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数字素养嵌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4-05-13 08:00
科教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数字化

李 毅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重庆 401520)

2020 年,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文科教育的振兴关乎高等教育的振兴,做强文科教育推动高教强国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新文科建设刻不容缓”,并明确指出,新文科建设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2022 年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将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等五个维度纳入数字素养范畴,构建了教师数字素养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教师数字素养的行业标准。

数字素养水平的提升成为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必然任务,也是新文科建设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当前高校大部分文科学生的数字素养综合水平较低,数字素养水平上升空间还很大,具体表现在数字化意识薄弱、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数字化应用范围十分有限、数字社会责任有待强化、专业发展较为缺乏等。如何将学生的数字素养嵌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使之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字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失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在培养目标中未能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对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意识还比较弱,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中并未涉及数字素养培养目标,或目标并未明确。正是因为数字素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缺失,造成其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薄弱。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字素养专门课程开设不足,未对学生数字素养进行系统化培养;专业课程广泛运用课程平台开展教学,同样未将数字素养培养纳入课程内容。

1.2 数字素养未能嵌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施

教学内容缺乏数字素养嵌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在教学素材、教学案例等方面缺乏数字素养嵌入,并未针对数字素养提升设置教学内容模块,较少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某一部分嵌入数字素养。

课堂实施缺乏数字素养嵌入。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数字素养培养嵌入呈现碎片化、模糊化倾向。具体表现在:课堂开始阶段,学生无法认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利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无法判定数据质量和数据来源;在课堂实施中,借助翻转课堂、在线课程、微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基本熟悉相关教学平台,但无法对相关数据进行解释,数字化呈现方式落后;在课堂实施结束前,针对课堂作业,学生缺乏基本的数字化意识,使用数据支撑论点或者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1.3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缺失数字素养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中缺乏对数字素养的评价,相关评价体系还有待建立健全,主要表现在:缺失数字素养评价详细标准,数字素养评价缺乏一致的量化标准和评价规范;缺失数字素养评价依据,主要通过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数字素养,评价依据单一;缺失数字素养评价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中未能构建科学、全面的数字素养评价体系。

2 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字素养培养目标化

将数字素养纳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三大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明确其在整个课程教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提出数字素养,使其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应适应新时代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政治方向正确、人文素养扎实、数字素养良好、从教信念坚定,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文本阅读能力、作品鉴赏能力、文体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专业要科学性地设置数字素养教学,根据当代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实际水平,合理设计课程目标,保证教学目标制订循序渐进,通过数字化教学提供数字教学资源,深化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掌握阅读分析方法。切实形成以课程目标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依托,以培养目标为中心的数字素养培养结构。

3 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字素养课程体系化

3.1 设置专门的数字素养课程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信息技术专门课程主要是计算机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数字化意识,利用所掌握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水平,并主动承担数字社会责任,自觉深化专业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要专门设置数字素养模块,使学生熟悉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强化学生的数字化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增加数字化应用模块,组织专项训练。通过两门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字化运用能力。

3.2 设置专门的数字素养模块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其他专业课程中,要充分结合课程自身特点,设置数字素养教学模块,指导学生通过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和数字化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和强化数字化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承担数字社会责任。将专业数字资源的利用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数字素养的同步提升。

4 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字素养培养全程化

在课堂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将数字素养嵌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字素养。

4.1 数字素养嵌入课堂教学

根据专业课程自身特点和教学规律,科学选择嵌入方式、内容,完成专业知识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提升专业知识学习效率,利用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强化对专业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能力。具体而言,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设置活动,学生自主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解决问题,形成数字化意识和承担数字社会责任;课堂教学引入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检索相关资料,并学会判断资料的可靠性,解决相关专业问题;课堂教学实施中,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结合课堂的主要知识点,布置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提升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完成后,选择课堂知识点,设定相关活动,完成文献检索、整理和分析。具体如表1。

表1 数字素养嵌入课堂教学

4.2 数字素养嵌入教学体系

数字素养的嵌入应贯穿整个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体系,而大学四年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又应有所不同,具体如表2。

表2

数字化意识和数字社会责任是数字素养的重要前提,在嵌入过程中重要性呈现出递减趋势。教学体系中的这种设置,就是为了在一、二年级就强化其重要性,数字意识是数字素养的起点,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字意识,就无法形成数字技能、数字应用和专业发展的能力;数字社会责任是数字素养的底线,其他四个维度都须以此为基础。在具备了数字化意识和数字社会责任之后,其他三个维度才会成为可能,这是一个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与数字素养培养五个维度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相对应,其在各个阶段课程所承担的任务也有不同,如表3。

表3

其中专业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数字素养,专门课程则是强化数字获取、数字分析和数字运用,实践环节则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5 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字素养评价科学化

将数字素养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并进行多样化评价,有利于明确数字素养的重要性,有效指导教学体系改革。

丰富数字素养评价形式:改变传统教学评价形式,在数字素养评价体系中重视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评等,除了采取集中评价外,还积极鼓励开展分散性评价。

量化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以教师、管理者、专家、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为对象,根据数字素养评价二级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赋值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应二级指标体系,将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结果合理分配,以完成对学生数字素养能力的评价。

细化数字素养评价指标:将数字素养所包含的数字意识、数字获取、数字分析、数字运用以及数字伦理作为一级指标点,同时将一级指标点细化为二级指标点,从多方面科学、合理地评价。

总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数据素养培养目标,在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中将数据素养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使三大目标成为相互支撑的生态体系。并将数据素养嵌入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进行充分融合,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双提升。科学设置数据素养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丰富数据素养评价形式,使数据素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中可拆分、可测、可评。

通过数据素养嵌入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同时培养能适应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时代文科人才。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数字化
我们需要文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数字化制胜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