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佛手瓜栽培技术

2024-05-13 08:04谢金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佛手瓜栽培技术特征

摘 要 佛手瓜营养丰富,且在经济、生态、饮食文化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益,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为了提高佛手瓜种植产量和品质,为佛手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对云南省建水县佛手瓜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包括说明种植佛手瓜的必要性、佛手瓜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并阐述佛手瓜种植过程中的定植、搭棚整蔓、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套种等技术措施。

关键词 佛手瓜;特征;栽培技术;云南省建水县

中图分类号:S642.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19

佛手瓜(Sechium edule),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寿瓜等,是一种葫芦科佛手瓜属植物,因其形如两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因此多被称为佛手瓜、福寿瓜。佛手瓜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19世纪初由日本传入我国,首先在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地推广种植。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佛手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云南省建水县南庄镇余官冲村和李浩寨乡冷水沟村,自20世纪90年代种植佛手瓜,2个村目前共种植佛手瓜333.33 hm2,

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种植收益。然而,当地佛手瓜的种植管理一直比较粗放,瓜农一般栽培后等候雨水降临,随之生长而采收,在选择土壤田块、播种繁殖、搭棚、修剪、肥水管理等方面不规范、不科学,导致在栽培过程中,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受到影响。同时,对佛手瓜特性的认识不足是农业生产中出现产量、品质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

1 种植佛手瓜的必要性

1)营养丰富。佛手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清爽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2)种植效益高。佛手瓜种植周期短,产量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种植佛手瓜可以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发展。3)生态效益。佛手瓜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净化环境。此外,佛手瓜的藤蔓和叶片具有较好的遮阳效果,可用于绿化和遮阳栽培。4)药用价值。中医认为,佛手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咳化痰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疾病[1]。5)丰富饮食文化。佛手瓜烹饪方法多样,可以炒、炖、煮、蒸、凉拌等,能够满足人们的口味需求,丰富饮食文化。

综上所述,种植佛手瓜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还能带来生态、药用和饮食文化等方面的效益。因此,在我国推广佛手瓜种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佛手瓜的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佛手瓜果实呈椭圆形,表皮绿色带有浅绿色条纹,果实长10~20 cm、宽5~10 cm。佛手瓜的果肉呈白色,质地细腻,富含水分。果实成熟时,果肉呈透明状,口感清甜多汁。

2.2 生活习性

佛手瓜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为15~30 ℃,不耐高温和严寒,20~25 ℃时生长最佳,0 ℃时茎叶出现冻害,-5~-3 ℃时茎叶全部冻死,温度过高(30 ℃以上)或过低(15 ℃以下)都会影响其生长和开花授粉。佛手瓜属于短日照植物,在营养生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秋季每天需要6 h左右的日照条件即可开始生殖生长,光照时间太长不利于开花授粉。佛手瓜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土壤中[2]。

2.3 生长周期

佛手瓜从播种到果实成熟需要约120 d。作为葫芦科攀援植物,在全年温度在0~30 ℃的地方,佛手瓜种植一次可以实现多年生长;在冬季温度低于0 ℃的地方,佛手瓜会遭受冻害,难以越冬,因此只适合一年一种。佛手瓜的寿命并不算短,在种植条件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存活30年左右的时间,在实际生产中,栽培年限以3~4年为宜。

3 佛手瓜栽培技术

3.1 佛手瓜品种的选择

佛手瓜有白皮和绿皮2个品种,以建水县南庄镇余官冲村和李浩寨乡冷水沟村多年种植经验来看,绿皮佛手瓜生长势较强,蔓粗壮结瓜多,丰产并能产生块根,单瓜质量300~350 g,单株产瓜500~800个,每667 m2产量在5 000 kg以上,比白皮佛手瓜产量高,但质地比白色佛手瓜稍微逊色一些,是我国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种。白皮佛手瓜品种生长势较弱,蔓较细而短,分枝能力弱,结瓜少、产量低。其优势在于果实为淡白绿色、淡黄绿色、淡白色或奶油色,表皮具光泽,肉瘤少,果肉组织致密,品质较好。目前欧美市场消费的主要是白皮佛手瓜。

3.2 繁殖方法

佛手瓜成活率高的常用繁殖方法有果实繁殖和分枝繁殖。1)整瓜繁殖。繁殖种瓜需要选取个头大、无病害、品质优良的瓜,瓜龄要控制在25~30 d,避免佛手瓜过老或过嫩,影响发芽。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将种瓜包在塑料袋里,置于15~25 ℃的场所中催芽,当种瓜长出较多根系时,从塑料袋中取出,移栽在大花盆里育苗,中霜后露地定植,注意保温防霜,可搭塑料小拱棚,白天揭晚上盖,可适当提前定植期。2)分枝繁殖,在清明前后,将老株的兜头部挖开1/2,露出块根,用刀切下质量在50 g左右并带2~3个芽的块根,栽于准备好的穴内,使芽露出土表1.5 cm左右即可。也可把整个老株挖出,按上述方法切块根繁殖。肥水条件好的,每667 m2栽植25株左右,栽植前要深挖大瓜塘,施足农家肥及适量磷、钾肥,并与土充分混合;若土壤干燥需要先浇水[3]。

3.3 定植

按60 m2的空间,在平地挖好深1 m的佛手瓜窝。于下层70 cm内,施入腐熟的人畜粪尿或商品有机肥40~50 kg,或复合肥1 kg与土壤搅拌沤制,让其充分再腐熟。上层30 cm覆盖园田素土或林中土,为定植瓜苗养好肥窝。

佛手瓜露地栽培选择在每年的4月中旬,温室大棚栽培可以在3月的上、中旬。瓜苗生长到20~30 cm的时候就能进行移栽定植,定植時把瓜苗带土坨栽入,土坨与地表面相平。定植前可先把瓜塘浇透水,浇水后2 d再进行移栽定植,较容易干旱的地块定植时即浇大水。

3.4 搭棚整蔓

佛手瓜的攀缘性极强,大田种植需要搭棚架,扶蔓上架,每株的棚架面积要求在20 m2左右,高2 m,架下可栽种耐阴蔬菜。棚架要牢固,以防大风吹倒或压倒,佛手瓜播种出苗生长到50 cm左右时,保留主蔓1~2个,对主蔓进行摘心,扶援上架。主蔓摘心的目的是促发子蔓,为后期结瓜打下基础。佛手瓜结瓜主要集中在子蔓和孙蔓上,主蔓摘心时要抹除发出的多余主蔓,只保留摘心的主蔓;摘心后观察子蔓生长情况,留2~3个长势旺盛的子蔓,子蔓生长到离地面1 m左右的时候,再对子蔓进行摘心,促进枝条分化出孙蔓,每条子蔓上留2~3个孙蔓,其余的萌芽全部打掉,让枝条上架后呈现放射状的分布,以便大面积吸收阳光,增加后期结果数量。待以上前期工作完成,瓜蔓上架后就可以停止打侧枝,但要及时调整茎蔓的生长方向,使瓜蔓分布均匀,如果发现下垂的枝蔓要及时引导上架,以便瓜蔓通风透光[4]。

3.5 浇水追肥

开花前佛手瓜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由于根系发达吸收水分能力比较强,如果天气不是特别干旱的情况下,只要雨水合适,基本就能满足水分要求。如果遇到炎热干旱的时间较长,有条件的情况下3~5 d可以人工浇水一次。入秋植株开花授粉后果实的生长速度开始加快,水分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应保持土壤湿润;但佛手瓜根系不耐水涝,因此注意不能大水漫灌,避免积水。佛手瓜一年内追肥3次,在6月上旬,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期的时候需要第1次追肥,以尿素为主,追肥方法为先在距瓜穴30 cm的位置开环状浅沟,肥料施入后,即以原土覆盖并浇水;7月上中旬是佛手瓜开花的旺季,这个时候需要喷洒一定量的磷钾叶面肥,并且施一些腐熟的人畜农家肥,以促花促果;8月中下旬是坐果成功之时,为促进佛手瓜的生长和成熟,应对其喷施适量的硼肥。

3.6 修剪

佛手瓜的剪枝一般在春季植株开始生长时进行。此时,植株的生长速度较快,剪枝有利于促进侧枝的生长和增加产量。佛手瓜的剪枝方法主要有短截和疏剪2种。1)短截。短截是将枝条的一部分剪掉,以促进侧芽的生长。在佛手瓜的剪枝过程中,一般将主蔓的顶端剪掉,留下2~3个侧芽,使植株形成更多的侧枝,增加产量。2)疏剪。疏剪是将过密的枝条剪掉,以改善植株内部的通风和透光条件。當佛手瓜的藤蔓枝条过密,导致通风透光不够好的时候,要对架子上过密的交叉枝、重叠枝、病弱枝、枯死枝进行修剪,提高通风透光率。剪枝后,应及时施肥浇水,为植株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3.7 病虫害防治

佛手瓜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但容易感染灰霉病,该病易在高湿度、高温和密集栽培条件下发生,具有很强的侵染力,可以感染植株的各部位,包括叶片、茎部和果实。灰霉病的症状最初在植株的嫩叶和嫩枝上出现,初为水渍状并迅速扩展为棕色或灰色霉斑。随着病情的恶化,感染部位变得软烂,表面布满细小黑点,这些黑点是病菌孢子的聚集。当环境湿度较高时,这些孢子会散布到周围的健康组织中,引起新的感染。如果果实被感染,其外观会变为褐色或灰色,表面有细长的菌丝和孢子。一旦出现灰霉病,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伤害佛手瓜植株,减少感染入口,并定期修剪和移除受感染的部位,避免病情蔓延。枯萎病和根腐病也是佛手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要对其进行预防,需要注意适度密植,在栽培过程中确保良好的通风和光照,减少湿度积聚和增加叶片的干燥时间。

虫害方面,要注意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可以适量喷洒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甲酸盐、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进行防治。一般这些农药每7~10 d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 d停止使用。在适宜的条件下,佛手瓜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如无明显的病虫害发生,一般不进行农药防治。

3.8 佛手瓜采收留种

佛手瓜授粉后发育很快,15~20 d即可采食,一般在瓜果质量在250 g左右早采、勤采,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和全株产量。采收时不要弄伤果皮,以免影响果实贮藏和美观。不论是商品瓜还是种瓜,都必须在重霜来临前采收完毕。佛手瓜可以在收获季节出售,也可以放入用塑料薄膜衬里的纸箱和果篮中,在保持室温在10~25 ℃、具有适当的湿度和通风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贮藏4~6个月。留种瓜应选择架下离地1.5 cm左右的主蔓结的长形瓜,当其果皮呈现黄色、表面光滑时即可采收,种瓜应在干燥处存放。

4 老株处理

瓜期结束,在全年温度为0~30 ℃的地区,下霜后需要把架上蔓枝全部摘出,植株在离地表10 cm左右割去地上部分,用塑料薄膜或麦草覆盖,然后盖上一层火烧土,地下部分即可安全越冬,待来年春季又可发育新枝。冬季温度在0 ℃以下的地区,则要完全清理藤蔓、残枝,来年另行种植[5]。

5 佛手瓜与其他作物套种

佛手瓜架下套种,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作物,注意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适宜在佛手瓜架下套种的作物。

1)蔬菜类。在佛手瓜架下可以套种一些生长周期较短、适应性强的蔬菜,如生菜、菠菜、小白菜、空心菜等。这些蔬菜可以在佛手瓜生长初期或中期种植,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资源。

2)草本植物。如金银花、苜蓿等,它们生长迅速,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强,可以在佛手瓜架下种植。金银花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3)花卉类。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如菊花、百日草、波斯菊等,可以在佛手瓜架下套种。这些花卉可以美化环境,提高佛手瓜园的观赏价值。

4)草药类。一些草药植物如丹参、黄芩、当归等,生长周期较短,对光照要求较低,可以考虑在佛手瓜架下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5)套种绿肥。在佛手瓜生长初期,可以套种一些绿肥植物,如豆类、苜蓿等。绿肥植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佛手瓜生长提供养分。

参考文献:

[1] 杨耀华.淮南地区佛手瓜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32-133.

[2] 林淑红.佛手瓜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08(2):40-41.

[3] 张凤泉.佛手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7(9):12.

[4] 蔡克华.再谈佛手瓜的繁殖与栽培[J].长江蔬菜,1991(1):10-11.

[5] 刘发明,佛手瓜及其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1997(2):26-27.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4-01-13

作者简介:谢金(1974—),本科,副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及防治,种植业生产规划、生产措施制定。E-mail:402869401@qq.com。

猜你喜欢
佛手瓜栽培技术特征
那年夏天的佛手瓜
那年夏天的佛手瓜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佛手瓜的营养成分及开发利用
黄岩富山佛手瓜及其栽培技术
抓住特征巧观察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