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的思考

2024-05-10 20:09王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

王露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如何从实际出发,提高和完善学生综合素养,是教师面对的教育难题。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依靠教材理论知识内容,但是当前教师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导致学生理解和实践机会十分匮乏。文章针对情境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方式是教育改革之后,小学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语言等多种手段,为实现教学目的,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的情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学生共情,推动学生心理和身体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小学教育水平,减少学生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负担。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情境教学的意义

小学道德教育十分重要,而课堂上教师单纯以讲道理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理解德育知识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所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减少其掌握德育知识内容的压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自信心。而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教师要将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有效渗透,便需认真研究相应的问题内容。

当前德育思想内容承担着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作用,其教学体系中包含着众多系统理论知识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积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方式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其快速地理清知识内容。教师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引导着学生通过事物现象了解事物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情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内容的理解力。

三、应用情境教学应注意避免的事项

(一)对新媒体技术过度依赖

随着社会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开始应用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从而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而且新技术的应用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直观,特别是情境教学方法中应用比较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度依赖媒体技术,导致教学内容不必要的增加,课件资源选择和教材缺乏紧密结合,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材脱节,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要求。

(二)形式化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结合课程要求,需专业教育观念。但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情境时,由于教师没有重视生活和情境之间的联系,情境教育设计和生活联系不大,导致学生在其中难以共情,学习效果降低,影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师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时,为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落实教学目的,要注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而其中明确教学目标十分重要且关键,许多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一些无关痛痒的环节,导致课堂实际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学生注意力降低。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情境教学的措施

(一)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情境教学

课堂导入环节落实情境教学措施非常重要,教师需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正题,激发学生自身的好奇心,以更好地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规则”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举例学生作為班级值日生的经历,因为是学生的亲身经历,他们比较有发言权,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经验,从而带出教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在班级给学生建立真实的生活情境,并将教材内容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能够明白规则制度建立的意义。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需要注意不要设计得过于复杂,以免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需注意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绘本或课外故事,完成启蒙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为了照顾学生的认知习惯,避免文字内容过多给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带来难度,配合了丰富的插图,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内容,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绘本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教材辅助材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绘本的形式和其中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使得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让学生养成独立习惯”的知识时,可以在课堂教材的讲解过程中,应用课外故事等其他教育资源,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内容,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比如,一个小朋友在家,将玩完的玩具随便丢到一边,看到了父亲失望的表情,最后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此类故事可以和学生自身情况联系起来,学生容易产生共情,从而意识到自己乱放东西是不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建立一个和生活密切联系的场景,从而可以触动学生不断反思并取得进步。

(三)利用活动情境,开展法治思考

学校和教师需积极分析和探究教学对策,关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情境教学的方式,保障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相应知识内容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教材内容时,组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中了解规则内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小学阶段,教师通过个性化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明白构建道德与法治社会的意义。

情境教学和生活化教学有着极强的重合性,许多实际生活的案例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开展,帮助学生增加对相应内容的认识。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解公共生活秩序内容过程中,其中涉及许多和治安管理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感悟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意义,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和总结规则的真正含义和意义。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会真正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给予深刻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才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再比如,涉及“节约用水的习惯养成”“环保意识培养”等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马路上帮助环卫工人进行垃圾分类,完成活动之后,让学生阐述自己对活动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实施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过程中,体验活动是学生获得社会发展,形成良好品质的前提,教师设计出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收获更多感悟。

(四)创设视听情境,发挥多媒体德育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资源,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图像、动画、音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象思维相对抽象思维而言,学生接受程度会更好,对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内容,教师可以以多媒体等方式展示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美好生活”的相关知识点时,给学生讲解教材内容,还需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相应内容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以形象化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更亲切地学习相应的知识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讲解,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体验性,通过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保障教学质量。

(五)在小组合作中引入情境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堂离不开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研究教学活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引导者,需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离不开小组合作和一些自主学习教学活动的开展。其实,教师给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内容,不如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分析。学生主动学习,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情境教学方法,以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和研究。

学习体验是情境教学导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和学生产生合作交流。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模仿,而且在别人面前表演欲望强烈,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实践交流,让其在情境中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实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给学生罗列出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不同传统节日的由来,从而系统地学习我国民俗文化,教师分析传统节日内容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话剧,或者其他表演形式来讨论学习成果,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情境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六)课堂中设计问题情境

教师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自己是教育主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小学阶段的认知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通过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认知,推动后续课堂教学内容稳定开展。

例如,教师可以课堂上提出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如针对安全知识内容,教师可以设问:“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哪些危险?如何正确规避?”这些问题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教材的了解程度,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强化了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

(七)深入教材内容,发挥教学价值

教学情境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情况,需要和教材内容妥善联系到一起,教材是教学载体,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在保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要让学生在反复理解和阅读中,增加自身对教材理论的认同感,教师要深入发掘道德与法治教学新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落实全新的教育理念,要使得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有效结合。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引入具备深厚道德元素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场景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渗透德育理念。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务实的精神,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后,勇敢地向教师提出问题,深化理解课文主题,从而完成智育和德育的目标。

(八)与生活元素有效结合

德育本身具有直观和抽象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丰富教材内容的同时,将道德教育抽象内容和生活化元素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从宏观和长期角度,让学生积累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解《良好的公共秩序》时,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公共秩序,以及规则和秩序都在哪些特定的场景中。教师启发学生从身边环境着手,比如常去的学校、图书馆等地方,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回顾自身生活经历,提高自身觉悟,进而约束自己。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成长息息相关,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体会知识内容,情境教学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应用广泛,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实践情境教学法,要根据教材内容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该教学法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邱莉渤.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的几点策略[J].读与写,2022(04):44-46.

[2]胡玉凤.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J].中小学班主任,2021(06):49-50.

[3]牟晓霞.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133-134.

[4]王鵬.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情境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2(28):18-19.

[5]李志春.浅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运用情境化教学[J].学周刊,2022(35):151-153.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