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药剂对韶山市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2024-05-13 08:04龙向军李贵龙吴爱君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稻飞虱晚稻

龙向军 李贵龙 吴爱君

摘 要 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为新上市的稻飞虱防治药剂,为验证其与当前稻飞虱防治中使用较广泛的吡蚜酮、烯啶虫胺和吡虫啉的防治效果,于2022年在湖南省韶山市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韶山市晚稻生产中,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在施药后30 d虫口减退率均呈正数,对稻飞虱的控制时间比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更长;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药后5 d、14 d、21 d、30 d的校正防效明显高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处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各药剂均对水稻没有药害,对田间蜘蛛数量也没有明显影响。总的来说,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稻飞虱防效显著,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对水稻和其他生物安全,是一种高效防控稻飞虱、对环境友好的药剂,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三氟苯嘧啶;晚稻;稻飞虱;药效评价;湖南省韶山市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05

湖南省韶山市地处湘中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光、水资源丰富,常年以双季稻种植为主。韶山市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发生,其中稻飞虱是韶山市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中、晚稻常年发生严重[1-4]。由于当地长期使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和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稻飞虱,稻飞虱抗药性明显增强,防治效果不理想,急需选择一种新的药剂用于有效防治稻飞虱[5-6]。基于此,笔者于2022年在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开展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并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吡虫啉等药剂进行对比,以验证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同时考察其对水稻的安全性和田间生物的影响,从而为指导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试验所用药剂如表1所示。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银田镇银田村,地势开阔,四周向阳,排灌方便,土质为河流冲积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水平,pH值5.4,有机质含量38.7 g·kg-1,碱解氮含量195 mg·kg-1,有效磷含量30.5 mg·kg-1,缓效钾含量160 mg·kg-1,速效钾含量123 mg·kg-1。前茬作物为早稻,供试水稻为晚稻,水稻品种为盛泰优9712,禾苗长势好,生长均匀。晚稻育秧方式為盘育抛秧,2022年6月20日播种,7月18日抛栽,施药前田间稻飞虱发生量达防治指标。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见表2),每处理3次重复,共21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 m2,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间作田埂隔开,田埂覆盖地膜保护,小区之间设排水沟,防止雨水及灌溉水相互窜灌。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在田间稻飞虱达防治指标时(2022年8月18日)施药。施药时天气晴朗,气温32 ℃,东北风3级,相对湿度60%。于16:00后用濛花牌NH-D16-3型智能电动喷雾器喷细雾,每667 m2药液量为30 kg。每喷施完一个小区都将喷雾器冲洗干净后再喷施下一个小区。各处理药剂在晚稻全生育期只施1次,对照处理喷清水。

1.5 调查方法

分别在施药前(2022年8月17日)和施药后5 d、14 d、21 d、30 d进行调查,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用白瓷盘拍取10蔸禾,分别记载稻飞虱的成虫数及若虫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同时记载水稻生长情况和田间蜘蛛的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稻飞虱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在施药后30 d虫口减退率均呈正数,说明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在该段时间内对稻飞虱一直具有控制作用,且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用量越大,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越强;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在施药后21 d虫口减退率呈负数,说明该处理区稻飞虱在前次调查后开始反弹,即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的控制时间为14~21 d;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处理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在施药后14 d虫口减退率呈负数,说明这2种药剂对稻飞虱的控制时间更短,控制时间为5~14 d。

药后5 d,三氟苯嘧啶处理组的校正防效均大于90%,且随着商品用量的增加而增大;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校正防效均低于80%,与三氟苯嘧啶处理组差异极显著;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处理防效为85.44%,与三氧苯嘧啶处理组差异显著。

药后14 d,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的校正防效均大于98%,且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大;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处理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的校正防效均低于80%,与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差异极显著。

药后21 d,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的校正防效均大于98%,且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大;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处理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的校正防效均低于70%,与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差异极显著。

药后30 d,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的校正防效均大于98%,且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大;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处理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的校正防效均低于50%,与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差异极显著。

2.2 各处理水稻生长情况

各处理施用药剂后,水稻未见药害,生长正常。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整个水稻生育期稻飞虱虫口密度都极低,水稻能安全生长,收割时水稻黄丝亮秆,结实率高。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处理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水稻乳熟期稻飞虱数量反弹快,田间水稻虽未死秆,但在水稻蜡熟期出现“黑脚”现象。对照处理在水稻生育期稻飞虱虫口持续上升,田间水稻在2022年9月20日前后出现“黄塘”,9月底至10月初出现死秆倒伏。

2.3 各处理对田间蜘蛛的影响

由表4可知,施药后,各处理田间蜘蛛数量消长情况差异不明显。由此可见,各处理对田间蜘蛛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韶山市晚稻生产中,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在施药后30 d虫口减退率均呈正数,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在施药后21 d虫口减退率呈负数,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处理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在施药后14 d虫口减退率呈负数,说明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稻飞虱的控制时间更长。同时,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处理组药后5 d、14 d、21 d、30 d的校正防效明显高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处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说明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對稻飞虱的防效更好。此外,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和田间蜘蛛数量消长情况来看,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防治稻飞虱时,对水稻没有药害,对田间蜘蛛数量也没有明显影响,说明各药剂的安全性均达到要求。

总的来说,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稻飞虱防效显著,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适宜时机施用1次即可以控制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稻飞虱危害,且对水稻和其他生物安全,是一种高效防控稻飞虱、对环境友好的药剂,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结合韶山市近年来稻飞虱为害早稻轻于晚稻的现状,考虑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延长新药剂使用周期等问题,从环保、绿色的防控理念出发,建议在中、晚稻分蘖末期每667 m2施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8 mL防治稻飞虱,达到一季作物一次用药全程控害保丰收的防控效果,从而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的环保要求。特别是施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后,可以有效减少农户在中、晚稻生长后期施用敌敌畏、毒死蜱等速效药剂防治稻飞虱的行为,从而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提高稻米品质。

参考文献:

[1] 周爱萍.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5):69-70.

[2] 孙慧,杨春河.新型杀虫剂烯啶虫胺[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9,17(11):16-18.

[3] 刘凤沂,李慧陵,邱建友,等.惠州地区褐飞虱对几种药剂的抗药性监测[J].昆虫知识,2010,47(5):991-993.

[4]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5] 张国,于居龙,庄义庆,等.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与应用技术研究[J].农学学报,2019,9(4):32-38.

[6] 李广泽,黄柯程,朱卫锋,等.11%阿维菌素·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防治广东稻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评价[J].世界农药,2021,43(8):26-32.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4-01-15

作者简介:龙向军(1971—),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技术推广。E-mail:1184659662@qq.com。

猜你喜欢
稻飞虱晚稻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
芋-西瓜-晚稻高效栽培模式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安福县:发放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