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建构

2024-05-10 20:09何龙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大单元教学小学科学

何龙

摘  要: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是新时代育人标准和育人要求的集中体现。新课标的颁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科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推进课程单元整体性设计,让学生在知识情境中发现问题,思维关联,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开展有效的思考,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小学科学跨学科大单元学习的推进,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完整认知,体现学生学习本位性,也能由课堂向校外、生活有效延伸,让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目标性、生活性與创新性。在跨学科理念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的建构,需要教师统筹引导,科学地确定探究主题,为学生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还有鼓励学生发散、创新、参与科学实践过程,真正实现“课堂+生活+成长”融合为一体。

关键词: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大单元教学

跨学科理念指的是在一个领域内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协作。这种理念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互补性,旨在解决复杂问题和挑战,提高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跨学科理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引领学生积极实践的重点学科。但当前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学习认知不完整,学习思维割裂,同样的情景,换了一个研究对象,学生就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分析依赖性非常强,自身不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意识,这些都使得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主题散乱,学习浅薄,既浪费了优质的课程资源,又会使学生形成科学学习碎片化的片面认知。所以小学科学要积极探索跨学科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打破学生对单一学科认知壁垒,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积极探究,学科关联,带动学生探究热情。

一、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建构优势

跨学科视域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并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将不同学科知识点整合,结合多学科的联系交叉点,设计教学活动,并通过实验、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体验知识应用,按照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主导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寻找答案。通过有效的评估反馈,帮助学生方法改进,最后再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探索过程,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而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可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探索问题解决的有效方式,这对科学育人及学生整体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完整认知

小学科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基于问题的有效解决,鼓励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趣味探索。教师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用语文的观点开展有效描述,用数学的思维进行逻辑和数据的运算,用艺术的审美进行结果的呈现。这种跨学科联动学习模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沉浸于主题情景,获得丰富的学习发现,也能引导学生用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情境中所获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完整认知,实现科学课程内容的融合性学习。

(二)有利于体现学生学习的本位性

小学科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工作的开展,主张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任务、单人任务、多人任务的有效配合,实现深度探究。在跨学科大单元教学中,学生既保持了思维的独立性,又与同学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竞争和对抗,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潜能开发。通过有效的任务链,促进学生高效达成学习目标,以个性化思维来呈现学习结果,这样更有助于体现学生的学习本位性,也能发挥学科融合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认知、思维、素养、价值观多个层面实现协同共进。

(三)有利于课堂向校外、生活延伸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推进小学科学跨学科大单元育人,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更好地享受学习过程,获得帮助,丰富学习发现。基于跨学科理念推进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既可以立足校内让学生积极学习,在课堂上应用提问法、情境教学法来有效学习知识,又可以将学生科学探索的过程适当延长,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认知,有效观察,着眼于真实的问题解决,让学生更好地连接科学课程与多门学科知识,提出一些新观点。结合宏观与微观的探索结果,这样能真正增强科学学习的趣味性,也能促进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向校外及生活恰当延伸,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建构原则

跨学科理念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工作实施中需要结合不同的跨学科探究主题,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以跨学科技能高效解决问题。所以,跨学科理念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还需秉持科学育人原则,体现科学探究本身的生活性与创新性,真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进来,推进大单元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目标性

小学阶段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还有一定的随意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目标,所以在跨学科主题学习及单元学习目标的制订中,教师要做好把关工作,对课程标准进行整体分析。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态度责任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并融合于合作沟通、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培养等多个环节,让学生积极实践,提高学生跨学科素养,完成综合性学习过程。这可以有效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引领学生对话合作,也能通过科学的目标引领,让学生有更强的进取热情。

(二)生活性

小学科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同时要向生活有效靠拢,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的自主思考来有效构建问题链,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素养提升。生活性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坚持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体验科技、创新探索的热情,真正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有效应用,推进科学育人有效普及。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微小事物积极观察,动手实践,积极开展创意小发明,展现新时期小学生的风采与活力。

(三)创新性

跨学科理念下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要体现创新性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引领学生创意实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开放学习,允许多种答案存在,坚持行动为主导,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整合,引领学生在审美、实践与科学探究中开展意义学习。坚持创新育人,让学生积累更多成功经验,以项目驱动学生思考讨论,既要保证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体现学科育人的深度融合,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带动,真正在知识整理、动手制作、独立思考、研讨设计、汇报总结中,让学生热爱科学,乐于参与,大胆创新。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肯定,将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创新思维全面兼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基于跨学科理念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施

跨学科理念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的建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深度融合,所以需要教师统筹引导,结合不同课程内容科学地确定探究主题,为学生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过程,积极发散创新,真正实现“课堂+生活+成长”融合为一体。

(一)立足课堂,优化目标引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是教学工作落实的主要阵地,课堂育人工作的推进,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接受知识,更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优化、目标引领,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掌握,习得实践方法,规范使用实验用具,推进与他人的有效合作,开展科学问题探究,发展辩证思维,将科学育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在一起,推动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以《蜗牛》为例,教师要让学生有效认识蜗牛,不能简单地从野外抓获一只蜗牛,更需要让学生认识蜗牛的外形,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观察蜗牛的运动,通过实验过程了解蜗牛的食物,同时还可以对蜗牛的听觉、蜗牛的嗅觉、蜗牛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蜗牛壳,进行多个角度的观察。让学生真正走近蜗牛,了解蜗牛,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饲养蜗牛,对蜗牛的繁殖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数据记录。教师放手给予学生乐动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表格统计多组蜗牛观察数据,用图片记录蜗牛的外形,用语言描述自己对蜗牛观察的结果,立足课堂优化目标引领,可以循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延伸生活,推进实践探索,实现全面育人

小学科学课程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目标指引外,还要延伸生活,鼓励学生在做一做、试一试、看一看、用一用中深度理解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推进大单元育人,引导学生尝试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设计环环相扣的任务链,让学生在多元探究中实现素养提升。

以《显微镜下的世界》为例,立足课堂让学生简单地使用显微镜,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充分释放,对科学知识的应用热情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体现全面育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生活实践。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讓学生认识酵母菌这样一种微生物。接着,可以让学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如用酵母菌来做馒头,用米曲酶制作酱油,用乳酸菌可以做酸奶。结合这一跨学科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馒头,在劳动中让学生理解酵母菌的发酵原理,掌握制作馒头的劳动技能,这可以引领学生更好地珍惜劳动成果,体会劳动创造快乐的实践过程。

基于制作馒头这样一项综合实践过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用显微镜来观察发酵前后酵母菌的变化,并鼓励学生合理地猜想,记录自己的探究结果,形成丰富有效的学习成果。

(三)关注成长,创新评价,实现过程化育人

跨学科理念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并非单纯通过一次课程让学生学习体验,也不能仅着眼于学生当前的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合作意识等各个方面。为了贯彻新课标理念,推进全面育人工作的开展,小学科学跨学科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实施,要创新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成长,实现有效的过程育人。教师可以通过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在科学探索中的每一次发现;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融合在一起,推进教学做合一育人;结合知识竞赛等过程,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热情,真正在实践中扩大学生科学认知的视野,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以《植物的一生》为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教材中了解植物的一生,更要亲自参与到种植区中,通过翻整土地,播种黄瓜、土豆、玉米等农作物,进行有效的实践观察。在跨学科实践中了解温度、阳光、播种深度、水分、空气等各项条件对种子萌芽的影响,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物的养护中,定期进行植物的松土、浇水、施肥、除草、修剪、捕虫等养护过程。通过对植物生长全过程的认真观察,让学生区分不同作物的外形,制作相应的说明手册,结合作物的细心养护,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此可以让学生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器官、授粉方式。在学生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他们开展有效的对话,也可以进行一些方法指导,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多彩,学会爱护植物。

总之,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具备跨学科融合育人意识,充分彰显小学科学课程特点,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索的有效方法。教师要让知识融合于生活,促使学生认识世界的奇妙,通过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工作的实施,完善学生学习体验,引领学生互动讨论,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脉络,突破学科壁垒,实现深度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重视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引导,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实现“课程+生活+成长”有机融合。通过一项又一项学习任务的突破,带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3(20):70-73.

[2]梁东红.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05):76-80.

[3]沈亚萍.小学科学学科核心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指向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2(32):41-45.

[4]刘蕊娇,钱郁.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研究[J].学园,2022,15(17):29-32.

[5]石俊仙.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下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1(30):89.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学大单元教学小学科学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浅议高校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意识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