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普安县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2024-05-13 14:59邹念朱万春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茶产业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

邹念 朱万春

摘 要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为深度挖掘贵州省普安县茶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基于普安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地茶产业发展的特色经验和不足,提出深度发挥文化优势,推动创新发展;挖掘内生竞争力,实现开放发展;建立产业链优势,加快协调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坚持绿色发展等措施。

关键词 茶产业;乡村振兴;新发展理念;贵州省普安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48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旨在构建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好愿景。党的二十大报告召开至今,我国多次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發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特色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建设、农业发展及经济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茶叶历史悠久,产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因此,本文以贵州省普安县茶产业的振兴为例,探寻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1 发展现状

1.1 历史悠久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西北部,拥有悠久而丰富的茶文化历史。早在1980年就发现普安县境内存在有100多万年历史的四球茶籽化石,并且普安县内拥有2万多株四球茶古树群,其中最大树龄4 800多年,是全国特有的也是最为集中的古树群,因此普安县被授予“中国古茶树之乡”的称号。20世纪50年代,凭借着先天的优势,普安县开始大力发展茶产业,在新寨组、江西坡镇、青山镇等地都建有不同规模的茶场,20世纪80年代,普安县成功开发了享誉至今的万亩红茶基地。

1.2 独特优势

普安县地处山区,纬度低,海拔高,日照时间短,全年平均气温在14 ℃,空气、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含量低,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普安县处于交通要道上,沪昆高速、晴兴高速、沪昆高铁贯穿县域,交通十分便利。普安县已形成“普安红”“黔茶第一春”“四球古茶”“携茶”等多种茶叶品牌。普安县内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回族、彝族等29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非常丰富,为“茶产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增添了特色。

1.3 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后,普安县在茶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2012—2018年,普安县茶园面积增加了0.67万hm2。2016—2020年,普安县茶园总面积保持稳定,但是茶叶总产量及茶叶综合产值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尤其是2018年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普安县从浙江省安吉县引进了600万株“百叶一号”茶苗,在政府、企业、农户及合作社共建模式下,普安县实现了“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带领下,2022年普安县茶叶总产量达到9 220 t,综合产值达到17亿元。

截至目前,普安县茶叶的品牌效应初具规模,不仅有四球古茶、黔湄601、云南大叶等特色品种,福鼎大白、龙井43、乌牛早、百叶一号、黄金芽等茶叶品种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普安县茶叶的家族谱系,在此基础上打响了“普安红”“黔春第一茶”“携茶”等茶叶品牌,县域内有普安县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鑫茶业)、普安县富鸿茶庄、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普安县细寨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等207家茶企业、合作社。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普安县打造了中高端茶叶产品,如普安红、普安绿茶;同时,推出了满足大众需求的低端产品,如烘青和炒青。这些茶叶的价格区间广泛,有高至16000元·Kg-1的四球古茶高端送人礼盒,也有低至60元·Kg-1的简装茶。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普安红这个品牌在全国已经拥有56家专卖店,116个销售专柜,同时普安县茶叶已经走出国门,远销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越南等多个国家。

2 特色经验与不足之处

2.1 挖掘和传承茶源历史文化

随着我国对文化发展的日益重视,普安县积极地将茶文化融入当地的教育体系中。将普安县茶文化相关的内容写入当地中小学教材中,并将茶文化相关内容列为当地职业技术学校的必修课和纳入当地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实现普安县茶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古茶树之乡”这块招牌,通过举办茶文化讲座、茶文化论坛、千年古茶拍卖及采茶制茶技能大赛等活动,充分挖掘普安县茶文化,传承种茶、采茶、制茶技艺,增加茶文化内涵,推动茶文化的发展。

2.2 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茶产业作为普安县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政府对其发展支持力度较大。近年来,普安县以“一园两区三带”为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县农业第一支柱产业,贵州省西部重点优质茶生产基地。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县委、县政府积极出台保障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与相关政策。

为保障茶产业健康发展,普安县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机制,并明确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推茶产业,通过“双组长”推进,部门联动的方式,为普安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政策方面,普安县陆续出台了《普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普府办发〔2017〕36号)、《普安县茶产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普府办发〔2019〕

45号)等政策,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发展茶产业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推动了茶产业的健康发展[1-3]。

2.3 注重品牌塑造与保护

为打造普安县特色产业,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主抓紧抓,依托“红、早、古、白”等独具魅力的普安县茶产业特色,逐步提升“普安红”“黔茶第一春”“四球古茶”“携茶”等品牌的竞争力;全力构建“普安红”区域公共品牌,支持其他县市茶企使用“普安红”品牌,既能扶持重点品牌,又能在公共品牌上持续发力,推动“普安红”品牌系列走向成熟。

为了保持普安县茶叶“生态茶”“干净茶”的竞争优势,普安县严格把控茶叶品质,坚守“干净茶是普安茶产业生命线”的理念,从栽种、施肥、除草、加工和储存等环节进行监控,对茶产业实行网格化管理及责任清单制度,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定期对茶园土壤、茶叶等进行抽检。针对县域内2万多株四球古茶树,专门颁布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为古茶树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2.4 多维度宣传推广

“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以及“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普安红—中华文化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骄人的名誉和头衔,是普安县独特的茶文化资源,要提高普安茶产业的受欢迎程度,必须对其茶文化资源充分加以利用,并积极组织或参加茶文化讲座、座谈会、培训会、茶博会、线上线下展销会及采茶制茶大赛等多样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活动。

“贵州绿茶”第一采也成为一项固定茶事活动,每年元旦节如期举行,并将永久首采地定在普安县;同时,普安县拥有总投资超过2亿元的“中国最美山地自行车赛道”,每年都有数十个国家的运动员参与其中,也为普安茶走出中国、面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2.5 不足之处

普安县茶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创新发展不足,只注重茶叶文化的利用,忽略了茶叶的科研价值;2)开放发展不够,科技投入较少,市场开发力度较小;3)协调发展程度有待提高,茶产业与养生、休闲、娱乐等产业融合不够深入;4)绿色发展形式单一,茶叶衍生品开发、与民族文化融合等高附加值产品比较欠缺。

3 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深度发挥文化优势,推动创新发展

作为“世界古茶树之乡”,古茶树资源是普安县的招牌。古茶树耐寒性强,可远近杂交,基因转移,是培育优良茶种的基因源,在遗传学上有很高的价值,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功能拓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4]。为了保护和开发稀有的古茶树资源,贵州省联合多家部门成立“申遗工作小组”,积极将古茶树资源申请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要发挥古茶树资源的独特优势,不仅要充分展现其文化性、战略性、多功能性等特质,更要利用好其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等生物属性,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推进传承和创新,既要使贵州省茶文化软实力上有较大提升,也要使贵州省茶叶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推动茶产业融合发展。

3.2 挖掘内生竞争力,实现开放发展

普安县茶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逐渐发展壮大,虽然在茶叶品牌的知名度上收获较大,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相较于普洱茶和铁观音,以及黄山毛峰和西湖龙井等早已成熟的品牌,还存在较大不足。因此,必须认清普安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差距与不足制定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战略。1)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构建茶产业服务链,推动品牌快速成长;3)弘扬普安县独特的茶文化,持续深化普安县茶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4)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优化生产和加工方式,引进先进的制茶工艺和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和附加值;5)深入开发互联网营销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农业”的基础上,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普安县茶叶的知名度。

3.3 建立产业链优势,加快协调发展

普安县因茶而富、因茶而兴,计划在“十四五”末茶叶面积达到2.00万hm2,产量达1.9万t,综合产值达28亿元。为达到这一目标,目前普安县将“一园两区三带”确立为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同步发展茶产业服务业和茶文化创意产业等来丰富普安县茶产业形式,从而利用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并逐步升级。发挥特色的秀美田园风光、深厚的农耕文化,循序渐进推动开发和延伸农业的功能,推进“茶源普安”品牌建设、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形成集环保加文化推广,以及农耕体验加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旅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普安县以独特的气候优势、茶马古道、少数民族茶文化、“黔茶第一春”及江西坡镇万亩生态茶园为基础,深层次开发普安县茶文化资源,通过发展休闲养生、健康管理、娱乐等产业,实现茶+养生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5]。

3.4 提升产品附加值,坚持绿色发展

茶叶除了有饮用价值外,还有很多衍生产品值得研究开发。茶叶中的茶单宁、茶多酚、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成分对皮肤的洗护养护有很好的效果,这些成分在日化洗护品和护肤品开发中具有极高的价值。此外,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茶多酚中的一些特有元素,如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由血管内壁脂肪沉积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的动脉粥样化,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具有重要的药用开发价值。因此,要强化茶叶的精深加工,开发茶叶衍生产品。

同时,要发扬传承布依文化及福娘茶文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包装设计理念与当地布依族民族特色相结合,展示当地布依族民族特色,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

4 结语

茶产业因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和经济价值优势,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普安县特色茶产业的打造,对促进我国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地区可以整合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升级、品牌建设及区域合作等方式,促进特色产业增效发展,从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普安县人民政府.普安县招商引资奖励方法(试行)[EB/OL].(2015-03-18)[2023-12-10].https://www.puan.gov.cn/zjpa/jjfz/201610/t20161027_64689759.html.

[2] 普安县人民政府.普安县茶产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EB/OL].(2019-06-20)[2023-12-10].https://www.

puan.gov.cn/zwgk/zcwj_5772657/zfwj_5772658/

201912/t20191205_64684581.html.

[3] 普安县人民政府.普安县招商引资扶持及奖励政策[EB/OL].(2018-04-24)[2023-12-10].http://iic21.com/iic-zxbtz/index.php?m=Home&c=Articles&a=showart&artid=179051&ac1=2&ac2=14.

[4] 罗雯,陈艳艳,尹世华,等.贵州普安四球茶(Camellia tetracocca Zhang)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2,44(1):74-85.

[5] 郭真向,王林玉.茶产业助推富民奔小康的践行样本和重要启示:以普安县为例[C]//2021黔西南党校论坛论文集(四).2021:4.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4-01-13

作者简介:邹念(1999—),在读碩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E-mail:280227806@qq.com。

猜你喜欢
茶产业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浅析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战略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