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4-05-13 18:40刘艳玲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保护现状改善措施森林资源

摘 要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是秦岭东麓一个以林业为支柱产业的山区县,保护森林资源对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保护好丹凤县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丹凤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促进县域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丹凤县森林资源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县域森林资源概况、保护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宣传,增强保护意识;完善网格化管理,强化责任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效益;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破坏行为等改善对策。

关键词 森林资源;保护现状;改善措施;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71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总面积2 438 km2,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70.9%[1]。根据统计,丹凤县现有林地面积达21.61万hm2,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丹凤县森林资源以乔木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油松、马尾松、青冈等。丹凤县森林资源不仅具有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也是发展木材加工、食用菌等林产业的重要基础。因此,丹凤县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障水源安全,发展林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结合丹凤县森林资源现状,进行系统科学保护与管理,势在必行。

1 丹凤县森林资源概况

1.1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中东部,地处秦岭山脉东段南麓。该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山区丘陵地貌,海拔412~2 057 m。丹凤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达217 d。年平均气温13.8 ℃,年平均降水量687.4 mm。境内山岭绵延,河谷纵横,形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格局。丹凤县主要山脉有蟒岭、流岭和鹘岭,主要河流有丹江及其支流银花河、武关河和老君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丹凤县丰富的林木植被奠定了基础。

1.2 森林资源分布情况

丹凤县川道、河谷、中山地区地理植被组成各不相同。华山松林集中分布于海拔1 300 m以上的蟒岭山地;油松林在境内分布较广、面积较大,垂直分布于海拔600~1 600 m的山地;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庾岭镇、峦庄镇、留仙坪乡、庵底村等北部山区;丹凤县各地均有人工林分布,总面积超4.67万hm2;栓皮栎林是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仅次于油松,垂直分布于海拔600~1 600 m的低、中山地的峦庄镇、桃坪镇、峡河村一带;马尾松是亚热带针叶树种,垂直分布于500~1 100 m的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武关镇、寺坪镇、竹林关镇等地;侧柏林分布于海拔1 000 m以下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以丹江及支流沿岸山坡较多。受历史上人为影响,丹凤县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

1.3 森林资源结构

丹凤县森林资源结构复杂,主要包含天然林、人工林、经济林、灌木林等类型。1)从乔木结构来看,丹凤县以针叶林为主,占森林面积的60%左右,主要针叶树种有马尾松、油松、冷杉等。阔叶林约占30%,主要树种有栎类、桦类等。针阔混交林约占10%。2)从林龄结构来看,中龄林、近熟林及成熟林共占80%。中龄林和近熟林以人工林为主,成熟林则以天然林为主。幼林仅占20%左右,老龄林面积较小。3)从林木组成来看,主要乔木树种有马尾松、油松、青冈、华山松、白皮松、蒙古栎及桦类等。林分组成以针叶树种为主,阔叶树种次之。灌木层以金腰、毛白杨等为主。经济林以核桃、油桐等为主。总体来说,丹凤县以乔木林为主,针叶树占优势地位,中龄林和近熟林广泛分布,林木组成复杂且种类丰富。

2 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现状

2.1 政策支持情况

当前,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得到了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将其作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此外,丹凤县制订了天然林资源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规范保护行为。为支持森林资源保护,可以说,在顶层设计方面,丹凤县人民政府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资金支持。

2.2 资金投入情况

近年来,丹凤县加大了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森林保护,并且逐年增加投入。具体来说,丹凤县设立了森林资源保护基金,其资金来源包括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林业维护费收入及社会捐赠等。这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稳定的财力保障。此外,丹凤县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展森林保护公益活动,拓展森林保护资金的来源。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丹凤县建立了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合理规范使用。

2.3 监管情况

丹凤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管,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县林业局负责组织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区和重点林区的例行巡护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县政府还建立了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管辖范围内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负全责。此外,丹凤县建立了森林资源保护监督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举报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可以说,丹凤县从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2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形成了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协同监管格局。

2.4 公众参与情况

丹凤县公众對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参与程度较高。丹凤县林业局会组织公众参与植树造林、森林护林等活动,提高公众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近年来,每年有数万人次的丹凤县城镇居民自发前往郊区参与植树活动[2-3]。丹凤县还充分发挥社区和村民组织的作用,引导和支持村民开展适度的森林资源采集和管理活动,促进公众形成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可以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丹凤县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关注程度较高,有力推动了森林资源保护提质增效。

3 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宣传不足

当前,丹凤县在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政策的宣传上还存在一定不足。由于各级政府对森林资源保护重视程度不同,政策宣传力度不一,部分基层政府对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宣传内容和形式还不够多样化,政策文件不易被公众充分理解。再者,部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较低,对森林资源保护政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重要政策内容无法有效传达给公众。可以说,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仍较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项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3.2 网格化管理不规范

目前,丹凤县在森林资源保护的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和监管措施还不够规范。护林员队伍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队伍规模和专业结构与网格化管理需求不匹配;护林员培训的系统性不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此外,网格化管理重工作过程而轻结果导向,对管理效果评估不足。可以说,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网格化管理中责任主体定位不明确、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对推进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形成一定阻力。

3.3 资源配置不科学

现阶段,丹凤县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资源配置还不够科学合理。具体来看,资金和人力对关键保护区域的倾斜不够,一些重点区域和关键物种的保护力度不足;科技支撑不够,缺乏高精度森林资源调查评估和动态监测手段,保护决策依据不足;保护设施建设滞后,缺乏高效的防火、防盗等森林资源保护设施,现有基础设施薄弱;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社会各界参与森林保护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可以说,资源配置不科学直接影响了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益。

3.4 执法力度不够

目前,丹凤县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执法力度还不够。具体来看,林业执法队伍规模偏小,难以对广泛的林区进行有效监管;执法装备落后,缺乏高效的执法装备作为支撑;部分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专业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培训不足;对于一些破坏林木资源的违法行为,处罚不严,缺乏足够的震慑力。此外,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也降低了执法效果。可以说,执法力量直接影响了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法规的执行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4 加强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的对策

4.1 加强政策宣传,增强保护意识

为有效解决当前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增强公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1)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县级政府可组织召开宣传培训会,突出重点政策,加强对基层政府宣传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基层政策宣传能力。2)创新宣传形式,采用政策解读文章、微视频、系列漫画等形式,使政策内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3)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政策,以青年人为重点对象,激发其保护环境的内生动力。此外,可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教育活动,如邀请专家举办科普讲座等,从多角度普及森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4]。只有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形成政策宣传合力,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丹凤县才能逐步解决好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政策顺利实施。

4.2 完善网格化管理,强化责任制

面对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强化责任制。护林员网格化管理是实现对森林资源动态管控的重要手段。要想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对森林资源保护的监管作用,关键是要厘清责任主体,明确权责关系。丹凤县可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制,实行省市县三级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厘清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护林员在资源保护中的职责分工。要统一网格设置标准,避免交叉重复,厘清网格范围内的资源保护责任主体。还要建立护林员管理机制,制定网格设置、人员配备、能力培养、责任考核等制度,夯实网格化管理基础。此外,要建立科学的网格监管制度,推行网格监管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强化监管过程控制。只有健全规范的制度体系,才能提高丹凤县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水平。

4.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效益

森林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类资源输入。丹凤县应根据不同区域森林资源保护的需求特点,采取差异化的保护策略。对生态环境脆弱的重点保护区,要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力度;对森林防火等关键领域要加强科技支撑,建立高效的监测预警系统;因地制宜开展适度的设施建设,防范森林资源损失[5]。此外,丹凤县要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森林保护的积极性,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只有系统优化资源配置,使配置更加精准高效,才能提高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的整体效果。

4.4 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破坏行为

为进一步加大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执法力度,必须严惩破坏行为,强化法规约束。森林资源保护需要法制保障,丹凤县应加快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扩大林业执法队伍规模,延伸监管范围。要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专业知识和执法技能水平。同时,要加快执法装备建设,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撑。丹凤县应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貫彻“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对破坏行为实施重罚,形成强有力的威慑。此外,要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执法合力,避免监管漏洞。只有系统提高执法力度,才能有效遏制森林资源破坏行为。

5 结语

丹凤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政策宣传、网格化管理、资源配置、执法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制约了丹凤县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为此,丹凤县必须进一步形成系统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保障丹凤县可持续发展,最终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 陈宇轩.陕西秦岭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实现机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22.

[2] 陈佳卉.丹凤县油松飞播林林分结构对乔灌草地上生物量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

[3] 卢永民,寇瑛楠,赵栋梁,等.丹凤县油松飞播林间伐后胸径结构和蓄积变化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2020,48(2):22-26.

[4] 赖妍君.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23,50(9):56-57.

[5] 杨军,毛景山.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23(8):52-53.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4-01-18

作者简介:刘艳玲(1979—),大专,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E-mail:414298850@qq.com。

猜你喜欢
保护现状改善措施森林资源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现状及措施建议
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及其评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