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幼儿园有效落实幼小衔接的策略探讨

2024-05-10 02:21闫会琴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双减

闫会琴

摘  要: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学习成长的关键性阶段,是幼儿离开幼儿园逐渐步入小学的关键时期。推进幼小衔接,让大班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园大班教师的工作重点。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幼儿园大班教学任务也要积极迎合国家目标,教师应该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让幼儿更好地接受小学的学习生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渐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增强师生互动,培养幼儿课堂学习习惯,依照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等方式,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课程监测与评价,优化幼小衔接课程的设置,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幼小衔接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幼儿园教育;幼小衔接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不同,幼儿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使得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幼儿的兴趣培养,经常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到了小学,随着幼儿的学习任务变多,学习内容也逐渐丰富,幼儿要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教师讲课,不能自由散漫,随心所欲。

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完成角色的转换,更好地适应这一过渡期,积极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成了幼儿园大班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双减”背景下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培养学生兴趣,培养综合型人才。幼儿园大班教师可以从“双减”背景入手,以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幼儿养成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以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

一、幼小衔接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的学习需求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学习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在幼小衔接阶段,为了进一步满足小学教学的需求,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幼儿的学习时间。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自由,随意性较强,学习时间比较短。而进入一年级以后,学生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接受固定班级、固定课程的学习形式。其次,在幼儿园阶段,教学都是基于幼儿的兴趣为主,游戏感较强,娱乐感较强。而一年级以后,教师则是以基础课程为主,对学生进行分学科、分类型的教学,让学生逐步学会消化和适应。最后,学习方法不同,小学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课堂基本教学以外,教师还会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对刚进入小学的幼儿而言,学习难度较大,自主性、独立性要求较高。

(二)家长育儿需求

幼小衔接课程不仅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也满足了家长的育儿需求。进一步加强对幼小衔接课程的监测,提高幼小衔接课程质量,解决幼儿步入小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可以减轻家长的焦虑心情。根据调查显示,当幼儿步入小学时,家长普遍存在着焦虑的心情,主要焦虑的原因如下:

第一是担心幼儿是否能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环境。第二是担心幼儿是否能够团结同学,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第三是幼儿是否能够跟得上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进度。针对家长的这些焦虑问题,教師要进一步优化幼小衔接的课程,让幼儿更好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以饱满的自信和热情迎接小学的生活,积极地融入小学的生活中,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幼小衔接面临的问题

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发展仍不完善。在此教育阶段并没有科学的、理论的、系统的教育方案,部分幼儿园模糊了幼小衔接的概念,将其理解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就采取小学的教学模式,幼儿的年纪还小,理解能力差,知识承载能力差,不能完全接受小学教育知识。幼儿园进行超前学习、超前教育,并不能让幼儿养成小学的学习习惯。让幼儿接受小学的教学任务,这不是科学的幼小衔接模式,这种教育方案不但没有办法达到幼小衔接的目的,还会导致幼儿压力倍增,学习疲倦,学习效率降低,对学习失去热情。

三、“双减”背景下有效落实幼小衔接的策略

(一)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幼儿的学习情况有巨大影响。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幼儿园在课程设计方面降低了汉字、拼音、数学、英语与小学类似教学内容的比例,将教学任务的重点放在充分发挥幼儿特长,为幼儿减轻课业负担,发挥幼儿学习热情等方面。部分幼儿家长坚持让幼儿提前学习、超额学习,不认同幼儿园的教学方式,还为幼儿在课外报各种补习班,担心幼儿跟不上小学学习进度。家长的种种措施为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不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容易让幼儿产生厌恶学习的心理,不利于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展开。

幼儿园教师应该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地做好家长沟通工作,让家长明白在幼小衔接阶段,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入小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幼儿获得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让幼儿对学习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自觉主动地参与小学学习生活,让“双减”政策在幼小衔接落地生根,发挥“双减”政策的科学性。

(二)拉长幼小衔接战线

幼小衔接是整个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有些幼儿教育从业工作者认为幼小衔接只是幼儿园大班该思考的问题,但从科学的角度上来看,幼小衔接能够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始终。幼儿教育从业工作者应该摒弃幼儿升到大班之后再进行幼小衔接的错误观念,而是从幼儿刚入园开始就注重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幼儿进入园内开始学习,就注重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接下来的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1. 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在幼儿学习生涯中起着重要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幼儿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幼小衔接阶段,使幼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步入小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握笔姿势,这样能够让幼儿写出更加干净得体的字,让幼儿卷面更加整洁干净。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幼儿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幼儿积极地进行课后复习,能够及时地巩固课堂学习知识,深入学习课堂内容,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学习深度与广度,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推荐幼儿进行课前预习,可以通过观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音乐等内容,提前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让幼儿在课堂中更容易领会教师所教导的课堂内容,这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真正做到自主投入、快乐投入,自觉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小衔接阶段应该重视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减轻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负担,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

2. 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在幼儿教育阶段,园内教育气氛偏开放活跃,但是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课堂所要接收的学习知识也随之增加,为了保证课堂的听课效率,幼儿需要有足够的规则意识,规范课堂纪律,才能保证听课效率。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幼儿大班阶段,逐渐对幼儿的课堂行为进行约束,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汉字教学时,应该规范幼儿的听课行为,让幼儿将双手背到身后,目光直视教师,不允许幼儿有与同学说闲话、打打闹闹、左顾右盼等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幼儿感受到规则的存在,规范幼儿在离开学校或者吃饭时要站成一列纵队,排好队伍,在走廊内不要喧哗打闹,见到教师和长辈要主动问好,积极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微小的地方逐步养成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能够井然有序地进入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提高小学课堂的听课效率。

3.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阶段,由于学习的知识变得复杂,学习的内容增加,学习的难度上升等因素,幼儿的自信心可能会受到打击。幼儿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自己是否擅长学习,是否能够真正学会课堂知识?这些都是源于幼儿自信心的匱乏,幼儿对自己的不自信持续发展,将会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幼儿进入小学进行学习。

另外,幼儿自信心的匮乏还会导致幼儿不愿意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让幼儿产生自闭心理,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小衔接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鼓励幼儿,引导幼儿变得更加自信,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学会知识。让幼儿勇敢地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在沟通交流对话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信心,提升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体验成为“小教师”。幼儿选择与课堂内容相符合的故事,并在讲解的过程中积极和教师以及其他幼儿进行互动,幼儿在讲解完故事之后,还要对故事内容阐述自己的理解。教师在幼儿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要认真夸奖幼儿讲课流畅,表达清晰,语言优美等特点,让幼儿在教师的点评中,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幼儿在成为“小教师”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这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了基础。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完善教学设计,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满足幼儿成长阶段的需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4.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往往是幼儿参与学习的主要原因,如果幼儿对某项学科感兴趣,就会以充分饱满的热情去主动进行学科学习。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象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乐趣,深度学习,让学习成为幼儿的兴趣。

让幼儿主动进行学习,是幼小衔接阶段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用视觉和听觉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幼儿深度融入学习生活中,幼儿在动手实践中,会产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探求欲,进而逐渐养成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视频动画,让幼儿看到有趣的画面,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领会课堂内容,使幼儿更容易理解课堂知识,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让幼儿喜欢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比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包粽子活动,并为幼儿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为幼儿介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让幼儿了解到原来包粽子是为了把粽子扔进河里,保护屈原先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教幼儿写毛笔字,让幼儿领略传统中华文化的魅力,使幼儿在练习毛笔字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丰富课堂活动设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行,教师应该积极迎合国家发展需求,注重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提升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学习生活,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完成幼小衔接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完善课堂设计,丰富课堂活动形式等方式,能够逐步让幼儿行为规范化,学习效率化,使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管佳娣.“双减”政策下零和博弈:以幼儿园“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为例[J].亚太教育,2022(20):10-12.

[2]白玉.双向衔接,有效准备,快乐入学:“双减”背景下幼小教学如何进行衔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7):158-160.

[3]叶榕.“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的开展策略:以永修县涂埠幼儿园为例[J].教师博览,2022(21):73-74.

[4]常宏,李一凡,孙璐,等.“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学前教育,2022(09):4-7.

[5]段会冬,莫丽娟,王轶哲.“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安放家长的教育焦虑:基于幼小衔接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8(02):73-82.

(责任编辑:孙晓林)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教育券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