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体验式主题活动“小保安的体验日”实践探索

2024-05-10 02:21陈晗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幼儿教育

陈晗

摘  要:“体验”即通过引导幼儿体验真实的生活情境,支持幼儿获得直接经验,进而获得可持续的螺旋上升式发展。文章以小班“小保安的体验日”为例,阐述具体体验式课程的开展,关注幼儿的思维方式、活动方式,从其学习特点出发选择内容,支持他们外在过程和内在过程的统一,让体验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班幼儿;体验式主题活动;幼儿教育

3~6岁的儿童有着特殊的年龄特点,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年龄越小,自我中心越突显,主动提出问题一起讨论的现象也较少,且低幼儿童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尽管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但常因不善表达或性格内向等原因,让主题活动中有价值的生动火花熄灭。教师可以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通过设计系列活动,选择“体验式”的学习寻求突破,让生活化课程从生发到生长。

3~6岁幼儿生活经历简单,对合作等由共同目的驱动的社会交往、生活情境体验不足,需要幼儿园创造条件让幼儿亲身经历,充分体验,才能促进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系列两难的问题呢?文章现以小班主题活动“小保安的体验日”为例,阐述具体体验式课程的开展流程和效果。

一、观察积累经验,生成“保安体验日”主题

(一)活动前期准备

幼儿通过探访收集到保安工作的许多信息,提出了许多想法——跟保安叔叔学本领、和保安叔叔工作、用一用工具、穿一穿保安服装等。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记录后用投票的方式选择最先做的项目。记录表张贴于教室黑板的一角,幼儿在活动的间隙自主投票,历时一周,他们商量着,思考着,投出宝贵一票。最终大多数的幼儿更愿意“和保安叔叔一起工作”。

(二)幼儿的素养发展分析

1. 共同的体验经验催生相同的话题。“小保安体验日”已成为幼儿的共同经验,并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的保安存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前期交流时,他们经验相对丰富,并广泛参与,对活动抱有热情。

2. 动态体验满足个性化探索需求。动态的体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且有趣,幼儿可以根据兴趣,选择重点观察的对象,从更适合自己的角度收集信息,并且方式多样,记、画、说等,在情境体验中灵活地不断更新重构知识体系,因此他们能关注到保安的工作、用具、外貌等多项内容,并发现细节现象,萌发个性化的想法。后期的投票,幼儿能饶有兴趣正是源于体验活动积累的经验丰富,交流、投票的过程也是信息互补的过程。

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对保安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下几个问题为他们较为感兴趣的话题(见表1)。

(三)教师的活动支持

1. 迅速捕捉兴趣点。在小班幼儿兴趣再次转变前,了解他们“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进而不断搭建支架,帮助其在活动中扩展经验,提升能力。

2. 关注个性化需求。在幼儿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做到心中有预设,但不以此为框,允许幼儿个性化的体验,关注他们的收获和关注点,不断地调整预设的网式提纲,力求让幼儿在充裕的时间、空间中仔细思考,在生活化的课程体验中深度尝试探究。

二、追随幼儿兴趣,架构“保安体验日”脉络

(一)幼儿初体验活动的介绍

在保安的允许下,幼儿拿着相机跟拍。有的幼儿拍下保安在门口叫大家排队的照片时,发现其实他还做了许多其他的事情,尽管大汗淋漓,但他却一直笑着工作。幼儿的相机镜头屡屡被来往的人遮挡,在几次调整位置后,他们将相机靠在刷卡机柱上才成功拍摄到需要的画面。有的幼儿拍下了保安顶着大太阳认真修帐篷的照片,当发现保安爬上爬下需要工具时,马上自告奋勇来帮助。

接连几天,幼儿只要发现保安在工作,都会拿起相机跟拍,即使是拍过的工作,有的幼儿还是愿意再加入跟拍的队伍,教师根据场地及保安的工作,适时调整人数,在保证按照幼儿意愿与不打扰跟拍保安工作的前提下,注重梳理分享跟拍积累的经验。跟拍后,幼儿发现保安的工作有很多,而且不是所有工作幼儿都能做。

(二)幼儿的素养发展分析

1. 体验中提高了学习品质。围绕“保安工作”,幼儿有了更细致的思考且切入点不同。在跟拍体验的过程中,幼儿能不受干扰,聚焦保安的工作,仔细观察并分享经验。动态跟拍中遇到许多的困难,但幼儿能想办法克服并坚持,一次次失败后进行自我调节,当成功时,他们完成了对保安工作的初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保安工作的辛苦,会自发地帮助,提升了个人的品质。

2. 在体验中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在跟拍的体验中,幼儿除了预设想了解的工作,也不断生发出新的问题,置身真实情境中,他们能立即行动寻找答案。在交流时,幼儿的分享丰富精彩,皆源于实地探访,虽然这些信息零散,却是他们需要的。幼儿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向主动的探索者,他们提出的问题和想法更发散,为课程更好地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的活动支持

1. 架构网络图厘清思路。当由幼儿的共同经验确定“小保安的体验日”主题之后,教师开始尝试与幼儿进行团体的交流活动,并根据记录整理、分析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尝试细化架构“小保安的体验日”课程网络图。为了更聚焦保安的工作,教师组织幼儿以“跟拍”的形式开展相关课程体验活动。本次体验活动结合“保安叔叔要做什么”为体验线索展开活动。旨在通过体验生活,支持幼儿进一步了解保安的工作。

2. 以儿童为本调整课程。教师引导幼儿及时分享体验,并梳理其在体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其興趣的探索点,结合纲领性文件,思考后续课程可能发展的方向,重新架构“体验日”这一子项目的网络图。主题网络紧扣“工作体验”,辐射出相关的、多元的子主题,以提升活动的有效性,更贴合幼儿的发展实际。

三、双向互动亲历,发展“保安体验日”课程

幼儿越是能有更多不同的亲身体验,就越能接触到历史保存的经验,就越能更多地体味到生活的意义。幼儿教育不仅关心幼儿获得的知识,还要关心他们的体验及体验到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体验,体验后的感觉。依托于“小保安的体验日”主题网络图,幼儿再次以与保安互动的方式展开了一段体验活动之旅。

(一)体验日之小保安预约卡概述

1. 活动过程介绍。体验活动又将开启,首先要确定哪位保安同意幼儿加入工作体验,当第一次询问却被拒绝时,幼儿很失落。幼儿经过商量决定去问园长。园长告诉幼儿还有其他保安可以再去试一试。幼儿带着担心和期待逐个询问,终于得到了同意。

基于此,小保安的体验日活动启动,有的幼儿很感兴趣,有的则犹豫不决。活动率先由几个热衷于体验的幼儿开始,他们看见保安在工作,就询问是否能帮忙,得到同意后,便跟着保安搬灭火器、推车等。回班后,幼儿和教师交流了今天的临时体验,兴奋之余,之前没兴趣的幼儿也被点燃了激情。但也发现有许多事情他们做不了,也会影响保安的工作,于是幼儿决定设计体验预约卡。

幼儿请来保安察看自己的体验卡。保安和幼儿一起选出了几个项目,制成表格贴在小黑板上,幼儿可以自己报名。

2. 幼儿的素养发展分析

(1)体验活动提升了解决问题能力。保安体验活动一开始困难重重,但缘于兴趣,幼儿没有放弃。他们观察生活,在引导下引进多方资源寻求突破,果然发现更多可以互动的对象。因客观因素使问题还是回到原点,但幼儿依旧没有放弃,这是问题也是在体验生活。他们迁移经验想办法。经过共同的努力,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自信心得到提升,生活经验也得到丰富。

(2)体验活动促进了社会交往。幼儿利用日常活动时间制作预约体验卡贴在黑板上,不断增加的体驗卡体现了同伴间的互相学习,同时幼儿自主规划的能力萌芽,在借鉴经验下尝试规划体验项目。幼儿请来了保安,结合体验卡协商体验日的活动。虽然幼儿的部分想法被删除,但双方都很开心。幼儿社会性在提升,他们愿意与人交往并尊重他人的合理建议,且愿意适当调整自己的计划。

3. 教师的活动支持。教师在评估了活动的可行性后,鼓励幼儿从预约对象开始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幼儿在处理交往的问题上经验不足,因此在活动前,教师用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隐性地支持幼儿有备而去。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关注解决问题的渠道可以多样化,当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时,可以寻求帮助。

(二)体验日之保安小分队

1. 活动过程介绍。保安体验日活动开始后,每天都有不同小组的幼儿迫不及待地找到保安,在不影响他工作的前提下一起工作。

幼儿向保安了解了巡逻路线后,走遍了幼儿园,发现了保安工作的辛苦。保安要铺草皮,幼儿围在一旁仔细观察要怎么做,当保安穿好洞后,有的幼儿穿绳,有的幼儿帮忙拉绳,还有的在一旁收拾多余的草皮;在一些活动结束后,幼儿跟着保安收拾椅子;有的幼儿在巡逻时捡到铁把手,在询问后知道这是斜坡栏杆坏了,在修理的过程中,虽然烈日高照,但幼儿依旧坚持帮助保安扶着长条栏杆方便他的工作;幼儿还跟着保安来到教师办公室处理电跳闸的问题,他们在了解了控电箱的同时,也发现保安不仅认真负责,而且责任重大。

2. 幼儿的素养发展分析

(1)体验中对劳动者萌生敬意。幼儿不断地重复“保安叔叔太辛苦了”“保安叔叔很厉害”“谢谢保安叔叔”……从这些童言稚语中能看到他们开始关心并更尊重身边付出劳动的长辈。只有体验才知道更能知道辛苦,这样的体验教育,比坐在教室里听教师不断重复的教导更有说服力。

(2)体验中提升了沟通和实操的能力。幼儿能想办法协调组合人员共同完成铺草坪、修栏杆等任务,在活动中根据工作内容选择完成的程度等,这些都是体验经验的迁移,同时也再次说明体验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他们在活动中也提升了相关能力。

3. 教师的活动支持。教师关注着幼儿的活动情况,综合观察多方面的条件并做出预评估。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当体能、活动安全等因素需要调整时,及时介入,与幼儿协商,共同调整,以确保活动适宜开展。

在此次体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是学习主体,他们从关注保安开始,不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迫切地去了解身边各类人的工作。教师的观察和支持对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尤为重要,跟随幼儿的问题,不断地给予支持、提供条件,使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幼儿的世界,才能正确地回应他们。同时也要抓牢身边资源,盘活价值资源,支持幼儿开展沉浸式体验生活。

幼儿在体验式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发展远超教师的预设。这样的活动和平时的上课大不相同,更能让教师理解、亲近幼儿,跟随幼儿的脚步不断调整引导方法,使师幼相处,处于更舒服的状态。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要具有过程意识,关注幼儿的思维方式、活动方式,从其学习特点出发选择内容,支持他们外在过程和内在过程的统一,让体验活动推动生活化课程从生发到茁壮生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 (2012-10-09)[2024-01-2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

[2]王翠萍.体验范畴下幼儿园项目课程的实践探究:以中班项目课程“疫情来了”为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0(03):18-21.

[3]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杨雨.幼儿园项目课程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07):84-88.

[5]何紫霞.幼儿园体验式角色游戏的实施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27):103-104.

[6]陈婷婷.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教育,2021(25):33-34.

(责任编辑:孙晓林)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幼儿教育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分析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