”课程为例

2024-05-13 08:00周向阳舒绪刚
科教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教学模式

何 明,周向阳,舒绪刚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25)

据统计,截至2022 年2 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25 万门,注册用户达3.7 亿,已经有超过3.3 亿人次在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1]。与此同时,针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质量保障机制[2-3]、学习评价体系[4-5],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发挥在线开放课程所具有的精品化、多样化、个性化、互动化等优势,将教师自建的线上课程有机融入线下面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1 自建线上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虽然目前各类线上课程资源丰富,但是,教师如果能结合学校、学生以及自身情况,自建一门线上课程,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将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1.1 教师在建设过程中能提升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

要想建好一门线上课程,需要倾注教师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教师需要重新梳理课程内容,根据线上课程特点,确定线上教学的章节,然后进行知识点分解和教学设计,撰写授课讲稿,制作并美化PPT,最后录制微课视频。此外,还需要进行线上平台里课内学习资料、课外拓展阅读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合理融入,以及课程习题库的建设。教师在这一系列多样化的建设过程中,必定能丰富和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对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教学方法有了更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完善。所以,线上课程建设的付出,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提升。

1.2 课程的建设和上线,是教师重视教学的最好体现

在大学,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是个永恒的话题。高校教师应清醒认识到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的关系,平衡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6]。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相比于科研,高投入、低产出、低回报的教学工作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面临较大的职称晋升压力,如果所教课程与自己的科研方向不完全贴合,青年教师就更加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备课。这样,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没有热情,照本宣科,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差。

教师对一门课程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杆秤。教师消极授课,只会换来学生消极学习。但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结合教师自己建设的线上资源,尤其是学生能在智慧树、学银在线等平台看到任课教师主讲的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能真切感受到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对教学的热情。这份认同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而这正是提升教学效果最重要的一步。

1.3 提供学生与教师交流沟通的平台

大学不比中学,除了课堂上课以外,教师与学生当面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是不多的,尤其是对于新老校区两地办学的高校,师生交流讨论就更少了。线上课程所依托的智慧树(知到)、学习通等平台,课前能发布通知、问卷、投票等,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课中能提供签到、选人、随堂练习、抢答、投票等学习活动,丰富授课手段,活跃课堂氛围;课后能分享课程教案资源,发布主题讨论和作业,督促学生及时复习课堂知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见,线上课程的建设及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效利用,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沟通的桥梁。

2 “高分子化学”线上课程建设

2.1 知识点分解重构

线上课程不是对线下教学简单的生搬硬套,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特点,按课程章节将知识点进行分解重构,在整体把握课程知识框架,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合理取舍,突出重点难点,筛选确定出讲授录制微课的知识点。

本课程团队建设的“高分子化学”课程,在学银在线平台已上线4 期。根据课程的学时数,团队选取了绪论、缩聚和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聚合方法、离子聚合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7 章内容作为讲授内容,并为每章分解凝练知识点。以第4 章自由基共聚为例,确定了引言、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共聚物行为——共聚物组成曲线、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竞聚率及其作用等5 个重要知识点。

2.2 课件、讲稿准备及微课录制

整体框架和知识点确定以后,需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PPT 课件的制作、美化,详细讲稿的撰写,以及最后微课视频的录制及剪辑制作。线上学习由于缺乏交流沟通,也没有教师现场“监督”,学生面对屏幕学习往往容易出现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微课准备和制作过程中,一是要注意每个知识点讲授时长的控制,二是讲授过程中避免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三是在教学课件及展示过程中尽可能增加图片、图表、动画等素材,优化学习观看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2-2 官能度体系的线型缩聚反应机理时,可以把羟基比作钩子,羧基比作圆圈,那么羟基和羧基的反应,就可以形象地看成是钩子钩住圆圈,从而把单体或者低聚物逐步连接起来,形成高分子链。这种图形化的处理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线型缩聚反应的理解和记忆。

2.3 线上资源建设

大学里每门课程都有固定的教学学时,但是一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却远不局限于这有限的教学学时。因此,建设学生课后拓展的线上资源非常重要:①其他教材推荐。同一门课程,不同主编人在撰写时,对课程专业知识的分析角度和阐述方式也会不同。参阅其他版本的教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②拓展阅读。按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可以是某一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某一种聚合机理或方法的发展历程,帮助理解某一知识点的参考文献,或者是关于高分子某一领域的学术报告。③实验相关。如果没有开设课程配套实验,可以在线上课程资源中引入相关实验知识,比如实验操作视频或者虚拟仿真实验等。④习题库。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进度和要求,在平台及时收发并批阅作业,提高效率。

3 基于自建线上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搭建、完善线上课程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结合BOPPPS 教学模式[7],教学流程如图1(p133)所示。

图1 基于自建线上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

①课前。按照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学生上课前灵活安排时间观看相应章节的微课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和课前小测。教师合理导入知识内容,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基础,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小测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量体裁衣”,进而对线下课堂授课知识内化过程进行教学环节设计。

②课中。教师适当梳理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提炼重要知识点,着重对知识难点进行讲解和剖析,以引导提升为目标,有效开展分组讨论、案例教学、小组汇报等课堂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找准自身定位,树立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通过参与式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消化和总结提升。

③课后。教师及时追踪学生线上资源学习情况与作业完成情况,保持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答疑解惑,作出有效的教学评价,总结经验,提出持续改进方法,提升教学整体质量。学生通过作业消化吸收课堂知识,并通过平台课外资料的阅读和学习,增强专业认同感,提升专业学习兴趣,拓展学术视野。

从以上教学流程可以看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无论是教师活动还是学生活动,都依托于线上课程,线上课程贯穿于混合式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而自建线上课程,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活动、授课方式,有利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效开展。

4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平台的兴起,为线上课程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结合学校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自建线上课程,对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在此基础上,将自建线上课程引入课堂面授教学过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使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有利于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