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创意活动设计的思考

2024-05-10 15:57陈进美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陈进美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综合与实践版块的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进行了精准说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结合完成,并应该在小学阶段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在实施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先简要分析了小学综合与实践课实施的现状,再提出了一些综合实践创意活动设计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综合实践活动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

(一)学科本位偏离

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对“学科整合”的理解有偏颇,认为数学综合实践课,可以没有数学的学科性,还有些教师在教学综合实践的内容时照本宣科,重讲解、轻实践。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的设计中,教师认为烙饼的问题与现实生活存在差距,一般人家烙饼都很随意,不会那么精准地计算时间,太多考虑数学的生活性,而忽略了数学的学科本位——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也有的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体会优化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云里雾里。如四年级下册的“鸡兔同笼”知识点教学,更有教师认为谁会将鸡和兔关在一起,就算关在一起直接数数就可以,这样的课何来实践性,也有教师在讲解鸡兔同笼的时候,直接讲解列表法、假设法,有的教师甚至直接讲解列方程,让学生死记硬背。

无论是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忽视,还是照本宣科地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讲解,都是偏离数学学科本位的。就算不是综合实践课,数学课也不应该一讲到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始终是数学教学应该落实的目标。

(二)活动形式化

综合实践课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受到学生的青睐,但是在活动中,学生浅表性学习、浅层次参与活动的现象还比较多,在小组合作中,往往只有部分学生占主角,一部分学生看热闹。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的课程设计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具,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小组内意见不统一,分得五花八门,学具掉了一地。在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设计中,教师让学生来模拟报名参加跳绳和踢毽两项比赛,还刻意安排幾名学生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表面上看学生参与度很高,也很兴奋,实际上都是教师事先的安排。

(三)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在使用工具的安全性上过于担心,所以更多的准备活动都由教师做好,学生多数时间都是操作由教师制作好的现成学具,在活动程序上也是由教师设计得“天衣无缝”,学生的自主空间较小。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的设计上,教师对低年级的学生过分强调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让部分学生有想法也不敢说。三年级下册“制作活动日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内容是“用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制作一个日历”,在公开课上,教师事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好了精致的木块或者纸盒,连底座也准备好了,公开课过后,这些教师精心制作的学具显然是要带走的,学生没有参与学具的寻找、制作,也没有思考如何用好自己的学具,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走,这样的课堂留给学生的只有参与的余温,后续研究的激情几乎是没有的。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创意设计的策略

(一)实现学科整合,关注数学学科本位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首先是综合的。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良好的途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必拘泥于仅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还可以把学习研究的领域延伸到课堂外,调动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累积起来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北京五日游”这些内容的活动设计中,可以凝聚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科学教师,凝聚家庭和社区的力量来开展活动,但是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应关注数学的学科本位。例如“绿色出行”的活动目标应该定位在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着力点应放在应用代数和统计知识上。“北京五日游”的活动设计应将着力点放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旅游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找北京旅游地图,设计旅游方案等。

(二)强调亲身经历,重视实践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即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掷一掷”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学具——骰子,设计统计表,分组进行试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掷骰子的过程,并记录下实际情况,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小组汇报,教师汇总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有趣的平衡”都是适合学生实践操作的研究课题,教师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还要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学具准备得多样化,课堂上的操作才能精彩纷呈。

再如,在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中,例题1的内容是通过调查学生喜欢的颜色定做校服,例题2是通过投票选出参加故事比赛的人选,教师在设计此类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不一定要按照例题来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班级最近开展的一些活动,例如体育比赛的项目设置、喜欢的课外书、想要去哪儿春游等话题进行统计。教材的例题给教师一个明显的提示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在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公作用,体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三)尊重学生主体,注重课堂开放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是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所以活动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活动结果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体现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式的选择,都要有学生参与设计。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制作活动日历”活动是在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结合正方体的特征开展的活动,学生在课前要做好知识储备(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28、29、30、31天,一星期有7天),并做好思考,如何用数字0—9表示1—31日,这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感,进行大量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目标明确后,教师要引领学生自读教材,找到教材中的关键信息,理清活动要求,让学生自己观察日历,思考日历的制作过程,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调整设计思路,教师还要对学生不同的设计给予肯定,并让学生阐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析各种设计的优势和不足,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书本知识的局限,师生要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体验、实践等活动,实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谢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J].读写算,2021(16):125-126.

[2]潘玉珺.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探究[J].智力,2021(12):15-16.

[3]陆正娟.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17.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