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融合研究

2024-05-10 15:57夏明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图形与几何信息技术

夏明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存在教师对二者融合的认识不足、二者融合过程存在问题以及教师对二者融合需要掌握的技术不足这三方面问题。但当前,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融合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现代化发展节奏、提高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与时代性。因此,为了促进二者的融合,教师可以从合理利用网络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应用多种元素,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展示思维过程,突破重难点;延伸知识,发散学生思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着手,深化教育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融合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这要求教师立足当前阶段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现状,结合学情,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其与《图形与几何》的融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现状

我国201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对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单方面地强调教师的能力,而是重视以课程为主的融合能力。本研究通过与小学教师进行座谈、进校听课、调查问卷,发现当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对二者融合的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以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还有部分教师盲目地追求技术上的时髦与奢华,对二者融合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不符合正确处理发展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基本教学理念,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二)二者融合过程存在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备课时不想动脑动手,直接从网上下载教学视频,没有思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盲目使用,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思想上产生较高的依赖。其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愿意使用,这与其在使用新技术时缺乏自信有一定的关系。最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后,没有及时反思课堂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很少查缺补漏,与教师自我提高意识不足有很大的联系。

(三)教师对二者融合需要掌握的技术不足

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不可缺少的工具,若技术水平不足,则无法顺利地融合。大部分教师都是非信息技术专业,操作能力不强,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软件时无法和谐流畅地操作,这就意味着教师对二者融合技术的掌握存在较多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融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因此,教师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逐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深化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让其以新的眼光看待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的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拓宽其知识面,帮助其完善知识结构。具体而言,二者融合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适应现代化发展节奏

小学阶段学生进入集体教育,这是其初始发展的阶段。小学生是祖国发展的建设者,教学质量的高低会对其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这对其保持学习兴趣起到了促进作用。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不强,无法长时间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注意力的维持时间仅为20分钟,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更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也便于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具体的事物。对小学中年级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其独立思维,拓宽其逻辑思维空间,扩大教学资源,通过立体结构强化学生深入感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与理解知识。

(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与时代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教师理解与把握适度原则。这要求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背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时,要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在课堂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与现象,将知识融入实践,强化其应用能力,让学生与数学知识点距离更近,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热爱数学。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与提升,提高课堂教学的时代性与实用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将一节课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后同样可以借助系统性较强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锻炼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究能力。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发挥多媒体的转化作用,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这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实践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融合策略

(一)合理利用网络优势,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避免局限于课本,丰富課堂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作为主要的出发点,从学生的生活体验着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些知识点,进一步理解与应用知识,将电子画报、计算机与投影仪等设备连接,将文字与图形结合,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强化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知识,增加其知识储备。

比如,在教学《图形与几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大屏幕给学生展示其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比如课本、汽车轮子、皮球等,借助图片将抽象的知识点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连接,拉近知识和学生的距离,并借助如积木这些实物让学生拼一拼,引导其给积木分类,借助摄影设备给学生展示最终的分类结果,选择按形状分组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

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圆形的积木,让学生找到形状相似的积木,观察其异同点;介绍各积木的形状时,可以通过手中的积木给学生展示,在互动白板上出示相对应图形的名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此类形状的物品,借助信息技术在屏幕上投影相对应的照片,确保各个形状都可以与积木的形状、名称与生活事物有机整合,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课堂的最后,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常见的形状,借助信息技术分割大型物体,便于学生理解图形的内容。

(二)应用多种元素,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教师融合文字、声音与图片等知识。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从听觉、视觉方面着手,让教学活动的形式更为丰富,尤其是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更具优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课堂氛围更为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观察,让其思考情境中包含几何与图形相关的知识点,这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具有深远的意义。

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如借助Flash之类的软件制作动画短视频:在桌面上放置一个汽车玩具,让学生围成一圈观察,用画笔画下自己观察到的图像,完成作品之后,学生发现每个人画出的图像都不同。这个环节中,教师借助动画短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发言,通过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将视频中的图像通过3D软件制作成不同角度看到的图片,又或者直接用照相机拍摄下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汽车玩具图片,让学生感性认知观察到的事物,对同一个物体产生不一样的视图概念。

(三)展示思维过程,突破重难点

对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借助身体语言或口头讲授,不利于学生直观认知,理解几何与图形的难度较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图形与几何》教学,可以借助图形变化、动静结合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将枯燥的文字转变为构建思维,让难点与重点更为简单,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有效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

比如,在教学《认识角》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教室内的角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基于其分享的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播放学生说出的实物照片,借助彩色笔描粗学生找到的“角”,以便于学生理解。最后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与其他部分擦除,让复杂的事物变得更为简单,使学生从发现生活中的“角”逐步构建“角”的概念。此外,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折叠与翻转纸张,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集合概念,经过剪裁与虚擬拼接,直观地展示立体图形,这便于学生掌握重难点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起到促进作用。

(四)延伸知识,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的学习并非传授符号、数字、运算这么简单,还需要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渗透数学文化。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图形与几何》课程中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培养其数学思维,延伸知识,让其更好地了解这部分内容的发展历程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其始终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发挥数学知识的作用,创造美好生活。

比如,在教学《平面图形》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除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图形特点之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作用拓宽其知识面。比如在学生掌握三角形与圆形的基本特点后,教师可以让其思考:“为什么汽车的轮子要用圆形,能不能用正方形或三角形?”通过问题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给学生展示汽车轮子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行驶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汽车车轮是圆形才能快速且平稳地行驶。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还可以立足课堂教学内容,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对学生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若容量过大,不利于学生接受,容量太小,又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地缩短《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图形与几何》时需要考虑后排学生的感受,将图片放大,或者通过暂停或再次播放,给没有跟上教学进度的学生再次讲解。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将课堂教学视频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个近似三角形,将其拼成接近长方形的圆,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给学生播放将圆分成若干个近似小三角形的视频,按照之前的方法将其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思考,在两次等分与拼接中哪个图案更像长方形,让其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如此,学生初步认识了常用工具,还深入地理解了《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除了可以丰富教育资源之外,还可以优化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当作教学的主要载体,促进知识与图片的有效结合,让抽象且静态的知识点变得更为具体与生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发散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晶晶.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1(31):73-74.

[2]陈瑞,徐雪婷.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2(35):30-33.

[3]朱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11):74-77.

[4]王耀.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三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2021(32):124.

[5]张锋年.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解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158-159.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图形与几何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成实践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