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优质土鸡疾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4-05-13 14:29石大祝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综合防治疾病

摘 要 优质土鸡是广西一种重要的家禽资源,在养殖过程中其常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给土鸡养殖户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为了提高养殖户对优质土鸡易患疾病的认知,从而降低养殖风险,简单分析了疾病对优质土鸡养殖的影响,指出了优质土鸡疾病的发生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选取养殖场地、严格控制鸡种引进、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加强鸡舍卫生管理、强化预防接种疫苗和及时诊断正确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优质土鸡;疾病;发生特点;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R363.21;S858.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38

土鸡即我国的本土家禽,是指家养驯化而成,从未与任何国外鸡种杂交和优化配种,长期以自然觅食或结合粗饲喂养而成,具有较强的野外觅食和生存能力的国内地方鸡种[1]。就广西而言,优质土鸡主要有信都三黄鸡、岑溪古典鸡、凌云乌鸡、灵山香鸡、东兰乌鸡、龙胜凤鸡、七百弄鸡、凉亭鸡及霞烟鸡等品种[2]。与工厂化养殖的家禽相比,土鸡通常可以自由活动、吃天然食物,因此其肉质更加鲜美,营养价值也更高,在市场上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推崇。

广西拥有非常多的优质土鸡种源,土鸡养殖业发展势头较好,养殖户数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一些适宜土鸡养殖的地区,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等,林下土鸡养殖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然而,由于广西土鸡通常是家庭散养的,且采用的是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土鸡长期牧于野外,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为确保土鸡健康生长,加强土鸡疾病综合防治不容忽视。土鸡疾病的综合防治是指采取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从营养、饲料、环境、免疫、生物安全等多个方面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治疗土鸡的疾病,从而保障土鸡的健康和

生产效益。

1 疾病对优质土鸡养殖的影响

1.1 降低土鸡生产性能

疾病会导致优质土鸡的生长速度减慢、体质量减轻、肉质下降等,从而影响其生产性能。例如,禽流感病毒感染会导致鸡群食欲不振、体质量下降、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土鸡的生长和发育。此外,一些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球虫病等也会导致土鸡的营养吸收不良,进而影响其生产性能。

1.2 增加土鸡养殖成本

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会增加土鸡养殖成本。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养殖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卫生管理、采取消毒防疫等措施。而且,一旦疾病暴发,需要消耗大量的药品、设备、劳动力等资源。这些都会增加土鸡养殖的成本,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1.3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疾病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为疾病会导致土鸡体内产生有害物质或细菌,从而影响鸡肉的品质和安全性。例如,禽流感病毒感染会导致鸡肉中存在病毒残留,如果不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处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一些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球虫病等也会导致鸡肉中存在寄生虫卵或幼虫,同样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养殖户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这些物质可能会有残留,影响土鸡类食品安全,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 發生特点

2.1 疾病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优质土鸡疾病的发生往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优质土鸡在生长过程中会面临多种病原体的侵袭,这些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它们可以单独或联合感染。广西优质土鸡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等。这些疾病往往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遗传因素等。此外,一些疾病具有多病原性和多宿主性的特点,即同一疾病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也可以在多种宿主之间传播,给疾病的正确诊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2 疾病耐药菌株显著增加

在优质土鸡养殖过程中,随着土鸡养殖密度不断增加,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也日益普遍。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一些病原体产生了耐药性。这些耐药菌株不仅对原本有效的药物产生了抵抗力,还可能对其他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优质土鸡疾病耐药菌株的种类越来越多,给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3 新发传染病的风险大增

随着养殖环境的改变和病原体的变异,土鸡养殖中新发传染病的风险大大增加。这些新发传染病往往传播速度快、危害大,如近年来出现的禽流感、新城疫等传染病对土鸡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些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且针对其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给优质土鸡养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4 寄生虫类疾病逐渐增多

在广西,优质土鸡通常为地面自然放养状态,其接触寄生虫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寄生虫类疾病也是当地土鸡养殖时常见的一类重要疾病,如球虫病、隐孢子虫病、组织滴虫病、棘口吸虫病、前殖吸虫病、戴文绦虫病、蛔虫病、异刺线虫病及毛细线虫病等。这些疾病的病原有原虫、蠕虫、节肢动物等,对土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都会产生不良影响[3]。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科学选取养殖场地

科学选取养殖场地是预防土鸡疾病的重要前提,具体要求包括以下4点。1)场地环境。广西养殖户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开阔、排水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场,避免土鸡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任何工业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影响。2)交通条件。养殖场地要远离交通要道,如高速公路、铁路等,以降低车辆和人员流动带来的病菌传播风险。3)通风条件。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减少病原体在鸡舍内的滋生和传播。选择通风良好的场地,有助于保持鸡舍内的空气清新,减少疾病的发生,但也要注意防止鸡舍中贼风和穿堂风对鸡群的危害。4)周围环境。养殖场地周围最好没有其他动物养殖场、屠宰场或野生动物栖息地,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3.2 严格控制鸡种引进

鸡种引进是指养殖户为了扩大养殖规模,从养殖场以外地方引进新的鸡种来进行繁殖、养殖。如果新引进的鸡种存在疾病问题,就有可能会对本场原有土鸡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引进鸡种时,必须严格把关,确保其健康状况符合标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严格引种。1)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鸡种。在引进鸡种时,要考虑当地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合在当地生存和繁殖的鸡种,以提高鸡种的适应性,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2)选择正规渠道引种。引进鸡种必须选择正规的渠道,如国家级种畜场、信誉良好的鸡种场或养殖场等,避免从疫区或质量无法保障的渠道引进鸡种。3)引种检疫。引进鸡种前,必须进行检疫。检疫应该由专业的兽医进行,对鸡种的身体状况、皮毛、粪便等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携带疾病的鸡种。4)运输管理。在鸡种运输过程中,要确保运输工具的清洁和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和病菌传播。5)隔离观察。引进鸡种在接受检疫后,应该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期间,要对鸡种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症状,防止疾病传播。

3.3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是优质土鸡疾病综合防治的关键环节之一。日常饲养管理包括饲养密度控制、饲料管理、饮水管理、运动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都与土鸡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1)饲养密度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空间,减少鸡只之间的相互压力和拥挤,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一般来说,土鸡的饲养密度应根据品种、年龄、体质量、季节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大型品种土鸡的饲养密度可以适当降低,而小型品种土鸡的饲养密度应适当提高。在育雏期,土鸡饲养密度应较高;在成长期,土鸡饲养密度应逐渐降低。体质量较大的土鸡需要较低的饲养密度,而体质量较小的土鸡则需要较高的饲养密度。在炎热的夏季,土鸡的饲养密度应适当降低,以避免过度拥挤和热应激;在寒冷的冬季,土鸡的饲养密度应适当提高,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条件。2)饲料管理。饲料是土鸡生长和生产的重要营养来源,因此做好饲料管理对预防和治疗土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①选择符合土鸡生长需求的优质饲料,包括全价饲料、预混料和添加剂等。同时,应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②根据土鸡的体质量、生长阶段、所处季节等因素合理控制饲料摄入量,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喂养。一般来说,成年土鸡每天的饲料摄入量应占体质量的1.5%~2.5%。此外,应提供多样化的饲料,包括谷物、豆类、蔬菜等,以满足土鸡的营养需求。3)饮水管理。充足清洁的饮用水对土鸡的健康至关重要。饮水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经常更换水源,避免水质污染。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要确保鸡只有充足的饮水量,以防止中暑和脱水现象的发生。4)运动管理。为了促进土鸡的生长,需要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和机会。定期让鸡只在室外活动,增强其肌肉力量,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有助于消耗能量,减少鸡只之间的争斗行为。

3.4 加强鸡舍卫生管理

鸡舍卫生状况不良是导致土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鸡舍卫生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土雞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鸡舍卫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1)鸡舍清洁。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洁,及时清除残留的饲料、粪便等废弃物,保持地面干燥、卫生。及时更换垫料,避免滋生细菌和寄生虫。2)鸡舍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卫生消毒,杀灭细菌和寄生虫,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无毒、无刺激性、低残留的消毒剂。例如,可用煤酚皂溶液(来苏儿),1%~2%溶液可用于消毒饲养人员的手及饲养器械,5%溶液用于消毒禽舍、场地等[4]。3)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流通,避免环境潮湿、闷热。通风时应注意避免强风和寒风直吹鸡只,以免引起感冒和其他疾病。4)灭鼠灭蝇。定期在养殖场地及周围进行灭鼠、灭蝇等消杀活动,防止鼠类、蚊蝇等传播疾病。5)建立卫生制度。建立严格的卫生制度,对进出鸡舍的人员和车辆等进行消毒,防止外部病菌传入鸡舍。

3.5 强化预防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以增强土鸡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1)选择合适的疫苗。根据土鸡的品种、年龄、生长阶段及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疫苗。广西常见土鸡免疫对象有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2)制订合理的接种计划。根据土鸡的生长发育和疾病流行情况制订合理的接种计划。一般来说,土鸡的接种应在1~3日龄、7~10日龄、14~16日龄和28~30日龄等关键时期进行。3)加强疫苗管理。疫苗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应注意疫苗的有效期和使用方法,避免过期或使用不当。4)正确接种。根据疫苗的种类和接种部位,采用正确的接种方法,如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等,确保接种剂量准确、接种效果良好。5)定期免疫检测。定期进行免疫检测,了解土鸡的免疫情况,及时发现免疫不足或免疫失败的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以禽流感为例,可在雏鸡7~14日龄、25~28日龄时用克隆30疫苗滴鼻点眼,同时按每500只鸡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万单位混合使用,免疫效果更佳[5]。

3.6 及时诊断正确用药

当发现土鸡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和传播,减少损失。1)观察鸡群状况。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养殖户要密切观察鸡只的生长情况、食欲、排泄物等,及时发现异常症状。2)临床检查。对出现异常的鸡只进行临床检查,观察其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检查其口腔、羽毛、翅膀等部位是否有异常表现,初步判断出疾病的类型。3)实验室检测。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委托兽医师采集病鸡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性质,准确判断出疾病的具体类型。4)正确用药。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在用药时,需要遵循兽医师的建议,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和时间,避免滥用药物。5)定期轮换药物。为了避免耐药性的产生,需要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6)观察疗效。在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鸡只的治疗效果和反应。如果发现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止使用有问题的药物,并咨询兽医师的意见。同样以禽流感为例,病鸡可使用奥司他韦治疗该病,用法为口服,每只鸡每天5 mg,连续使用5 d;或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用法为口服,每只病鸡按每千克体质量每天灌服1~2 mg,连续使用5 d。

4 结语

疾病的发生对土鸡养殖业产生严重的影响,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生产压力。笔者认为,在土鸡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该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在鸡场选址、引进鸡种、饲养管理、卫生管理、疫苗接种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土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为市场提供更健康、更优质的土鸡产品。相信未来通过对优质土鸡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定能提高针对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为优质土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朱正发.发展农村土鸡生态散养另辟蹊径[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9,40(8):3-6.

[2] 曾令湖,邓继贤,杨祝良,等.广西地方鸡种鱼腥味敏感基因的检测[J].中国家禽,2019(18):53-55.

[3] 王晓莹.家禽寄生虫的防控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11):146.

[4] 张林广.养殖肉鸡的消毒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2016,12(6):132-132.

[5] 李金永,张海美,刘玉民.农村散养山鸡的综合配套饲养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1):84-86.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4-01-04

作者简介:石大祝(1971—),大专,兽医师,从事畜禽养殖技术推广与动物疾病诊治。E-mail:12367812209@126.com。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综合防治疾病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